空空褲兜
看到報紙上有冷空氣預報,我激動起來,一個促銷方案在腦中形成。浙南山區(qū)的農(nóng)民不一定人人都能穿得暖,何不向他們捐點衣物——公司生產(chǎn)的羽絨服正打算進入浙南市場,卻一直找不到好的宣傳方案。
我很快就吩咐下屬去做這件事,并一再提醒他,受助對象所在地區(qū)要交通方便,這樣媒體才會去采訪;受助對象要有正常的表達能力,這樣他們的感激才會被更多人知道;受助對象最好是孩子,因為孩子最有感染力。
下屬很快就聯(lián)系到山區(qū)一所希望小學,條件十分符合我的要求。聽說,校長知道我們要送衣服給孩子,激動得不得了,那群孩子大都衣衫單薄——這些都是上鏡頭的好材料,只是這個學校人太多,有209人,要是人人分一件,按衣服的市場價得花費幾萬塊。我猶豫了幾天,實在想不出更好的宣傳方案,于是咬咬牙,決定把209件衣服捐出去。在生意場上摸爬滾打多年的我深知,現(xiàn)在純粹的商業(yè)廣告作用越來越小了。
衣服很快運到學校,我特意讓員工用華麗的包裝袋包好每一件衣服,包裝袋上有十分醒目的公司商標,員工將價格簽上的數(shù)字一一翻倍,然后又雇人打電話給報社和電視臺。
一切安排妥當,按照預想,很多媒體準時到達了那所小學。一片閃光燈中,幾位員工將衣服發(fā)到孩子手上,然后我做簡短的發(fā)言,號召孩子們好好學習。孩子們將雙巴掌拍得通紅,甚至有幾個女孩因為激動而掉下眼淚……電視臺的鏡頭和記者的相機原封不動記錄下了這些畫面。
一連幾天,不斷有人打電話來要求做浙南市場的代理商。我臉上的笑容越來越多,成功打進浙南市場,公司每年利潤肯定會上漲。
幾天后的一個夜晚,我走出公司大門,看到保安正在推搡一位土里土氣的老人。當我從一旁經(jīng)過時,老人忽然沖我喊:“先生,先生!”說著伸出手一把抓住了我的胳膊。
保安幾乎是撲過來抱住他:“你長不長眼睛,這是我們公司的經(jīng)理?!?/p>
他卻顯得愈加興奮:“原來您是經(jīng)理呀,那最好,這些東西交到您手上我放心。”我這才想起,他是我們捐贈羽絨服的那所小學的校長。
他一點也不介意保安的粗魯,急急忙忙放下肩上的麻袋,“這些東西都是孩子爹媽的意思,他們說小孩打出生起沒穿過這么好的衣服,讓我來好好謝您呢。”老人邊說邊打開一旁的麻袋,寶貝似的用手去掏里面的紅薯干與蘿卜干。
我有些嫌棄,嘴上卻說著該說的話:“捐點衣服是應該的,這些東西你還是拿回去吧,山里人生活不容易?!?/p>
他說:“您真是好人,可您不收下我回去沒法交代呀?!?/p>
接著,他又從麻袋里掏出一個包得嚴嚴實實的大布包,憨憨地笑:“這是上次你們裝衣服的包裝袋,我讓孩子們交回來了。這么漂亮的袋子,一定值不少錢,孩子們拿著沒用,但你們收回去以后還可以再用。209條,您數(shù)數(shù),看有沒有少。”
我有些發(fā)愣,站在那兒,看著他小心翼翼解開布包,看著布包里疊放得整整齊齊的袋子,鼻子突然有點酸。老人連聲說著“謝謝”,轉(zhuǎn)身走了,說還要趕回去上課。他的背影迅速消失在黑夜中,我獨自站在公司門前。
這位老人,他不會知道,剛剛他也給我上了一課,讓我重新審視自己在這個物欲橫流的環(huán)境里漸漸麻木的心,讓我知道一個人其實應該真誠地去做些什么,不為回報,只與善良有關(guān)。
眼前這209條包裝袋,分明是他和那些山里孩子給我們的捐助,其中的真誠與善良,是世上最昂貴的捐助。
(摘自《青年博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