佚 名
如果沒有“月光”,你會讓錢去生錢,還是就讓它“爛”在工資卡里?如果你回答說“理財那么麻煩,我才懶得理,也弄不懂”,那么趕緊來看看這4個公式吧,最簡化的理財方法就在這里!
變“儲蓄=收入-支出”為“支出=收入-儲蓄”
公式解讀:兩者的區(qū)別就在于前者是先花錢后省錢,而后者是先省錢再消費。轉換它們其實就是轉換消費觀念。
即將大學畢業(yè)的曉儷去年11月就與深圳一家會計師事務所簽訂了就業(yè)協(xié)議,一直頗有理財意識的她從第一份薪水開始就為自己訂下了每月儲蓄的目標:月初領取薪水,待日常生活消費后,月末將剩余的錢存入銀行。然而曉儷很快就發(fā)現(xiàn)無計劃的花費令她每月所剩的積蓄少得可憐。于是,她果斷地將“儲蓄=收入-支出”的理財方式轉變?yōu)椤爸С觯绞杖耄瓋π睢?,在每月初將收入?0%作為強制性儲蓄,剩下的錢作為當月可動用的全部資金。如今,她的“小金庫”正逐月龐大。
“懶人理財=50%穩(wěn)守+25%穩(wěn)攻+25%強攻”
公式解讀:一半資金購買低風險理財產(chǎn)品用來保本,一半資金投資股票及基金獲取風險收益。
婭婭在外企工作一年多,有一些積蓄。她把一半資金放在人民幣理財產(chǎn)品和貨幣市場基金等低風險理財產(chǎn)品上;剩下的一半資金,將其分作“穩(wěn)攻”和“強攻”兩部分:對于前者,婭婭選了一些波動幅度較小、收益穩(wěn)健的理財產(chǎn)品,如混合型基金、大盤藍籌股等,追求的年收益率在5%~10%不等;另外的25%則是投資理財中最刺激的部分了,她將這部分資金投入成長型股票和股票型基金中,在承擔大風險的同時,以期獲取更高的收益率。
“可承擔風險比重=100-目前年齡”
公式解讀:進行積極性投資時,以可承擔風險比重作為資金分配參照。
在某中資銀行工作近4年的宋琴對理財頗有研究。她不同于多數(shù)女性在理財上的保守,屬于較激進型,但對風險的把握又恰到好處,“可承擔風險比重=100-目前年齡”是她遵循的首要原則。
以宋琴目前26歲為例,依公式計算,她可承擔的風險比重是74。她就將閑置資產(chǎn)中74%的資金投入風險較高的積極性投資,主要是股票;剩余的26%作為保守性的投資操作,以定存和債券為主。通過這種投資資產(chǎn)比例的配置,宋琴的理財組合比較多樣化,近兩年來年收益率一直維持在15%以上。
“基金投資=足球隊陣型4-3-2-1”
公式解讀:基金類型豐富,風險大小不同。借鑒足球陣型,對基金投資份額進行分配,起到分散風險的作用。
和上述三人不同,西靈的理財方式較為單一,只有基金投資一項。在她看來,基金投資省心省力,將財產(chǎn)交給基金經(jīng)理打理,平日里不用時常關注,每年坐享分紅即可。
早在大學時期,主修金融專業(yè)的西靈就對基金投資做過深入的了解,如今工作5年多,她更是為自己量身定做了一套基金投資方案。為了分散風險,她將自己的基金投資轉變?yōu)椤?-3-2-1”的足球隊陣型,即40%的資金購買股票型基金,30%的資金購買混合型基金,20%的資金購買貨幣市場基金,10%的資金購買債券型基金。
在業(yè)內專家看來,四種類型的基金風險遞減,資金投入也隨之遞減,可見該方案屬于激進型投資,對年紀較輕、月入穩(wěn)定者適用。
(摘自《都市麗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