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 祺
回到北京,楊紫燁才知道,什么叫當上名人的感覺。10天前,沒有人知道她是誰;現(xiàn)在,報攤上懸掛的雜志,用她的照片做了封面。
一夜成名
因為得獎,楊紫燁估計要一個月開不了工。她的辦法是,把所有采訪都安排在幾天之內(nèi),只希望下周能開始自己的工作。
2月26日奧斯卡頒獎禮之前,很少有人知道除了張藝謀的《滿城盡帶黃金甲》以外,還有其他華人影片參加了第79屆奧斯卡的評選,觀眾討論著鞏俐的胸和周潤發(fā)的盔甲,忽略了即將成為黑馬的紀錄片---《潁州的孩子》。
這部以艾滋孤兒為題材的紀錄短片,講述了一個對于中國人來說,不算新鮮的話題。在安徽省阜陽市潁州地區(qū),有很多因父母感染艾滋病去世變成孤兒的孩子,他們中有的自己也是艾滋病感染者,有的自己雖然沒有感染疾病,但卻只能在殘缺而貧困的家庭中生活。
楊紫燁自己也沒有想到能捧得奧斯卡小金人,在提名的4部紀錄短片中,一位導演已經(jīng)是第四次被提名,還有一位第二次提名,只有她是名不見經(jīng)傳的華人導演,"競爭太大了"。楊紫燁覺得,評委們選擇《潁州的孩子》的原因,是片中的故事打動了他們,是銀幕上的現(xiàn)實,讓人動容---這正是紀錄片存在的意義。
"頒獎以后,我見到幾個評委,他們對我說,片子打動了他們,盧燕見到我說,她很高興。宴會上,凱特·溫斯萊特(電影《泰坦尼克號》女主角)走來跟我擁抱,她說她很喜歡這個片子。"這樣的贊譽和肯定,讓楊紫燁自己也很高興。
多少導演把獲得奧斯卡當作自己畢生的奮斗目標,楊紫燁如今貨真價實地成了"世界級"的"著名"導演,但生活和工作卻沒有改變多少。棕色毛衣和灰色條紋褲,不施粉黛,也沒有飾品。落座時,她連連為遲到道歉,然后放松地坐下,回答問題保持著禮貌和熱情。
知名度給楊紫燁帶來的當然不只是應付采訪的"麻煩",找她拍片子的人多起來,這是"好事"。但她主要的工作沒有變--拍公益廣告,此前她拍攝的很多公益片已經(jīng)在中央電視臺播出,特別是姚明?彭麗媛等名人參加拍攝的短片,已經(jīng)為觀眾熟知。接下來,她的團隊將要涉足與2008年北京奧運會有關的公益片的拍攝。
一夜成名的還有曲江濤。因為楊紫燁在奧斯卡頒獎禮上把曲江濤叫做"曲戈",所以很多朋友還不知道曲江濤就是奧斯卡獲獎影片《潁州的孩子》的攝影。當然,就算念出"曲江濤"這個名字,還是有很多人不敢相信這個"北漂"的攝影師,會獲得如此殊榮。曲江濤告訴一個朋友:"我拿奧斯卡了。"朋友大聲回答:"你瘋了吧?"
當初導演楊紫燁要給曲江濤取一個英文名,被曲江濤拒絕,他要大家叫他"曲戈",為的是"想占人家便宜"?,F(xiàn)在,"曲戈"成了奧斯卡攝像師,曲江濤的事業(yè)似乎也到了緊要的轉折關頭。
曲江濤自己導演的短片,也曾獲得過國外獎項,盡心盡力地拍攝,是曲江濤賴以生存的工作,也是他的理想。受雇于楊紫燁時,曲江濤沒有奢望奧斯卡,意外的驚喜,讓他對未來多了一份期待。不過,目前看來奧斯卡并沒有給曲江濤帶來"實惠"。"人家看到是我去談合同,就不干了。"曲江濤說,最近有人打算跟他合作,但因為拿了獎,人家以為他會要一個高價。
與其他"北漂"一樣,曲江濤也有過窘迫,他的獲獎短片《我的北京生活》其實就是自己剛到北京時生活的寫照。從新疆一家電視臺離職后,曲江濤成了"自由人",當然,雇主們也可以"自由"地選擇雇傭或者不雇傭他。常常接到的活是給民營醫(yī)院或者藥廠拍攝廣告,這樣的活兒與"藝術"扯不上邊,但卻是曲江濤不得不接受的生活現(xiàn)實。
如今,夢想照進現(xiàn)實,曲江濤拍攝的紀錄片得到了奧斯卡的贊譽。曲江濤說,如果有機會,他希望能拍一部故事片。導演寧浩因《瘋狂的石頭》一舉成名,寧浩當年的道路和境遇,與曲江濤是類似的。不過,在走近夢想的路上,還是要面對嚴肅的現(xiàn)實,接活干是要緊的,曲江濤最不希望的是,別人以為他"漲價"而不再找他了。
墻內(nèi)的爭議
戴上奧斯卡的光環(huán),《潁州的孩子》卻沒能在故事發(fā)生地---中國,獲得眾口一致的好評。網(wǎng)絡上,推崇它的人和厭惡它的人展開了激烈的唇槍舌戰(zhàn)。事實上,《潁州的孩子》是帶著爭議走上領獎臺的,只不過,紀錄片畢竟是少數(shù)人關注的影片,當初的爭論并不為大眾所知。2006年8月,多倫多,世界各國近百位參加第16屆世界艾滋病大會的記者參加會前培訓,其間,記者們觀看了《潁州的孩子》。影片還沒放完,新華社的記者熊蕾就宣布退場,然后,中外記者激烈爭論,中國記者對影片提出了很多質(zhì)疑,但外國記者大多表示喜歡這部紀錄片。
熊蕾隨后在自己的博客上發(fā)表文章說她是打著盹看的影片:"我不喜歡《潁州的孩子》,不是因為她(片中人物張穎),完全是因為我認為這部片子本身拍得并不好,故事講得不明不白,而且兒童表達的權利完全沒有體現(xiàn)出來。"《潁州的孩子》攝影師曲江濤看到博客后,立即回復進行嚴厲反駁。他認為,影片通過長達一年的拍攝,記錄了孤兒們在張穎的幫助下生活越來越好的真實情況,而熊蕾沒有認真看完影片就妄發(fā)評論,這是非常不負責任的。
張穎是引發(fā)爭論的導火索。"張穎是在影片開始15分鐘的時候出現(xiàn)的。"楊紫燁說。楊紫燁知道張穎和她負責的"安徽阜陽市艾滋病貧困兒童救助協(xié)會"一直受到質(zhì)疑,有人認為她成立民間組織救助孤兒有其他動機,而且協(xié)會的財務管理有問題。
但楊紫燁更加相信自己看到的情況。"她幫助了楠楠,這是真的,其他的我不管。"楊紫燁說。曲江濤也見證了張穎的工作。《潁州的孩子》中最小的孩子是高峻,最初拍攝時,高峻全身的皮膚長滿了瘡,整日低著頭斜著眼睛看人,從不說一句話。受到救助以后,小高峻有了玩伴,也得到了治療。影片中有一個充滿溫情的鏡頭:高峻被養(yǎng)父抱在懷里,手里舉著金色的油菜花,揮舞著召喚小姐姐,臉上有著像油菜花一樣燦爛的笑容。曲江濤說:"我至少看到高峻變得越來越好。"
"我用我最好的技術,最好的講故事的方法來表現(xiàn)艾滋病人受歧視的問題。"作為紀錄片導演,楊紫燁認為影片表現(xiàn)的故事是真實的。至于為何要讓張穎成為影片中的一個人物,楊紫燁說,目的是:"張穎是一個榜樣,希望更多人來做公益的事情。""有各種爭論,我覺得很好",楊紫燁說,"但我不會因為別人的評價,去改動我的片子。"
楊紫燁不認為《潁州的孩子》是用悲苦的孤兒故事?lián)Q取觀眾的同情和眼淚,雖然展現(xiàn)的是不幸命運,但影片中常常出現(xiàn)孩子天真而甜美的笑容,孩子們在得到幫助后生活得越來越好,也讓觀眾看到希望。"我不覺得故事講得悲慘,這不是我的原意。"楊紫燁曾經(jīng)與制片人湯列倫發(fā)生過一次爭論,湯列倫認為影片中悲慘的東西多了一些,孩子應該有光明的一面。楊紫燁卻認為那些悲慘的鏡頭更有表現(xiàn)力。最后,楊紫燁采納了建議,她現(xiàn)在更喜歡最后這個充滿了希望的故事版本。
楊紫燁范本
中國紀錄片在國際賽事中曝光率越來越高,《鐵西區(qū)》《好死不如賴活》已經(jīng)獲得了國際聲譽,但能在奧斯卡這樣受到高度關注的評選中獲獎的,還是鳳毛麟角。
《潁州的孩子》之前,1997年華裔導演虞琳敏以《呼吸的代價》獲第69屆奧斯卡最佳紀錄片。在奧斯卡獲獎名單上,華人導演拍攝中國故事的紀錄片獲得奧斯卡獎的,《潁州的孩子》是第一部。
楊紫燁自己也承認,中國本土的紀錄片導演,拍攝了很好的紀錄片,一些導演與楊紫燁一樣關注了艾滋孤兒這個題材,影片并不遜色。但楊紫燁足夠幸運,她找到了合適的題材?合適的拍攝對象?合適的故事,而且,還有一個合適的制片人幫助她把紀錄片送到奧斯卡。
在美國20多年時間里,楊紫燁的鏡頭總是對著"弱勢"或者"少數(shù)人"?!冻蔀槊绹恕分v述了移民美國的華人的故事,楊紫燁說,20多年前當她從香港到美國求學時,她在唐人街見過一些老一代的華人僑民,他們一輩子沒有走出過唐人街。"我希望能做一些事情,讓美國人了解他們。"楊紫燁能夠做的,就是用紀錄片展現(xiàn)這些華人的故事,讓所謂"主流社會"了解"少數(shù)民族"。
拍攝艾滋病感染者,楊紫燁說,也是為了讓更多人了解"弱勢"。"美國在上世紀80年代做了很多關于艾滋病的片子,我可以把在美國的經(jīng)驗,帶到中國來做事。"2004年,楊紫燁賣掉在美國的房子,搬到北京定居,因為"中國有很多可以拍的題材,比如艾滋病"。
拍攝紀錄片《成為美國人》時,楊紫燁認識了著名華人科學家何大一,他是艾滋病雞尾酒療法的發(fā)明人,同時熱衷中國的艾滋病預防事業(yè)。通過何大一,楊紫燁認識了在中國活躍于艾滋病預防工作的一批學者,其中一位是清華大學教授景軍,他告訴了楊紫燁潁州的故事。
2004年,楊紫燁認識了張穎,張穎帶著楊紫燁走訪了潁州5個家庭,楊紫燁決定拍攝其中3個故事,就是后來出現(xiàn)在影片中的高峻?楠楠和王家三姐妹的故事。楊紫燁的團隊開始了平淡而艱苦的紀錄之旅,攝影師前后去潁州10多次,拍攝回來80個小時的素材,楊紫燁總是要求曲江濤放棄三角架,讓攝影機離人更近些,讓鏡頭離真相更近些。
制片人湯列倫第一次看到的影片,是一個小時長的版本,那一次觀看讓他決定,一定要把影片送到奧斯卡試試。楊紫燁把最終剪輯完成的39分鐘影片交給了湯列倫,湯列倫擔當制片人的影片曾經(jīng)獲得過奧斯卡紀錄片提名,他的經(jīng)驗讓楊紫燁獲益匪淺,他落實參評奧斯卡的每一個步驟,直到通知楊紫燁:"你的影片獲得提名了。"
"參加奧斯卡評選需要完成非常復雜的步驟,湯列倫有經(jīng)驗,他知道該怎么做。"楊紫燁說,而國內(nèi)的很多導演,也許正是缺少像湯列倫這樣的合作伙伴,幫助他們走上奧斯卡的紅地毯。
盡管獲得了奧斯卡獎,盡管楊紫燁時常與不同機構合作拍攝公益影片,并在中央電視臺放映,《潁州的孩子》是否能讓更多中國觀眾看到,還是一個懸念。3月9日,北京保利劇院,《潁州的孩子》在一個近300人規(guī)模的特映禮上放映。楊紫燁告訴記者,她的團隊正在籌劃今年6月能夠在上海舉行類似的放映式。另外,她正在努力促成國內(nèi)電視臺播放這部影片,但愿不要為此做更多的剪輯。
楊紫燁說,她希望一兩年以后能拿出新的紀錄片再次沖擊奧斯卡,如果遇到好劇本,她也想拍一部故事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