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校園又發(fā)生了槍擊案,而且這次打破美國單次殺人紀錄。在震驚和悲傷的同時,許多同學來信來電問我:美國留學還安全嗎?還要不要去美國留學?
總體來說,美國是一個安全的國家
在國外留學、生活要注意安全,如同在國內(nèi)學習、生活要注意安全一樣,是一個一般性話題。除了增加入鄉(xiāng)隨俗這個普通常識以外,留學生的安全問題,和國內(nèi)大學生的安全問題一樣,沒有什么特別之處。出國留學,除了你是去伊拉克、索馬里,否則,只要你去的國家不處在動亂和混亂中,并不增加你的危險性。西方發(fā)達國家,包括美國,一般性治安都比中國好。
但留學生的安全問題之所以是一個問題,恰恰是因為留學是一個很多人向往、并需要付出重大代價的行為。經(jīng)過千難萬險到了國外,家庭和社會寄予極大希望的留學生,一旦出現(xiàn)了人身安危問題,人們的扼腕嘆息當然會更加強烈。
留學生的安全問題及最近發(fā)生的美國槍擊案格外引人注目,還有另外一個原因:即人們對國外現(xiàn)實生活的不了解。一個人的家鄉(xiāng)或他熟悉的地方發(fā)生了某種突然悲劇,他在產(chǎn)生情感動蕩的時候,并不會感到莫名的恐懼,因為他很容易理解事情的原委。但一個他不了解,倍感陌生但又不得不去的地方,比如弗吉尼亞理工大學發(fā)生的槍擊事件就會讓遠離此地的人產(chǎn)生很大的恐懼。
特殊群體因素和陌生感理論,是留學生安全問題成為新聞話題的兩個主要原因。但這兩個原因帶來的只是感覺上的關注,絕沒有給留學生的安全問題帶來任何真正的額外不安全。真正值得“害怕”的,還是我們自己內(nèi)心深處的“恐懼”本身。
恐懼、害怕、憂慮是一種情感,這種負面的情感往往會影響正確的決策。此時此刻,如果我們讓情感戰(zhàn)勝了理智,使得我們的人生奮斗改變方向,那就是一種無知和愚蠢,那就是值得我老人家來嘲笑一番的事情了。
但總體來說,美國是一個安全的國家。盡管我沒有那些統(tǒng)計數(shù)字,但美國人的意外事故和死亡率,肯定相對是比較低的,毫無疑問比中國低。留學美國過去和現(xiàn)在,都是一個安全的選擇。意外事故天天發(fā)生,但留學生在美國的整體人身安全,在美國高度發(fā)達的法制和文明規(guī)范管理下,事實上是有著高度的保障。
留學美國,正當其時
美國留學,永遠有著最強大的吸引力。美國是人類文明最發(fā)達的社會。在對美國的無數(shù)贊美中,我對美國社會一個問題,一直持有強烈批判:即槍支泛濫問題。美國社會的槍支泛濫,確實是所有發(fā)達國家中獨一無二的。槍支泛濫,擦槍走火的事情就變得比較容易,持槍殺人事故也比所有其他國家要多。但我本人在美國居住的經(jīng)歷告訴我:在美國留學生活,只要你遵守一般性安全守則,比如遵守交規(guī)、不要卷入幫派斗毆、不要卷入毒品交易、不要去那些不法分子聚集的地方、不要動不動惡語相加、以強凌弱……那種自天而降、不請自來的殺身之禍,在美國依然如同遇到雷劈、中了大獎一樣,是一種偶然事件。
人們不會根據(jù)自己挨雷劈的概率來安排自己的出行,也不會根據(jù)自己中獎的可能來處理自己的財務,同樣,你也不要以此次發(fā)生的突發(fā)偶然悲劇事件,來取舍你的美國留學。
結(jié)束了一天情感動蕩的狀態(tài)回到家里,我還是和我在美國讀高三、即將進入美國大學的大兒子通話了。說到最后,我還是說:“兒子,你要小心點。”兒子笑著反問我說:“我該如何小心?”
我笑了。兒子從小在加拿大、美國長大,他理解美國社會并知道如何保護自己。而我們的學生從小沒有這樣的國外生活經(jīng)歷,更加需要到國外去親歷西方文明,從而養(yǎng)成一種國際意識,當國外發(fā)生各種各樣的事情之時,能夠根據(jù)我們自身最大利益,做出我們的判斷和反映。
為了中國的國際形象,繼續(xù)努力
其實,當?shù)弥绹鸺醽喞砉ご髮W發(fā)生的槍擊案后,我在新東方公關部王力的陪同下,去QQ總部做了一次寬頻直播,就中國學生極其關注的有關問題做了一次現(xiàn)場直播。當網(wǎng)友問“此事對中國學生赴美留學會產(chǎn)生什么影響”時,我還是基于自己的智慧和勇氣,大義凜然地告訴全體中國學生:此事對中國學生赴美留學不會產(chǎn)生什么影響,不會影響中國學生的簽證,不會影響美國對中國的留學政策,也不會影響中國學生的國際形象。
晚上回家,CNN報道兇手是一個韓國學生,我心里一塊石頭落了地。韓國學生殺人,同樣是一個悲劇。我并不為此感到高興。但我為不是中國學生而感到非常慶幸,這里有深刻的歷史和現(xiàn)實的原因。
原因是:中國國際形象,在十幾年來中國政府和人民的艱苦努力、忍讓和改進后,已經(jīng)大大提升。但中國和西方,在價值觀、意識形態(tài)、政治制度這些方面有著巨大的差異。商品交易,講究的是產(chǎn)銷對路。價值對沖,求的是互相理解。中西文化,在互相理解方面雖然已經(jīng)做到了天翻地覆的進步,但隨著中國融入國際大家庭的步伐加快,我們還需要在各個方面,和世界加強溝通,讓中國擁抱更多的世界,讓世界接受更多的中國……否則,一旦出現(xiàn)這樣雖然是偶然和突發(fā)的事件,依然會對我們的國際形象,產(chǎn)生巨大的不必要的負面作用。
這是我最害怕的地方。最近幾年,我自己在世界上行走,最感到自豪地,就是告訴對方:“I came from Beijing, China, I am Chinese”,然后享受對方羨慕的眼神。但如果弗吉尼亞理工大屠殺是中國學生所為,那么,我的自豪感,無論如何是會大打折扣的。
想到這里,不寒而栗。為了得到更多的反饋,我給遠在美國麻省理工的心理學家奚小鹿博士打電話,問她這件事將給中國學生帶來什么后果,奚博士給我來信: “當時想到此事如果是中國學生所為,感到后果太嚴重,簡直就不想去上班了。即使后來知道這是韓國學生,心里也一點沒有更好受,依然為那可能的后果感到后怕!”
奚小鹿是哈佛大學心理學博士后,麻省理工大學臨床心理醫(yī)生,“英文比中文還好”。這樣一位已經(jīng)深入美國主流、獲得奮斗成功、天天給美國人做心理咨詢的中國留學生,都會產(chǎn)生這種心態(tài),我想天下億萬中國人,都會有這種擔憂吧!
因為,我們的國際形象依然很單薄。我們的民族自信,依然很脆弱……中國避免了一場公關危機。中國留學生避免了一場風雨。我們在軟實力、親和力、對世界貢獻的精神財富方面,還有更多更長的路要走……我們要以永遠的危機意識,為了中國的國際形象,繼續(xù)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