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須睛日,站在我的工作室,打開窗扉,透過“艱苦”[1]二字,映入我眼簾的是一幅“畫”。那是一幅“油畫”,一幅懸掛于天地間的“巨畫”。此畫有三個層次,在這畫的近景里,即此畫的下部我看到的是一片黛色,畫的遠景是一片蔚藍色,中間部分,則是一片鐵銹紅色。就在這銹紅了的油彩的復合著的墨色里面,暈染著一個地方,她叫“故縣”。
二
故縣,這是進入我生命中的第一個“小鎮(zhèn)”。它是延伸在村莊之外的第一個地理概念。它是一個在地圖上時隱時現(xiàn)的地方??梢哉f,我的早期生活曾與這個地方息息相關。
1957年秋,父親攜母親抱著幾個月的哥哥,從南京浦口出發(fā),坐火車經蚌埠,到邯鄲,再換乘敞篷車來到故縣。父母他們?yōu)殡S軍家屬,抗美援朝歸國后部隊駐扎在南京。因家鄉(xiāng)有曾祖母有故園有他們的根,于是,他們告別金陵,攥著“南京軍區(qū)司令部介紹信”的函件來到故縣。父親被分配到故縣鋼鐵廠(即長鋼)工作,母親分配到故縣郵電局工作。那年他們剛20歲。他們開始在此奉獻青春,開始生活與奮斗,從此與故縣結下不解之緣。
我是20世紀60年代中期出生在故縣西南數里的一個農莊的。亦即我的故鄉(xiāng)。從記事起,我們小孩們就站在村北的山梁上看309國道上那幾輛東來西往的稀稀拉拉的汽車,想象著外部世界的樣子。年長一點后,與小伙伴們有了“探索”和“冒險”的欲望。于是我們結伴,帶著膽怯和新奇的心情朝冒著濃煙和火車鳴叫聲的那個叫故縣的地方走去。
出村莊往東,有一個村東走廊,俗稱“東洞口”。因其地勢險峻,彎多路窄,九曲回廊,十分神秘,出走廊往東,就是一片蘆葦地,一直向東北方向,就到了村東的石橋,過此橋再徑直向北去就上了國道。在我的記憶里,人們叫故縣為“四工地”[2]。那時候國道很窄,兩邊沒有任何建筑,沿路是一個“綠色走廊”,長滿了野草、野花、艾蒿,還要經過一片桑樹林,走一個“W”形的長路才能到達故縣。到了故縣,首先看到的是一個標志性建筑,它是一個清水磚墻的三層建筑,就是“故縣商店”。因墻為紅色,被人們稱為“紅樓”。商店里有日用品、自行車、縫紉機、收音機等“大件”東西;也有煙、酒、茶等憑票供應的東西;還能買到我們想買的“小人書”和“學習用品”。它雖是外部世界的通向我生活的“末稍”,卻是連接著村莊和城市的橋梁。是我童年時代的“紅樓夢”。
在故縣,除了商店,還有“糧店”。那時父親的供應糧有數種,雖二三十斤,卻一種一點的把一個口袋系成幾個“葫蘆”狀,回到家找?guī)讉€容器分別倒出來。且把布袋抖了又抖。使我難忘的是一種叫“程守創(chuàng)面粉”。據說,文革時期紅字號頭兒程守創(chuàng)下令燒了面粉廠或是糧店,成千上萬噸的面粉被焚燒。余下的被煙熏了的“黑面”一直供應了好幾年,因為那面已被火烤,失去了勁道,只能用來烙餅,整日吃那又黑又焦的“程守創(chuàng)黑面餅”。記得,那會兒的糧站站長曾到我家作客,然而十分神氣,看來當時是一個不錯的差事,是誰也得罪不起的人。
此外,那就是“肉鋪”。逢年過節(jié),憑供應證,可以買得半斤八兩豬肉,那個年代能吃上肉是件非常奢侈的事兒。半斤肉拎回家。有的就是一兩支肋骨,為了得到這肋骨,一直站在火臺跟兒眼巴巴地等,看媽媽的臉色,她想給誰就給誰,因兄妹好幾人都想得到這香得讓人垂涎的骨頭,因為分不公,常常有人歡喜有人憂。
故縣使我最難忘的是那個“俱樂部”。那時候什么文化娛樂都沒有,能到故縣看場電影是莫大的享受。那時一張電影票一二角錢,但票十分難求,因排隊購票,常常被打得頭破血流;沒有了票還可以買站票,電影已經開映了,還有人在找座位,在人行道上走來走去,手拿打火機或電筒找自己的位置,那個時候看電影比現(xiàn)在的人看足球比賽還要狂熱。那會兒,集體主義,人們無所事事,一些工人子弟等待上山下鄉(xiāng),常常在公共場所逞霸滋事,“打群架”是司空見慣的事兒。1976年秋,毛澤東主席去世,中央電視臺播“毛主席遺容”和“毛主席追悼會”實況,故縣及其周圍的數萬群眾涌到俱樂部看12時的黑白電視,人山人海,場面十分悲壯,看不到電視的人們就在院里和馬路上放聲痛哭。人們對政治的關心達到登峰造極的境地。
因父親是司機,駕著解放120卡車,常到周圍各縣去拉貨,于是隨父親坐在老式卡車上多次到黎城拉“白云石”,沿途看到許多地名,××井,××畝之類,到了秋天,生產隊送我們柿子、核桃、棗等特產;還到壺關拉“石灰”;到平順西安里拉“鐵礦”。父親駕著車邊翻山越嶺邊講他經歷的故事。講他孩提時代在成都劉文彩公館與伙伴們的玩皮;在洞庭湖上牽著兩個叔叔的手腳航行一周不能松開;在合肥求學時的刻苦。尤其講到故縣鋼廠大躍進時人們大鬧鋼鐵,砸了自家鍋灶的“高興”情形;搞“四清”,被查對象下不了樓的狀態(tài);文革時拉著聯(lián)字號們“武斗”,被子彈打穿輪胎的傳奇,為此母親整夜整夜失眠的事情。還拉著人們到大寨參觀,陳永貴是如何接待,郭鳳蓮又是如何背誦毛主席語錄等等。那時我邊聽故事邊玩耍,不經意間就看到了一百里以外的世界。父親說,你到一百里之外就是走出了“縣”,他說在古代設“郡縣制”基本出于縣與縣在地域上百里之距的考慮。他說,有的人的人生半徑未能超出百里,直徑就更短了。未能走出百里之遙人生就走到頭了,沒有出過屯留界,更不用說下太行山了,這很悲哀。父親說。人生多走路很重要,見識在很大程度上就是來自于走路?,F(xiàn)在想起他說的話是多么地有道理呀。后來只要是方便,父親就把我抱到自行車后面越過村莊泥濘顛簸的道路,來到故縣,登上卡車走了一程又一程,晚上回到故縣,再把我抱在自行車后面,回到在農莊的家。有時跑長途或天氣原因,一天回不來還吃住在外頭,對當地的風情亦有一點了解。這些經歷使我看到許多同齡人未能看到的世界和東西。今天想來,要沒有父親,我今天哪能走如此之遠的生命旅途,哪能有今天這般眼界與思路。
父親是個好交際的人,那個時候,從故縣到農村家的父親的朋友很多,他們常到我家吃飯、打撲克,有時候“工農聯(lián)盟”演出,亦幫助生產隊收玉米和“打場”。記憶中有小根、小李、全香、西安、黑則、劉長春、晉金虎等人,大多為同行或工友。印象最深的一個就是晉金虎,晉與父親同齡,到故縣工作就在一起,吃住在一起,關系一直不錯。晉當時在廠里的俱樂部工作,管攝影和圖書。在那個文化匱乏的年代,是他給我拿來畫報、碑帖、報刊之類的精神食糧。我還知道暗室的鑰匙亦在他身上,沖擴照片很方便。他很有藝術修養(yǎng),無論照像、繪畫,還是雕塑、制作,他都精通在行。那個時候,他一有時間就騎自行車背著海鷗一120相機到我們家來,那時他為我們拍了很多照片?,F(xiàn)在大都丟失了,我早期的那幾張幼稚、憨傻、怯生生的珍貴照片就是金虎叔叔拍攝的。
在文革后期,在計劃經濟時候,到了暑期,工廠亦為職工“謀福利”的,其中有一項就是夏天制作的“汽水”。那個時候的汽水,主要原料為“白糖”,另外有色素和碳酸,有瓶裝的亦有散裝的。一到夏季,尤其是夏收時節(jié),人們在田里收小麥,父親就把汽水帶回來,冰在水缸里。汽水五顏六色,當時喝的那種味道,真是太爽了,太異樣了?,F(xiàn)在無論什么飲料,再也喝不出那時的感覺。多少年過去了,在我的體內那是永遠不會失去的味道和感受。
在我的記憶中,村莊的人們常常把自己的雞和雞蛋拿到故縣市場去賣,換作鈔票或換作糧票、布證;亦有村上的人們到廠里去偷鐵讓“護廠隊”被抓、被扣、被罰;亦有故縣工人到農村偷生產隊的糧食和菜而讓“基干民兵”抓到被游斗被毆打的事兒。
三
太陽漸漸西去,站在工作室看到我眼前的這幅“巨”,它的油彩漸漸淡去,凸現(xiàn)出她的本來面目。那海天一線的蔚藍色,就是清亮明凈的漳澤水庫,那片黛色的東西就是石圪節(jié)山也似的煤堆,惟那鐵銹紅下面的故縣是那么朦朧,那么難以解讀,雖然她離我并不遙遠。
故縣,她雖然普通得名不見經傳,但她有著深厚的文化積淀。在古代,它北通良才,涼樓,經沁縣可到并州;南達潞安府,連長平、澤州;西接常村、鮑店,可去河東;東連黃碾、潞城,能至冀魯。她南有濁漳河,北有清漳河,人丁興旺,土地肥沃,是我心中版圖的上黨大地的“兩河流域”。有她古老的文明。
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使故縣在歷史上逐漸發(fā)展為一古驛。中國古代在許多交通要道上都設有“驛站”,為朝廷傳旨,政令暢通;亦為經濟貿易,走馬觀花。驛站之間一般不超過100華里,因為古人多騎馬或用馬車,中途人馬需要補給食物,調整休息。有點現(xiàn)代交通中高速公路上的“服務區(qū)”的意思。但在古代的驛站,一般派有小吏負責所有政府事務,并撥一定的經費。因交通與通訊不便,因常有“六百里快報”等急務,驛站更是責任重大。
在我以往的記述里,有村莊、有石圪節(jié),故縣一直是我想描繪的、想發(fā)掘的對象,但她是一道很長的時空隧道,一直不敢輕意動筆。今天我終于走進這時空隧道。有一次我夢見自己回到了唐宋時代,我駐足下榻于故縣的“車馬大站”,我曾在此借宿、逗留,漫步于漳河邊如煙如霧的柳林中,亦曾在繩床瓦灶的農家作客??梢哉f,我的生命與她緊緊相連,我的血液猶如她滾滾的鋼鐵洪流一般,她賦予我鋼鐵般的性格,令我軀體銅肢鐵干,讓我性情剛正不阿。
現(xiàn)在,世界發(fā)生了許多變化,看到她滿目瘡痍,紅煙滾滾,就像一個承載著生活重負的老者,為了生存艱難地奮斗著,看到她的愁容,我為之傷感,她已沒有古代的清純風姿,失去了她的寧靜、恬美,使人透不過氣來。她蒼白、無力,負著沉疴蹣跚而行,無奈地企盼著希望的曙光。我站在她的北岸愛莫能助。時時看到的是一幅變異了的沒有主題沒有留白沒有色彩的“畫面”,已經很久很久了。
呵,故縣,你是前人走進并棲息于此的“故地”,是我的別一“故里”,更是我生命的一段“故道”。
呵,故縣,我是你遠古走來的一個過客,告別你,我不知道將飄向哪里,然而你是我人生的第一個“驛站”,是你給了我奔向遠方的第一匹馬。
①“艱苦”:石圪節(jié)煤礦辦公樓前立有“艱苦奮斗,勤儉辦礦”八個大宇,作者的辦公室213就在“艱苦”二字的后面。
②四工地:即故縣的一個小區(qū),相對于一、二、三工地。因商店、郵局、銀行等公共設施在此地,于是人們習慣把去故縣叫做去“四工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