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京西四環(huán)外長安街路邊。竟然別有洞天地藏著一個全國最大的DIY手工場——清緣坊。外面是車水馬龍的北京主干道,一門之隔的里面,小酌清茶,耳際邊響起來的卻是吱吱的織布聲。原以為自己淘到了一個世外桃源的所在,卻不知這里早已經(jīng)名聲在外了。不經(jīng)意一抬頭。你就會看到走廊上滿滿地掛著幾十個明星名人來此的相片。其實都是在共享DIY慧指蘭心的魅力。
手工大雜院
清緣坊一看就像一個作坊。里面有紡車、有染缸、有繡花繃子、有熔爐、有烘干機,據(jù)說外面還有一個專門燒制陶器的窯。最重要的是,這些工具并不是擺設(shè)。而是都有人在使用著。除了這些工具,坊里到處都是各種精美得遙不可及的手工藝品。繡出來的花布、眼花繚亂的臉譜、錯綜復(fù)雜的蠟染布匹……這些東西都是在這里親手做出來的。只要你有工夫、想自己做,也都能夠做。不管是繡一件金線龍袍,還是燒制一個陶土搓的蛋。
當(dāng)然,這里的許多DlY項目并不是照著圖紙就能依樣畫葫蘆的,比如蠟染、紡織,都是實實在在的手藝活,需要多年積攢的經(jīng)驗才能完美實現(xiàn)心中的設(shè)想。為了傳遞這些手藝,許多民間藝人從深山里被請到北京來了。有來自云南的蠟染藝人。來自江西的刺繡藝人。來自陜西的彩塑藝人等等,他們個個身懷祖?zhèn)鹘^技。據(jù)說請他們非常難,因為都不愿意離鄉(xiāng)背井,哪怕是到首都北京。
這些出色的手藝人絕就絕在即使出了錯,也能夠?qū)㈠e就錯。來自陜西的彩塑藝人是個年輕的小伙子,他一手舉著自己做的毛筆,一手托著比盤子還大的臉譜,很認真也很隨性地畫著。他說,畫壞了也不能修改。就順著壞的畫。他還說,最重要的就是眼睛。眼睛畫出來,其他隨便畫!所以他的每一件作品都是獨一無二的,而每個人自己畫的也絕對舉世無雙。藝人們每天都在坊里。有來討教的就收個徒弟耐心教,沒徒弟就做樣品。樣品似乎永遠做不完,因為總是有眼高手低的顧客,放棄自己的勞動。干脆買個成品走。
在這樣的工場呆久了,整個人會變得很“慢”,看著人們不緊不慢地鼓搗手里的東西,自己似乎也沒有什么著急的事情了。唯一想做的就是自己也能做個什么東西,趁著年節(jié),送給想送的人。
劉慧超就是慢慢地被磨“慢”了。她的祖籍在吉林,但是卻少了東北人的風(fēng)風(fēng)火火和快人快語。更多的是小家碧玉般的溫婉隨和。劉慧超謙虛地稱清緣坊手工場能有今天的發(fā)展是集體的智慧,創(chuàng)始人的她也僅僅是其中的一分子而已。其實。是明星也好,普通人也好。能夠來這里DIY,更多的是享受自己親力親為的成就。這才是最大的樂趣,也是自己最真實最忘我的狀態(tài)。標(biāo)新立異,追求自我智慧的成就感成為了DIY最大的魅力。
心里有種子。就能長出大樹
2004年10月清緣坊手工場開始營業(yè)了,最開始很多人都不知道這里是做什么的。那個時候北京還沒有形成如今的DIY時尚,所以清緣坊的手工場被冷落了一段時間。但是不久,清緣坊就吸引了很多人的參與。飲茶的顧客可以免費嘗試一下DIY的樂趣。清緣坊手工場最開始的創(chuàng)意來源于每天放學(xué)回家的孩子。看到附近小區(qū)的孩子,每天放學(xué)三五成群游走在路上,劉慧超就想到了能不能有一個場地把孩子們吸引過來,于是開手工場的念頭就由此而生了:100平方米的環(huán)境足夠,讓孩子施展自己的才華。于是在清緣坊茶館里面。就有了這樣古樸雅致的場地。雖然對于孩子們來說,古香古色的環(huán)境有點不太符合他們的審美,但是DIY的樂趣足夠讓他們樂此不疲,塑膠畫、金粉畫等都吸引了孩子們。很多一起陪孩子過來的家長,也忍不住小試一下,結(jié)果也會愛上DIY。
慢慢的,清緣坊吸引了很多人過來嘗試。雖然地處四環(huán)外,但是距離又怎么是問題呢?
2005年開始。清緣坊創(chuàng)建網(wǎng)站。如今在清緣坊的網(wǎng)站上,每天都有上百的帖子,幾千人的瀏覽量,而且還有各地的聯(lián)盟——哈爾濱盟、武漢盟等,全國各地的DIY愛好者沒有幾個不知道清緣坊的。
不能打動自己,如何打動別人?
對于DIY,劉慧超說,這是從心底的喜歡。十三四歲的時候,劉慧超就對布娃娃愛不釋手。那個時候,她經(jīng)常找一些碎布,給小娃娃做衣服。雖然針腳粗糙了一些,但是那些花花綠綠的小衣服、小裙子讓劉慧超心動不已。那一刻開始,劉慧超心中就種下了一粒種子。一份機緣,就這樣隨遇而安地開花結(jié)果了。
看著苗族的老師拿著蠟筆在布上妙筆生花的作畫,劉慧超被深深的吸引了。那一刻,時間仿佛都被吸引住而停下了腳步。因為它的靈動、細膩,如畫卷一樣完美?,F(xiàn)在的她,每每看到好玩的作品,自己都忍不住動起手來,一旦動手,就不愿意放下收起來。每每有老師做好一個新的作品,劉慧超都會把材料帶回家,安安靜靜地投入其中,享受那無人打擾的靜謐。
傳統(tǒng)的工藝,都是有文化在里面的,所以劉慧超堅持原汁原味。她從陜西鳳陽到云南苗寨,不管是蠟染還是織布,不遠萬里地請傳統(tǒng)藝人來進行創(chuàng)作和傳授。只有打動了自己,才能打動別人。很快,很多明星慕名而來:瞿穎、鄭鈞、雪村、羅中旭、侯耀文、鞠萍、金海心、斯琴格日樂、花兒樂隊等等。黃征,頭上帶著蠟染的頭巾,開始賣力地打造自己心中的銀飾,用最傳統(tǒng)的方式做了一個手鐲。他覺得難得有這樣的時間投入到DIY中。面對名人的捧場。劉慧超卻很淡定和從容,因為讓更多的人喜歡DIY,才是經(jīng)營的重心。
就這樣,白領(lǐng)們已經(jīng)把清緣坊當(dāng)成了降壓的好去處。它讓你離開了喧鬧的都市,鋼筋水泥的森林,實現(xiàn)自己的一份創(chuàng)意。比如說織布。只不過織布不再為了溫飽,而是為了分享。手工的再次復(fù)興,是對傳統(tǒng)文化獨一無二的尊重,是對鋼筋水泥都市和流水線的抵抗……這個愛好雖然占用了周末的時間,但是對于白領(lǐng)而言,卻是一種無限的樂趣。
絲網(wǎng)花、軟陶、手工香皂、紙藝、果凍蠟、手工造紙、彩塑、陶藝、蠟染、扎染、剪紙、織布等都是清緣坊手工場的項目。而且成為了全國項目最多的手工場。今年,清緣坊有了一個600平方米的場地,這實現(xiàn)了劉慧超的夢想。而慧指蘭心地做出一個自己心中的創(chuàng)意,恐怕是更多現(xiàn)代人的夢想。
關(guān)于清緣坊
清緣坊手工場現(xiàn)在有絲網(wǎng)花、軟陶、手工香皂、紙藝、果凍蠟、手工造紙、彩塑、陶藝、蠟染、扎染、剪紙、織布、韓國娃娃等十幾種手工項目,其中絲網(wǎng)花是針對中老年人的手工項目。一般30分鐘就能完成,而且顏色鮮艷,也很實用,所以受到了很多老年朋友的喜歡。
軟陶項目實行會員管理制?,F(xiàn)在有會員1100多人,定期舉辦一些活動。這樣方便大家的交流和溝通。而且網(wǎng)站的論壇加強了和DlY愛好者的交流。
從建設(shè)網(wǎng)站開始,清緣坊手工場就對全國各地實行原材料供給,現(xiàn)在可以品牌加盟,提供技術(shù)支持和品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