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今的奧運火炬是一種高科技產(chǎn)品,既不是鎂,也不是石蠟之類的燃料。按照奧委會的要求,火炬不能排放廢氣,以防火炬手咳嗽、打噴嚏等。此外,火炬重量不得超過一公斤,燃燒時間不得低于20分鐘,而1936年的圣火燃燒時間僅為10分鐘?,F(xiàn)代圣火的燃燒火焰為20厘米,呈桔黃色,可以抗65公里時速的大風,不怕雨淋。
2008年北京奧運火炬
2008年北京奧運會火炬造型“祥云”設(shè)計靈感來自中國傳統(tǒng)的紙卷軸。在顏色的選擇上,“祥云”采用了源于漢代的漆紅色,這種紅色顏料耐得住1000度的高溫,火焰燃燒的同時。紅色顏料不會褪色,依舊鮮紅艷麗。為了在火炬和手之間達成完美的平衡,使火炬握柄具有最自然的手感,設(shè)計者用橡膠漆噴涂火炬的下半部分。從而賦予“祥云”更好的柔軟度和溫和感。手感舒適而不容易滑落,當火炬手手持火炬的時候,那感覺宛如在與同伴握手。
2008年北京奧運會火炬除了設(shè)計的美。還保證了燃燒時火焰顏色明亮和注重環(huán)保的所有特質(zhì),火炬燃燒后產(chǎn)生的氮氧化物和一氧化碳含量減少到國際要求的最低值。由于火炬在傳遞過程中,會受到人為和自然因素影響,因此防風設(shè)計也一再改動。使得祥云的防熄火保護裝置必須達到萬無一失的標準。
歷史上的奧運火炬
1988年漢城奧運會的火炬頭部寫有“第24屆奧運會漢城1988”字樣,并裝飾有本屆大會的會徽和韓國繪畫。手柄部分以皮革制成。
1992年巴塞羅那奧運會的火炬手柄部分寫有“第25屆奧運會巴塞羅那1992”字樣,并裝飾有本屆大會的會徽。
1996年亞特蘭大奧運會火炬呈古代火炬最簡潔的形狀,由一束直管組成,外邊套有金屬環(huán)?;鹁娴耐庑瓦€象征了古希臘建筑的線條?;鹁嫔淼?2根鋁管代表著歷史上曾舉辦過的22屆夏季奧運會。
2000年悉尼奧運會火炬的設(shè)計理念來自悉尼歌劇院的建筑輪廓、太平洋蔚藍的海水以及“飛去來器”精妙的弧線。該火炬體分為三層,分別象征著土、火和水。
2004年雅典奧運會火炬的設(shè)計靈感源于橄欖葉的形狀?;鹁娴脑O(shè)計模仿了橄欖葉的線條和形狀。它不僅是希臘最有力的象征之一,也是雅典城邦的古老象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