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毛澤東逝世30周年的日子里,筆者在北京八里橋某新建小區(qū),有幸采訪了已78歲高齡的前中國文聯(lián)副主席、中國攝影家協(xié)會副主席呂厚民。
呂老有一張可以說是世界上僅有的“偉大的名片”——毛澤東手書:“呂厚民同志毛澤東一九五七年十二月七日”。循著這不可多得的毛澤東為呂厚民題名的手跡,筆者聽到了呂老講述的一個個發(fā)生在世紀偉人毛澤東身上的難忘故事……
農(nóng)村娃進了中南海
1928年9月,呂厚民出生在松花江畔的黑龍江省依蘭縣。九一八事變后,日本侵略軍占領(lǐng)了東北,大肆推行殖民教育,到呂厚民上學(xué)念書的時候,校長和一些教員已經(jīng)換成了日本人。他剛上學(xué)不久的一天,同學(xué)們到操場上集合,日本教員因為幾個學(xué)生在隊列里站得不齊,上去便打那幾個學(xué)生的耳光。當時他感到非常氣憤,覺得挨打的不僅是幾個同學(xué),還有他;耳光不只打在同學(xué)的臉上,更打在他的心上。這個極大的刺激和侮辱,從此便深深地刻在了他的心里,成為他以后好好學(xué)習(xí)和工作的原動力。東北解放了,他到縣師范培訓(xùn)班經(jīng)過培訓(xùn)后,到農(nóng)村當上了一名小學(xué)教員。1948年,從日本侵略者手中接過來的“滿映”改名東北電影制片廠,并到依蘭縣招考工作人員,他和姐姐都被錄取了,他被分配到照相科,從事膠片的沖洗、放大和資料整理工作。從此,他刻苦學(xué)習(xí)照相、沖洗、放大的專業(yè)知識,進步很快。1949年3月,他光榮地加入了中國共產(chǎn)黨。同年11月,他被調(diào)到新成立的北京電影制片廠照相科工作。然而,更讓他意想不到的是,1950年1月,他又被調(diào)到了中南海,專門給毛主席和其他中央領(lǐng)導(dǎo)同志照相。到全國人民敬仰的領(lǐng)袖身邊工作,給他們照相,他產(chǎn)生了一種巨大的幸福感和榮譽感。于是,便開始了他前后12年的不平凡的人生歷程。
那鐫刻在歷史上的一個個瞬間
呂厚民透過鏡頭攝取下的一個個畫面,已成為記錄中國革命極為珍貴的史料,這是呂厚民的貢獻,人們感謝這位老人。每當人們談起這件事,老人便如數(shù)家珍,講述他永遠也不會淡忘的當時拍攝每一張照片的情景。
呂老首先講述了一張毛主席和周總理在一起的照片的拍攝過程。那是1953年在中南海懷仁堂召開的中央人民政府第24次會議上。由于當時的照相設(shè)備和技術(shù)的原因,有時即使攝影師動作再快,也難以抓住那些稍縱即逝的機會。因此,在這次會議上,他除了拍一些容易拍到的照片外,還時刻保持著高度的警覺和敏感性,抓拍珍貴的瞬間。那天,是會議的最后一天,他的神經(jīng)繃得更緊了,所以,更加注意毛主席和其他領(lǐng)導(dǎo)人的一舉一動,直到下午散會時,也沒有絲毫放松。那是在大會主席宣布散會之后,臺上臺下的人都陸續(xù)開始離開座位退場。這時,他看到周總理也站了起來,可是卻沒有向退場門的方向走去,而是拿著一份文件轉(zhuǎn)過身來,大步朝還在看文件的毛主席走去。見此情景,呂厚民的直覺立即告訴自己:機會來了!于是,他立即急步走近主席臺。周總理還沒有走到毛主席跟前的時候,毛主席已經(jīng)看見了,便立即站了起來。周總理走到毛主席跟前,首先給毛主席看自己手中的那份文件,說了幾句什么。從面部表情看,心里很高興。毛主席看了看周總理手中的文件,也很高興,就把自己桌子上的文件拿了起來,翻了兩頁給周總理看,并交談著什么。就在這時,呂厚民按動了快門。這張照片在國內(nèi)外發(fā)表后,引起了強烈的反響:照片不僅生活氣息濃厚,而且兩位中國革命中的親密戰(zhàn)友長期形成的和諧與默契,通過畫面中的動作和神態(tài),自然地流露表現(xiàn)出來,成為一部經(jīng)典之作。這幅照片,很快被制成大幅掛畫,在國內(nèi)外銷售,進入了千千萬萬家庭中,許多人至今還保存著。
呂厚民的攝影作品,在國內(nèi)外獲過無數(shù)次的各種獎項。而其中一幅作品,是最令他終生難忘的。因為由于那幅照片,他獲得了毛主席“短小精悍”的稱贊,他常常向人們講起他人生中那段不尋常的往事——
那是1958年,他作為隨軍記者,到朝鮮訪問。在朝鮮的每一天,他都被無以言表的激動之情包圍著。于是,他拼命地拍,要把看到的令人感動的一切盡可能地收入鏡頭之中。有一天,他正在咸興北道沙里院大街采訪朝鮮人民群眾歡送中國人民志愿軍歸國。那人山人海、水泄不通的熱烈感人的場面,使他立即意識到,這是難得的機會。他拼命沖出人群時,正好有一輛朝鮮人民軍的吉普車停在路旁。他說明了情況,便登上了吉普車的蓋子,迅速舉起了相機,按下了快門,將這樣一個激動人心的畫面攝進了鏡頭:兩位手中揮動著鮮花、眼中含著淚水的志愿軍戰(zhàn)士,被高高舉起,周圍是歡呼相擁的朝鮮人民軍官兵和群眾,中朝人民用鮮血和生命結(jié)成的友誼被淋漓盡致地表現(xiàn)出來。不久,這幅照片先后在德國和蘇聯(lián)舉辦的國際攝影展上分別獲得了金、銀質(zhì)獎。1963年2月的一天,他正隨毛主席在杭州,新華社給毛主席的秘書來電話,說呂厚民的《歡送志愿軍歸國》的攝影作品,在古巴舉辦的國際攝影展上獲得了一等獎,古巴有關(guān)方面邀請他前去訪問。汪東興將這一消息報告給毛主席,毛主席讓汪東興征求呂厚民的意見。他一聽毛主席如此關(guān)心自己,心里很激動,并表示想去古巴訪問。毛主席得知他的想法后當即予以批準。于是,呂厚民便成為我國解放后第一個因獲獎而出訪外國的攝影家。從古巴訪問回來后,有一次,呂厚民等毛主席身邊的工作人員陪同主席到了江西,在南昌郊區(qū)的田間散步時,毛主席突然問呂厚民:“小呂,你去古巴訪問怎么樣?”呂厚民對毛主席說:“我回來以后寫了內(nèi)參給新華社,匯報了訪問古巴的印象?!薄坝∠笕绾窝??”主席問。于是,他一邊陪同主席散步,一邊簡單扼要地向毛主席作了匯報。毛主席聽了,很高興,說:“呂厚民,你很不錯呀,短小精悍?!庇谑?,“呂厚民短小精悍”便在毛主席身邊的工作人員中傳開了。
作為毛主席身邊的攝影師,有義務(wù)和責(zé)任多拍一些主席各個方面的照片。呂厚民時刻牢記這一點。1963年夏季的一天,毛主席在上海駐地一連工作了好幾天都沒休息。這天,衛(wèi)士好不容易才說服主席同意休息一會兒,出去散散步。主席工作的這個地方有一個不大的健身房,里邊有一張乒乓球臺,但是不從主席走過的這個門進出。呂厚民陪主席出來散步后,便產(chǎn)生了要給主席拍一張打乒乓球的照片的念頭。他知道有一張主席打乒乓球的照片,那還是在延安時拍的。這次再拍一張,還可以讓主席得到更好的休息。于是,他就同主席的秘書和保健醫(yī)生商量好,讓主席從另一條小路散步回來,走通往健身房有乒乓球臺的那個門。主席從那個門進去之后,看到了乒乓球臺,呂厚民便跟主席說:“主席,打打乒乓球吧?!敝飨宦牐f:“好哇?!闭f完,便從球臺上拿起了球拍。這時,保健醫(yī)生已經(jīng)在球臺的另一邊做好了準備,看主席已做好了準備,便把球發(fā)了過去。主席接到了球,“啪”地一回扣,把球打了回去,動作非常有力。主席喜笑顏開,準備接著再打。于是,一張經(jīng)過呂厚民策劃的毛主席打乒乓球的照片,就這樣誕生了。這張照片發(fā)表后,曾在體育界引起了強烈的反響。
在呂厚民為毛主席拍過的照片中,有一張是他非常滿意的,就是毛主席在廬山的那張照片。
1961年夏天,毛主席在廬山期間,連續(xù)幾天時間不曾合眼。一個晴朗的上午,毛主席終于停止辦公,走出了已幾天沒有離開的他居住和辦公的屋子,登上了含鄱口。開始時,毛主席右手卡腰不說話,站在一個石凳邊望著遠方。過了大約半個小時左右,便坐在了石凳上,同英語翻譯林克談話。過了一會兒,為了讓毛主席休息,林克就走了。林克走后,毛主席仍然坐著沒有動,望著遠方的天空,眉宇不展,表情凝重,在沉重地思考著什么。這時,他發(fā)現(xiàn)毛主席身后的遠處背景非常奇妙:天空湛藍湛藍,白云時卷時舒,漫天飛渡;云霧中時隱時現(xiàn)的山巒,顯得愈加挺拔堅韌;山下的鄱陽湖上,云蒸霞蔚,紫氣升騰。他突然意識到,時代的背景、大自然的背景、毛主席的心境,此刻完全融合在一起了,真是難得的寓意深刻的歷史畫面。他立即取出一只深黃濾色鏡片裝在鏡頭上,使天空灰暗一些,白云更白一些,毛主席的整個輪廓更加鮮明。這一瞬間變成了歷史的永恒,也獲得了國內(nèi)外攝影界的高度評價,成為他的代表作之一。
照片后面的故事:毛主席也是普通人和可親的長者
在毛主席身邊工作十幾年,呂厚民說,他最深刻的體會之一就是,毛主席既是領(lǐng)袖,同時也是有喜怒哀樂常情的普通人和非常和藹可親的長者。這一點,從他給毛主席的拍照中也能表現(xiàn)出來。
那是1962年的事。有一天,在拍完毛主席接待外國客人的照片之后,呂厚民跟主席提出,想要拍一張主席在辦公室的照片,主席說:“好吧,這次沒有時間了,以后吧。”過了不久,呂厚民跟毛主席去杭州。一天下午,毛主席要去西湖飯店會見金日成,他背著相機在客廳里等候。不一會兒,毛主席來到客廳,見到呂厚民,便伸出大手,說:“好久沒見了,握握手吧?!泵飨f完,在客廳里的毛主席的秘書、衛(wèi)士等都不約而同地笑了起來?!澳銈兌夹κ裁囱??”“呂厚民,你不天天見嗎?”毛主席一聽,“啊……啊……”自己也笑了起來。主席笑過之后,又問呂厚民:“你不是要拍我在辦公室的照片嗎?什么時候拍呀?”當時正值三年困難時期,主席工作很忙,也難得有興致,呂厚民聽了,高興極了,立即說:“就現(xiàn)在行不行?”。毛主席說:“不會影響會見吧?”呂厚民一看表,對主席說:“還有半個多小時呢,來得及的。”主席聽了,說:“好吧,就依你吧?!闭f完,轉(zhuǎn)身回了辦公室。呂厚民沒想到在這里能為主席照辦公的像,便立即回房間取閃光燈的分燈。取來分燈時,主席已經(jīng)拿起一支毛筆在寫一首唐詩。呂厚民找好位置,拍了幾張。主席寫完唐詩之后,又拿起一張當天的《人民日報》看了起來。就又拍了幾張。拍完之后,呂厚民嘩啦嘩啦搖膠片。主席一聽,抬起頭來問道:“好了嗎?”呂厚民忙回答:“好了,主席?!敝飨徽Z雙關(guān)地說:“完成任務(wù)了。”說著,站起身來:“走,見客人去。”
毛主席讓人為他拍照時,總是把更大的主動權(quán)留給攝影師,從不多加干涉,所以在主席身邊工作的十幾年,呂厚民感到非常輕松、愉快、自如。
1952年秋的一天,中國人民志愿軍文藝工作者歸國觀光團要在中南海受毛主席的接見。那天,呂厚民發(fā)現(xiàn),毛主席的臉色一直很凝重。他知道,毛主席的大兒子毛岸英早在朝鮮戰(zhàn)場犧牲了,此事肯定勾起了毛主席的失子之痛。在接見的時候,首先由一位名叫謝秀梅的女文工團員向毛主席獻花。在獻花時,呂厚民發(fā)現(xiàn),謝秀梅獻完花握完手后,突然間情不自禁地擁抱了毛主席,并且激動得淚流滿面,毛主席也動情地閉上了眼睛。他立即按動快門,把這一感人的場面拍了下來。照片沖洗出來之后,雖然呂厚民很滿意,可是心里卻高興不起來,毛主席那閉著雙眼好一會兒沒有睜開的神情,一直在眼前揮之不去。也許是緣于對包括兒子在內(nèi)的志愿軍的特殊情感,毛主席后來還為這張照片簽了名,寄給了謝秀梅。
在毛主席身邊的十幾年時間里,呂厚民曾多次同毛主席合影。每當他提出同毛主席合影的時候,毛主席都欣然允諾。一次,毛主席住在武漢東湖。一天上午10點左右,他背著相機來到值班室,想看看主席在干什么,值班員說毛主席正在看報。毛主席的辦公室門半開著,呂厚民走過去,問一聲“主席好”,便走了進去。呂厚民跟主席說要照張相,毛主席點點頭說好,于是,他便站在主席的身后,讓一個秘書給照了一張合影。毛主席的秘書、衛(wèi)士還有保健醫(yī)生,在他同主席合影之后,也同主席合了影。還有一次,呂厚民在廬山陪同毛主席散步。途中,主席說:“咱們照個像吧。”呂厚民一聽,太高興了,于是,便挽著主席的胳膊,讓秘書給照了一張像。
毛主席不讓身邊的工作人員長時間在自己身邊,都要到下邊去鍛煉。1957年底,呂厚民所在的中央辦公廳警衛(wèi)局攝影科同新華社合并,他到新華社當記者。臨離開中南海之前,呂厚民跟毛主席說想請主席給他題名。第二天,毛主席的秘書便把毛主席的題名手書轉(zhuǎn)給了他。1961年,呂厚民又被調(diào)回中南海,任毛主席的隨身記者。1965年又被調(diào)任新華社江蘇分社記者?!拔母铩遍_始后,呂厚民被打成“現(xiàn)行反革命”、“埋在毛主席身邊的定時炸彈”,康生、江青、陳伯達親自批準成立“呂厚民專案組”,將呂厚民全家下放到江蘇農(nóng)村,實行嚴厲管制。在實在難以忍受的時候,他曾留下寫著“毛主席萬歲”的遺書自殺過。后來,他來到北京,給毛主席寫信。在他的信送出的第三天,毛主席便親自批示恢復(fù)了他的工作。毛主席對這個“短小精悍”的攝影師一直沒有忘卻。在呂厚民離開毛主席身邊以后的日子里,毛主席到江蘇省視察時,曾兩次要見呂厚民,可惜的是,兩次呂厚民都在外地采訪,因而也成為呂厚民的終生遺憾。
(責(zé)編任 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