審美教育的任務就是培養(yǎng)和提高學生對現實世界以及文學藝術作品的美的欣賞和創(chuàng)作能力,陶冶人們的情操,提高人們的生活情趣,是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語文教育的目的不僅是要把語文知識和語文技能傳授給學生,更重要的是對學生進行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的教育。以語文的課程資源為依托,幫助學生樹立科學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同時,素質教育的最高境界是讓學生喜歡學習、熱愛學習,讓學生通過自主的學習在獲得各方面的知識的同時促進自身各方面的健康發(fā)展。語文學科的素質教育就是要讓學生在掌握中國文化知識的同時受到中國文化的美的熏陶與教育,感受到中國文化的人文關懷,在耳濡目染中實現其人格的提升。
那么在具體的教育教學過程中應該如何把美育的理念切實的貫穿其中呢,在這里我想談一點自己的體會:從朗讀中體會古詩詞的音韻美和節(jié)奏美。
德國古典美學的代表之一康德曾經提出過“美在形式”的著名觀點。該觀點從對物體的感官接受的直接性出發(fā),認為美是不涉及利害計較、欲望目的,也不涉及概念或抽象思考的結論。這一結論對于今天的審美體悟仍具有著重要的指導意義。中國古典詩詞的形式之美就是一個明證。要體會中國古詩詞的形式美就必須通過朗讀的方法,用抑揚頓挫、高低緩急的聲調才能把它的形式之美讀出來。
記得張?zhí)锶粝壬浾f過:“閱讀教學第一是讀,第二是讀,第三還是讀?!庇纱丝梢娮x在語文教學中的重要位置。然而,在當前的語文閱讀教學中充斥著諸如“對話”、“合作探究”、“拓展延伸”等等新興詞匯的同時“讀”卻在某種程度上被“冷落”了,甚至被認為是傳統(tǒng)的落后的教學方式,有違新的課程理念。在這種錯誤的認識下部分語文教師則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盡量的壓縮“讀”的時間以適應正流行的新理念。殊不知中國的古文、古典詩詞是不能不讀的,中國古典詩詞的形式美正體現在音韻美和節(jié)奏美之上,而無論是音韻之美還是節(jié)奏之美都必須通過朗讀才能直觀地感受出來。同時,課程標準也明確指出“要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yǎng)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熏陶”。而且,如果在古詩詞教學的課堂上學生或老師對朗讀不能給予一定的重視,在蜻蜓點水的朗讀之后就進入大段大段的串講分析階段,學生因為沒有對文本進行充分的閱讀,沒有一定的感性認識,即使老師講得很精彩,他們恐怕也收獲無多,更不要說能夠領會詩詞的深刻內涵或者相關哲理了。因此我認為古詩詞教學的第一步就是要學生先讀、大聲地朗讀。在這期間最好能留一些時間給學生默讀和記誦。篇幅短的詩詞最好能夠當堂背誦,篇幅長的則可以要求學生先熟讀。之后,教師可以范讀或者利用多媒體設備播放一些名家的朗讀,使學生對于詩詞的基本內容有一個大致的了解,為后面詩詞的具體講解作準備。同時也可以培養(yǎng)學生對古典詩詞韻律美節(jié)奏美的初步認識,以求在潛移默化中深刻體悟中國古典文學的形式美。
例如我在講人教版七年級上冊第三單元第五課《古代詩歌五首》中的《觀滄海》的時候,我先以《三國演義》的曹操為切入點,先讓學生說說他們對曹操的感覺是怎樣的,他們心目中的曹操是個什么樣的形象。然后找?guī)孜煌瑢W分別把這首詩朗讀一下。在朗讀之前我做了一個要求:大膽、大聲、大氣。很多同學不明白我為什么要求讀的時候要“大氣”,面對他們疑惑的表情我沒有做任何解釋,而是讓學生按照我的要求朗讀。第一個同學讀的時候,雖然能保證班上每位同學都能聽到他的聲音,但是我認為還不夠大聲,在他讀完后我沒有立即做點評。第二位同學聲音還是比較洪亮的,但是氣勢不足,我也沒有立即做出評價。等到第三位同學讀完之后,我讓“聽眾”進行點評。他們在聽了三遍、看了三遍之后,對詩歌的大致內容都有了一定的了解,自然對三位同學的評價也較為中肯,全班同學都能從詩歌中讀出作者的宏偉志向,受到博大之美、壯闊之美的情感教育,可謂一舉兩得。其實我的目的很簡單,就是讓同學們能夠在朗讀中體會詩歌的內容和詩人的感情基調,同時受到一定的情感熏陶達到美育的目的。另一方面,由于受到中國詩學中“詩言志”理論的影響,中國的詩歌都有重抒情的傳統(tǒng),既然是抒發(fā)情感的詩作,那么必然要通過大聲地朗讀才能更深地體會到作者宣泄出來的情感到底是怎樣的。同樣,從詩歌形式美學的角度,也只有通過大聲地朗讀才能比較準確的找出詩歌的韻腳,從而對中國古典詩詞押韻的典型特點有一個感性的認識。相比之下,我在要求學生朗讀元代文人馬致遠的《天凈沙·秋思》的時候則沒有那樣的朗讀要求,取而代之的是:緩慢、低沉,其目的也是一樣的。即通過指導學生處理不同朗讀材料時采用不同的朗讀技巧來的體會詩歌所傳達出來的情感體驗,為更深入的分析詩歌的具體內容作準備。同時也能讓學生在朗讀實踐中體會朗讀所帶來的快樂,更好地激勵他們通過朗讀的方法學習古典詩詞體會古典詩詞的形式美、韻律美。
美是語文教學的核心之一,美也是語文教學的底色之一。語文教學作為所有學科中的基礎學科,仍然是聯(lián)系各個學科最重要的環(huán)節(jié)。只有通過完善的語文教育,語文中的審美傾向才能在新一代人的心靈中得到激活與升華。也只有在語文的課堂教學中融入美育的理念,才能培養(yǎng)出真正的素質型人才。古典詩詞只是語文美育的一個方面,在語文學科的教育領域還有更多的課程資源可以和美育相結合,從而有機地融入到課堂教學活動中去,為素質教育服務。
作者單位:海南省澄邁縣和嶺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