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級下冊"/>
為了增加課堂教學的實效性,本人在初中歷史學法指導方面進行了許多探索與嘗試,從這幾年的教學實踐看,效果良好。現(xiàn)結(jié)合《<中國歷史> 七年級下冊·北方民族的大融合》一課的教學實踐談談自己在這方面的實踐與感悟。
科學推理,邏輯記憶
近年來,我們海南省初中畢業(yè)檢測歷史學科是開卷考試,可以帶教科書和參考資料進場,不要求考生死記硬背太多的歷史元素,這有利于減輕學生負擔和創(chuàng)新精神的培養(yǎng),因而,開卷考試深受師生的歡迎。但開卷考試注重歷史學科能力的考查,絕大多數(shù)的題目都沒有現(xiàn)成的答案,學生要掌握基本的歷史事實,理解相關的歷史因素才能正確作答。所以,開卷考試對歷史學科的記憶能力的考查還是有要求的,并且是高層次的要求??茖W推理,邏輯記憶是開卷考試背景下最佳的記憶選擇。
為讓學生懂得前后內(nèi)容的呼應,我給學生這樣的宏觀指導:北方民族的大融合是三國兩晉以來,各民族互相交往(含和平與戰(zhàn)爭兩個方面),相互吸收的必然結(jié)果,同時,也為隋唐的經(jīng)濟繁榮,文化發(fā)展,國家強盛奠定了基礎。另一方面,北方統(tǒng)一后,北魏孝文帝為迎合民族融合趨勢遷都洛陽,銳意改革,他強有力的改革直接促成了北方民族的大融合。這樣,學生就構(gòu)建了大的知識框架。 對北魏孝文帝遷都的原因的學習,可先讓學生明確平城(今山西大同)和洛陽的地理位置,然后,結(jié)合本課的具體內(nèi)容與影響都城選擇的因素(地理環(huán)境、物產(chǎn)、交通、政治、文化氛圍等)來綜合分析。分析時重點是平城,但同時也要說明洛陽是中原的政治、經(jīng)濟和文化的中心,有利于加強對中原的統(tǒng)治。這個問題探究后,學生應認識到都城對國家政治穩(wěn)定、經(jīng)濟發(fā)展和文化進步有重要作用。我們還可以鼓勵學生運用這一方法分析我國古代歷次遷都的重要原因。如商王遷都殷、周平王遷都洛邑,明朝定都北京等。 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內(nèi)容是本課教學的重點。改革的目的、內(nèi)容和影響大多是緊密相連的。為達到一定的目的,就應采取相應的措施,相應的措施實施了,并行之有效,就會產(chǎn)生相應的結(jié)果。孝文帝在民族融合的大背景下,要改變鮮卑族的落后局面,鞏固對北方的統(tǒng)治,他必須學習中原的先進文化,采用漢人先進的政治、經(jīng)濟制度,進一步加強民族融合。為加強民族融合,孝文帝在語言、服飾、婚姻、制度、思想、風俗等方面全方位改革,由于推行得力,他的目標達到了。初中生對歷史的學習雖然是以感性的認識為主,但有時給他們適當?shù)睦硇躁U釋是十分必要的。
重視圖表,用足教材
課改后,我們已實現(xiàn)了”一標多本”,許多教師在教學中也不再拘泥于教材,學會了用教材教。但教材是我們教學中依托的第一手材料,為實現(xiàn)教學目標,我們要用足教材。圖表直觀性強,形象生動,有的是對正文的說明與補充,有的在教材中起畫龍點睛作用,是不可多得的教學資源。
本課共有《北魏騎馬俑》、《穿褲摺服的南朝樂隊》、《穿漢族服裝的少數(shù)貴族》、《漢族服飾俑》、《鮮卑服飾傭》、《魏書》書影和《鮮卑姓氏改為漢姓》等七張圖表。在導入新課后,我指導學生看的第一張圖是前一課的《西晉少數(shù)民族內(nèi)遷形勢圖》、第二幅是《北魏騎馬俑》。目的是使學生明確鮮卑等五個少數(shù)民族內(nèi)遷的方向、生活的位置以及生活的主要情況;《穿褲摺服的南朝樂隊》和《穿漢族服裝的少數(shù)貴族》、《漢族服飾俑》和《鮮卑服飾傭》四張圖,分兩組,兩幅并在一塊,充分展示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時代特征——民族融合;《魏書》書影和《鮮卑姓氏改為漢姓》是孝文帝改革內(nèi)容的佐證材料。不少元、穆、陸、賀、劉和樓姓的同學知道了自己的祖輩是鮮卑族后,學習起來都比較興奮。
由于圖表蘊涵著豐富的歷史信息,近年來在初中歷史測試中越來越為命題者所青睞,有些試題的圖表多達二十多幅。圖表學習的指導,我們可以鼓勵學生張開想象的翅膀,發(fā)散思維,盡可能多地從圖表中探尋有用的歷史信息。比如,圖表反映哪一時代、說明什么問題、概括什么特征、顯示什么變化等都讓同學去探索。沒有圖表的初中歷史教學是殘缺的,是不符合當今課改理念和中考要求的。
準確切入,科學作答
解題方法指導是提高初中歷史學習能力的重要途徑之一。在平時的教學中,我總是結(jié)合不同的教學內(nèi)容有意識地給學生適當?shù)狞c撥,讓他們掌握不同題目類型的解題方法。
本課我選擇的重點題目是活動與探究中的第一題。這題目是:議一議:請同學們思考并討論,北魏孝文帝能夠在民族大融合中起如此重要的作用,主要是因為他早年所受的教育,還是有什么更深刻的原因?
通過審題,弄清題型,準確理解題意是答好題的前提。這道題屬評論觀點題型,問的是改革的重要原因,和高考中的“楊貴妃題”同屬一種類型。但由于加了“還是有什么更深刻的原因?”一問,題目的難度大大降低,就變成了初中題目了。即使知道了題型、題意,本題初中生要完整作答還是不容易的。審題時還要注意 “主要”“更深刻”等一些關鍵詞。
評論觀點的題有畫龍點睛和開門見山兩種答法。可先對原觀點做出判斷,正確、錯誤或有一定道理,但不完正確。然后,展開闡述,證明你的結(jié)論。也可以倒過來,先說理,闡明,最后才下結(jié)論。答題要史論結(jié)合,邏輯嚴謹,體現(xiàn)一果多因和區(qū)分原因的主次。假如是否定原題觀點的還要指出其錯誤的實質(zhì)。弄清題意、知道題型和答題方法,結(jié)合相關的素材學生就可以準確切入,科學作答了。
作者單位: 海南省屯昌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