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營造一種民主、和諧、愉悅的學習氛圍,使教學成為教與學的交往、互動的過程,是新課改對語文課堂的新要求。如今,許多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努力當好教練員、輔導員的角色,以凸顯學生學習的主人的地位。于是,讓學生自讀課文、自定學習內(nèi)容、自選學習方法成為當今閱讀課上的“流行曲”?!澳阆矚g讀哪一段”“你想先學什么”“你想怎么學就怎么學”已成為教學中的常用語。的確,這樣的教學能夠體現(xiàn)學生的主體地位。但是,當學生對新課文還沒有基本的了解時,當新課文還沒有引起學生強烈的閱讀欲望時,讓學生自定、自選學習內(nèi)容,就很難達到教學目的。另外,在討論交流時,教師跟著學生的思路跑,自己沒主見,教學無主次,完全是被動應付。教師的這種狀況沒有發(fā)揮教師的主導作用,而是對課堂放任自流(簡稱“自流”)。
“自主”不等于“自流”,自主學習是一種由低到高、由簡單到復雜的循序漸進的過程。它是一種建立在對新事物、新知識、求知欲基礎上的“想學”,建立在已掌握舊知識基礎上的“能學”,建立在已掌握學法基礎上的“會學”,建立在體驗成功基礎上的“終身學”。它不是讓教師對課堂放任自流,而是要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完成學習。教師的作用不是“授魚”而是“授漁”,不再僅僅是知識的傳授,而是學生的引路人、合作者。當學生需要“引導”時就排到隊前,需要“穿針引線”時就插到隊中。也就是說,當學生遇到疑難時,教師要引導他們?nèi)ハ?;當學生的思路狹窄時,教師要啟發(fā)他們拓寬;當學生迷途時,教師要把他們引上正路;當學生無路可走時,教師要引導他們鋪路架橋;當學生“山重水復疑無路”時,教師要引導他們步人“柳暗花明又一村”的佳境。
責任編輯 徐慧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