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下這個題目的時候,我的心情是相當沉重的。
這個月,妄為人師的我在給學生講解人教版七年級語文(下)第三單元課文時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尷尬。
在講魯迅的名作《社戲》的時候,我的學生昏昏欲睡,站在講臺上的我開始大發(fā)雷霆:“你們連自己祖國的語言都不愿意學,學不好,你們算是中國人嗎!”
“我們都沒看過社戲,再說魯迅寫的這些都離我們現(xiàn)在的生活十萬八千里,一點意思都沒有!”我的一個學生開始頂嘴。
“就是啊,老師你知道魯迅看的是什么戲嗎,演的是哪一出???”
……
我曾自信能回答學生所有的語文問題,然而這次面對他們的問題的時候,我卻啞口無言了。80后的我除了對話劇還有一絲印象之外,對于傳統(tǒng)戲劇除了知道幾個諸如“京劇”、“昆曲”、“黃梅戲”之類的名詞外,其他的的確確是一無所知,何況是90后的他們?
驀然間,覺得自己陷入了一場荒謬的教育!隨之而來的還有內(nèi)心深處一絲永遠的愧疚。
我小的時候,奶奶特別愛看戲,電視上一有戲曲之類的節(jié)目,她就會很專注地坐在電視機旁邊,可是不知世事的我卻馬上嚷嚷著要換臺。有一次,奶奶有點不情愿,我便立刻又哭又鬧,媽媽聞聲跑過來就吼了奶奶幾句——我現(xiàn)在都能清晰記得奶奶眼角混濁的淚花。奶奶一直對我很好,可就在我上小學的那年去世了,長大以后,我眼前總是浮現(xiàn)出奶奶眼角含淚的那一幕,我這輩子都永遠無法補償了!
心情平靜下來之后,我開始細心研讀第三單元的課文!
第一篇課文是魯迅先生的《社戲》,不要說我的學生沒看過社戲,就是作為老師的我,也根本沒見過社戲——更不會對社戲感興趣——我們現(xiàn)在喜歡的是歐美的影視大片,韓國的超級電視連續(xù)劇,估計在魯迅的家鄉(xiāng)現(xiàn)在演社戲也不會有人看了,電視機、影碟機的普及早已把傳統(tǒng)的戲劇擠到了一個死角。
第二篇課文是劉成章的《安塞腰鼓》,我覺得劉成章的語言太具朱自清的濫情和楊朔的矯情。我找來一段安塞腰鼓的視頻放給學生們看,可我的學生告訴我,他們音樂課上剛欣賞了《非洲黑人音樂》,那可有意思多了,不像安塞腰鼓,就那幾件整齊統(tǒng)一的衣服、幾個整齊統(tǒng)一的腰鼓、幾套整齊統(tǒng)一的動作、幾段整齊統(tǒng)一的樂調(diào)……又吵又鬧,一點意思都沒有!沒有一點音樂細胞的我覺得學生們講的很有道理,便找音樂老師借了張光盤,看了幾段非洲黑人音樂的畫面,果然是變化多端,很具民族特色!
第三課是冰心的《觀舞記》,雖然我反感《觀舞記》是冰心建國后觀看印度舞蹈的一篇諂媚之詞,但我還是找了些印度舞蹈和中國的《孔雀舞》、《千手觀音》之類的影視資料跟學生們一道欣賞。這一看就看出了問題:印度女孩原來是這么的嫵媚多姿,她們的服裝、她們的飾品是那么的絢爛多彩,更重要的是讓人一看就知道這是印度的女人,這是印度的女裝,這是印度的舞蹈!而中國的舞蹈家不可能穿旗袍,更不可能穿和服來跳舞。孔雀舞的服裝很華美,可那是孔雀的;《千手觀音》左看右看倒像是印度的。我的學生居然發(fā)現(xiàn)印度女孩跳舞的時候面部表情十分豐富(《觀舞記》這一點寫得不錯),而跳孔雀舞的楊麗萍卻是冷若冰霜,《千手觀音》的演員也都是邰麗華一般的模子和表情。
第四課是《口技》,我的學生一口咬定文章是虛構(gòu)的,我也不相信有人能表演出這么神奇的東西,至少我這輩子沒見過!越是虛假的東西越有吸引力,但是這些東西吸引了愚蠢的編者,卻吸引不了我和我的學生。有學生問我,古人請客的時候為什么要安排表演,我才想起,如今通常情況下的請客吃飯是不需要文藝演出的,但需要一張自動麻將桌!
單元綜合性學習是《戲曲大舞臺》,我沒給學生講什么,我只是告訴他們在幾十年之前,像他們這么大的孩子很多是熱衷于話劇表演的,那時候出了很多的好劇本,也出了很多的好演員,更出了很多的好學生!前幾天,有位老師鼓勵孩子們演了一出話劇,周圍的一些“專家”卻說語文課是語言文字的學習,不宜用來表演話劇,我深感震撼:庸師教書比不教書更可怕!
講完這單元的課文的時候,快過端午節(jié)了,我告訴我的學生們不要給我送粽子——我從小就不喜歡吃粽子。我的學生深表同感:我們逢年過節(jié)更喜歡吃麥當勞、肯德基、必勝客、豪客來……
其實,我早就知道韓國已搶注端午節(jié)為世界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了,而我們的政府仍在努力干的卻是在大都市禁止春節(jié)燃放煙花爆竹!
去年春節(jié)期間,在家看央視八套的韓劇《百萬朵玫瑰》時,恰好劇情中有男主人公賢奎一家過春節(jié)的一幕??此麄兗漓胱嫦?,家人圍爐團圓,再喝年糕湯的故事,我才明白這就是我春節(jié)期間苦苦尋覓而不得的“年味”!我們太多的人已經(jīng)習慣在酒樓吃年夜飯,我的父母再也不會再像我小時候那樣忙著去做這做那,我的家里貼的是印刷機生產(chǎn)的春聯(lián),我的親朋好友在春節(jié)的麻將桌上連夜鏖戰(zhàn),我的子侄輩們叫嚷著要爆機……
我告訴我的學生:我們的鄰居韓國有三星、LG、現(xiàn)代、大宇、《藍色生死戀》《大長今》、金喜善、張東健,也有針灸、美容、藥膳、端午節(jié)、印刷術(shù)、首爾……我講這些的時候,我的眼角有些濕潤,我說中華民族五千年的文明不要在我們這一代人手上成為文化的沙漠,中華民族五千年的光輝歷史不要在我們這一代身上被埋葬得一干二凈!
我的學生這次聽得很認真,沒有人說話,顯得有點深沉!
(作者單位:深圳市龍崗區(qū)大鵬華僑中學)
責任編輯 蕭 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