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 暉/編譯
決斗并不是中國人熟悉的解決爭端的方式,但在西方,它卻被視為一種公平有效的判決而流行了一千多年。在動輒訴諸法律的現(xiàn)代人看來,決斗雖然近乎原始而可笑,但更多的是對這種隨著歷史的腳步越走越遠的神秘又不失浪漫的對抗方式感到好奇,以及對祖先們的勇氣與尊嚴獻上我們的景仰。
司法決斗
決斗最初的確是作為一種法律手段來解決人們之間的爭端。已知最早的關于司法決斗的法律是勃艮第法。這是東部德國的早期原始法律,出現(xiàn)在國王岡都巴德(474—516)統(tǒng)治的5世紀晚期到6世紀早期之間。通常,記載的把決斗作為裁判的時間始于501年。
很多決斗是用來裁決刑事案件的,但它同時也作為解決民事糾紛的途徑:如房產(chǎn)及其他個人財產(chǎn)的糾紛,通常婦女、體弱者、幼童及年邁者例外,然而他們可以讓別人代替他們參加決斗。司法決斗是一個正式的儀式,由王室成員主持,并宣布獲勝者。
在英國和法國,隨著以決斗形式來判決成為了一種習俗,很多人越來越希望用制度來約束它。一些官方禁令如:路易七世于l167年禁止用決斗來裁決價值在5蘇(蘇:法國舊貨幣單位)以上的糾紛。最后,只有嚴重的罪行如:謀殺及叛國才允許用決斗來裁決。在英國,選擇運用決斗方式來判決的權利一直到19世紀早期才不存在。盡管其實早在16世紀這種方式就已消失。最后一起要求通過決斗方式來判決的案件發(fā)生在1817年,一個被指控犯了謀殺罪的人要求使用決斗方式,當時法庭很不情愿地答應了他的要求,因為他正在行使他的合法權利。
騎士們之間的決斗
騎士們之間的決斗起源于司法決斗,兩者并存了好幾百年。學者們通常認為騎士出現(xiàn)于10世紀,而騎士決斗就始于那時。騎士決斗也是盛大典禮。兩個騎士手牽韁繩坐在馬背上決斗,來決定法律、財產(chǎn)或榮譽方面的問題。
騎士決斗在16世紀中期左右開始衰落,取而代之的是榮譽決斗。通常認為在這兩種決斗之間起橋梁作用的是1547年的一場決斗。這場決斗由法國國王亨利二世(1519—1559)主持,由于裁判是一位王室成員,因此這場決斗既有司法決斗的儀式,又有騎士決斗的壯觀。并且,因為當時亨利二世在裁決時過度猶豫,而使他失去了裁決的權力。從此,決斗就成了沒有政府參與的、兩個獨立的人之間的私事。騎士決斗從此消失,讓位于榮譽決斗。
榮譽決斗
榮譽決斗因其為真理、為榮譽、為自由及為禮節(jié)而戰(zhàn),而成為對騎士精神的補充。當名譽受到損害、身體受侵害或禮節(jié)上受到侮辱時,法國人、英國人、勃艮第人、意大利人、阿勒曼人及北部民族都有習慣報復那些侵犯他們的人,所用的正是私人決斗的方式,一對一,沒有法律方面的干擾。
榮譽決斗是我們最熟悉的,始于大約16世紀中期,在法國、德國及美國一直延續(xù)到20世紀。由于當時的人們認為禮節(jié)和尊敬勝過一切,所以產(chǎn)生了這種形式的決斗。正如一個作家所評價的:“決斗是獲得人們高度尊敬的最有效的途徑。”因為侮辱,特別是對一個人的誠實、勇氣或對他的女眷們的不尊重,都很容易引起決斗。決斗的理由多得無法說清,小到“一個輕蔑的眼神、一個對人不敬的詞或一步傲慢的腳步”,大到“說一個人是膽小鬼或他在撒謊”(這是最嚴重的)。他們之間不道歉,而是根據(jù)決斗法則進行決斗。決斗法則規(guī)定了決斗過程中的一些要求,紳士們必須遵守。因為決斗已發(fā)展成為貴族們的一種文化制度,所以決斗通常在貴族之間進行,決斗雙方的地位必須一致,不同階層的人進行決斗是一件非常不妥的事情。
榮譽決斗的參與者為貴族或是那些由于其職業(yè)而持有武器的人,對于這些人來說,決斗是一種生活方式,所以一個貴族或紳士一生中決斗過好些次是很普遍的。例如,在路易十三當政期間的法國,騎士德·阿德里科斯是一個狂熱的決斗者,在30歲前就殺了72個人。據(jù)稱美國總統(tǒng)安德魯·杰克遜一生也參加過一百多次決斗。即使是一個不常參加決斗的人,如果他接到挑戰(zhàn)時沒有好好應戰(zhàn),也會覺得蒙羞。
盡管在當今看來,這種不借助于法律而進行的私人決斗有些原始,卻表明人類向用文明方式解決爭端前進了一大步,使當時普遍存在的致命突襲行為有所減少;而且,在16一19世紀的歐洲,榮譽決斗還受越來越多的、極為嚴厲的法律約束。
來自教會及法律的反對
早在11世紀以來,對于決斗的反對從來都沒有間斷過,并以各種形式存在,主要來自法律或教會。來自教會的反對尤其激烈,禁止在決斗中死亡的人以基督教的禮儀進行安葬。決斗者、幫助者及觀看者都會被逐出教會。到了16、17世紀,教會對決斗的攻擊更加猛烈。歐洲大陸的法律逐漸把決斗作為一種單獨的罪行,盡管這些法律不時地被那些貴族違法者及運用它們的政府部門所忽視。
在美國,決斗主要是南方紳士們的一個傳統(tǒng),盛行于19世紀。早期大部分的法律是通過不讓決斗者入公職來阻止決斗。盡管反決斗法的設立時間比較滯后,但最后美國所有的州及哥倫比亞特區(qū)都通過了禁止決斗的法律。在美國,決斗并不像在歐洲那樣受到大家的歡迎,這可能是因為雖然美國南部很喜歡這種方式,美國北方從未把其列為他們的文化之一。許多作家把決斗在美國的衰落歸于美國內(nèi)戰(zhàn),因為決斗的普遍衰落是在戰(zhàn)爭時期,隨著戰(zhàn)爭和“南部聯(lián)盟”的失敗而告終。然而,也有人把決斗的消失歸功于更嚴厲的法律。在20世紀時,還偶爾會有幾場決斗,但在美國,決斗已過了它的鼎盛時期,再也不是流行的社會習俗了。
決斗的衰落
很難說清遍布全世界的持久的反決斗風,對決斗的衰落究竟影響有多大。但有一點很清楚,決斗在其存在時,作為貴族統(tǒng)治時期的一種頗受關注的社會現(xiàn)象,導致了很多人想通過法律手段控制它。其實,20世紀沒有用它作一種解決爭端的通用手段,說明了決斗的消失與世界很多國家開始了民主制度有關,而不是因為法律突然之間或終于禁止了決斗?,F(xiàn)在留下的,除了法國和德國少有的幾場決斗外,只有決斗衍生出來的比賽如:劍術及騎馬格斗。他們使我們想起了20世紀前,除法律之外的另一種解決爭端的方式——決斗。
[編譯自互聯(lián)網(w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