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得從上幼兒園起,父母下地時就把家里的鑰匙放在門外墻角的土坯縫里。放學(xué)后,如果家里還沒人,我就從土坯縫里拿出鑰匙,搬些磚頭之類的東西,墊在腳下把門打開。
隨著我個頭的增高,放鑰匙的土坯縫也在不斷升高。
上初中后,每次放學(xué)回家,我總是先從土坯縫里掏出鑰匙打開門,把書包放到屋里,然后到地里幫父母干活。
讀高二時,家里換了磚房,大門也修葺一新??筛赣H沒忘囑咐壘墻的師傅,在門外墻角上留出幾塊能活動的磚塊,以備抽出磚來把鑰匙放進去。這樣不管我什么時候回家都能進得家門。記得那時通常是每個月回家一次,但父母還是堅持每天都把鑰匙放到磚洞里———“萬一哪天你突然回來了呢?”父母最擔(dān)心的就是這個。
后來父母告訴我,每天下地回家,他們都希望門已經(jīng)被我打開了。而向磚洞里放鑰匙,也就成了盼著我回家的心之所托。
很多時候,我從土坯縫或磚洞里拿出鑰匙開門時,總會被鄉(xiāng)親們看到,但父母從未叮囑過我要防著他們。甚至后來,周圍的鄰居也都知道了這個“秘密”,借個農(nóng)具什么的也直接掏出鑰匙到我家里取。但這么些年,家里也從未丟過什么東西。
女作家喬葉的散文《把鑰匙掛在心口》,說的是現(xiàn)代人每日匆匆忙忙,手里拿的、袋里裝的、包里放的名利太多,所以鑰匙常常不知丟失在哪里。要是把鑰匙掛在心口,鑰匙與心一塊跳動,就不會丟失了,無論什么時候回家,都能打開鎖,進得門。
而對于我來說,土坯墻上的那個鑰匙洞,從土坯墻里掏取鑰匙的那段歲月,默默盤算著等我回家的父母,已經(jīng)永遠地在我心口掛上了一串鑰匙,讓我的心跳與它一起感應(yīng),讓我永遠不會忘記回家,永遠不會失落家門。
(原載《聊城大學(xué)報》2006年9月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