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謝自然,感謝社會,感謝生命。感恩精神是人文主義精神的重要內(nèi)涵之一,是提高學生道德與思想品質(zhì)修養(yǎng),幫助他們逐步形成良好個性、健全人格的唯物主義世界觀的重要教學內(nèi)容。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應充分發(fā)掘教科書中感恩教育的教學資源,抓住時機,把感恩教育貫穿在教學的始終。
一、感恩教育的內(nèi)容
小學語文教學內(nèi)容所表現(xiàn)的“恩”是豐富多彩的,有自然之恩、社會之恩、祖國之恩、父母之恩等。
(一)自然之恩。大自然不僅提供了我們生存的物質(zhì)條件,還以壯麗秀美的山川哺育我們的精神。如《只有一個地球》一文告訴了我們,生養(yǎng)我們?nèi)祟惖氖堑厍蚰赣H;《黃河魂》能讓我們心潮澎湃,壯懷激烈;《海上日出》能讓我們領悟到太陽的噴薄,給人們帶來無限的生機;《桂林山水》《西湖的“綠”》能讓我們的心靈得以小憩。
(二)社會之恩。我們不僅要把學生培養(yǎng)成為有鮮活個性的人,還要把他們培養(yǎng)成對社會有用、與社會融洽相處的人。教育學生愛社會、愛人類,培養(yǎng)學生博大的胸懷。我們要引導學生,從《畫楊桃》等文章中感受師恩,從《她是我的朋友》等課文中感受友恩,從《尊嚴》等課文中感受陌生人之恩。在雨中,人需要一把遮雨的傘;遠行中,人需要一杯解渴的甘泉。讓學生領悟到人與人之間的互助、人與人之間的真誠、社會的和諧。
(三)祖國之恩。祖國之恩是具體的。祖國不僅是疆土,還有文化和她的萬千子女。我們不僅要從描寫祖國各地風景的文章中感知祖國的地大物博,更要從民族文化中感知祖國的博大精深、豐富底蘊,從祖國的優(yōu)秀兒女特別是在祖國危難時刻,為祖國獻身的英烈中感知祖國的凝聚力和無盡的恩情。課文中的幾十首古代詩歌《長城》《趙州橋》《盧溝橋的獅子》《頤和園》等課文能讓我們感受到祖國的燦爛的文化,《十六年前的回憶》《狼牙山五壯士》等課文能讓我們感知到英烈的愛國心、民族義,《我的伯父魯迅先生》《詹天佑》等課文讓我們體會到什么樣的人才是祖國的優(yōu)秀兒女。
(四)父母之恩?!罢l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备改傅酿B(yǎng)育之恩是終生難以報答的。天大地大不如父母的養(yǎng)育之恩大。教科書中多角度表達父母之恩。如:有《春蠶》中有年年辛勞無怨無悔的母親,有《秋天的懷念》中給殘疾兒子重燃生活信心的病重的母親,有《釣魚的啟示》中給兒子道德力量的父親,有《背影》中富有人格感染力的父親,還有《落花生》中教我們怎樣做人的父親等。
二、感恩的價值取向
語文課中的感恩教育,要引導學生深入文本,在培養(yǎng)語文諸多方面能力的同時,培養(yǎng)學生感恩價值觀。
(一)感恩——珍惜生命。
珍惜自己的生命、珍惜他人的生命。對大自然、對社會、對祖國、對父母,都是一種感恩的表現(xiàn)。每個人的生命都只有一次,珍惜生命是對大自然的最好的回報;父母含辛茹苦地養(yǎng)育我們,珍惜生命,是對父母的最好的回報;祖國、社會,為我們提供健康成長的陽光土壤,珍惜生命是對祖國、對社會的最好回報。珍惜生命,就是要愛惜自己的身體,遠離危險,遠離“黃、賭、毒”以及形形色色的犯罪。
(二)感恩——承擔責任。
在感恩教育中,要滲透承擔責任的教育。感念父母之恩,就要孝敬父母;感念祖國之恩,就要報效祖國。古人都知“舍生取義”之理,烏鴉尚有反哺之義,何況人呢?
(三)感恩——和諧相處。
感念自然之恩,要有保護自然、熱愛自然的意識,要學會和大自然的生靈和諧相處;感念社會之恩,要學會和不同性格的人相處,做到人際關系的和諧。
三、感恩教育的策略和方法
(一)知恩。
“受人點滴之恩,必當涌泉相報?!备卸鹘逃紫纫寣W生知恩。表現(xiàn)大自然之恩的,一般是寫景的記敘文或是說明性的文章,要引導學生抓住要點,抓住景物特點中,從事物特點、景物特點感知大自然之恩。
(二)感恩。
沒有情感體驗的感恩教育是膚淺的。我們要通過情感體驗,讓學生對感恩教育有著刻骨銘心的記憶。
1.朗讀中體檢。
適宜感恩教育的課文,大多文質(zhì)兼美,適宜在朗讀中體驗恩情。感情朗讀的重點:一是直接抒發(fā)感恩情感的語段,如《精彩極了和糟糕透了》一文,可以反復朗讀課文的最后兩個自然段,體會對父母的感恩之心;二是突出人物特點的語言、動作、心理描寫的語段,在朗讀中體驗人物的崇高精神,如《小抄寫員》一課,要反復朗讀有關敘利奧的心理描寫的語段,體會敘利奧對父母的感恩之心和對家庭的責任感;三是景物描寫細致的語段,要在反復的朗讀中深入意境,體驗大自然的美,激發(fā)熱愛大自然的情感,如《山雨》要抓住描寫山雨的語段反復朗讀,體會大自然的神奇,愉悅自己的情感。
2.想像中體驗。
表現(xiàn)大自然美景的課文,通過想像深入意境,能夠使大自然之美深入人心,如《黃河魂》對壺口瀑布的想像,能更加體驗到大自然的造化之功、祖國的山河的雄偉壯麗。
3.思維中體驗。
對表現(xiàn)事物意義的課文,要引導學生深入思維,在思維中深刻認識事物的意義,體驗恩情的深廣。如《只有一個地球》,要引導學生通過比較深入認識地球?qū)θ祟惖囊饬x,體會到地球?qū)θ祟惖亩髑槭遣荒芴娲摹?/p>
(三)報恩。
學生雖然已經(jīng)知恩、感恩,但還要做適當?shù)耐卣?,把情感升華到報恩和施恩的層面上,真正做到“受恩莫忘,施恩勿念”,“受人點滴之恩,必當涌泉相報”,把感恩融入實際生活。如:幫助父母做家務、愛護環(huán)境、愛護國家的名勝古跡等。
(作者單位:海林市第二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