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P泛濫》讀后
讀《商業(yè)文化》2006年11期《VIP泛濫》中的文字,腦海里畫面影像不斷:一會兒“看見”持銀行VIP卡的“貴賓”被禮貌地請入專門房間,優(yōu)哉游哉;一會兒 “看見”大廳窗口前的長蛇陣里,或平靜或呆滯或焦慮煩躁的臉……
VIP服務的實質,是名流富賈用金錢購買窮人買不起的優(yōu)質服務。由此便突顯了貧富差距。但這是不是市場經(jīng)濟獨有的呢?我看未必?;疖嚨能浥P、硬臥、硬座之區(qū)別;輪船的頭等、中等、末等艙之不同,究其實質,也是一種貧富差距,這種差距,計劃經(jīng)濟時代也一直存在著。某市前不久推出的綠色就醫(yī)卡,憑此卡可享受的厚待,在計劃經(jīng)濟年代里,有些人早就享用了,且是免費的,不用買卡。
當然,市場經(jīng)濟拉大了這種差距,并讓這種差距變得“名正言順”。作為賣方,市場經(jīng)濟講的是競爭,競爭靠的是個性化服務。而就買方而言,錢是自己賺的,怎么花、花多少,是自己的事。從理論上講,等價交換是亙古不變的市場規(guī)則。VIP服務也好,其他服務也罷,只要不違法,就沒有理由加以阻止。況且,它時刻在用“財富可以優(yōu)化生活”提醒人們,激勵人們銳意進取、奮發(fā)圖強。
事物又都有兩面性, VIP服務客觀上把人分成三六九等,若政府機關也推行VIP服務,則無異于向世人“鼓吹”“金錢萬能”論。
可見,VIP服務雖好,但并不是每個領域和機構都能推行的。
江蘇讀者:王素貞
誰愿意和田忌賽馬
田忌賽馬的故事并不陌生,故事所蘊涵的哲理使人受益非淺。站在管理者的角度,從另一個角度去看田忌賽馬,會得到另外一番認識。在市場經(jīng)濟條件下,市場主體之間的競爭應該是公平的競爭。何謂公平的競爭,那就是雙方的競爭遵循一定的規(guī)則,不違背法律和道德的約束。我們來看田忌賽馬的故事。如果按照賽馬前制定的規(guī)矩出牌,田忌處于相對弱勢。但田忌在賽馬中采用了孫臏的計策:調換出馬的順序。這樣,田忌在齊威王不知情的情況下,破壞賽前的潛意識游戲規(guī)則,使其由賽前的相對劣勢轉變?yōu)橄鄬?yōu)勢。
在這場賽馬的游戲中,田忌扮演了不正當?shù)慕巧母偁幮袨檫`反了慣例游戲規(guī)則,也違背了道德約束,不講信用。但我們還應該深究這個問題,孫臏作為田忌集團的一名員工,用這種不光彩的手段贏得勝利,作為管理者,田忌的態(tài)度是很關鍵的。如果事后田忌獎勵孫臏,也就表明田忌贊許這種行為。這樣是否會形成一種效應,形成一種集團文化:為達到理性的目的,可以選擇不理性的手段。田忌集團的每一位員工都會游離于道德之外去行事,后果就是沒有人愿意和田忌集團合作,田忌集團也就只能走向孤立和破產(chǎn)。中國企業(yè)管理經(jīng)過了器物改革,制度改革,現(xiàn)在正面臨著第三次改革:文化改革,其中最重要的是規(guī)則意識、誠信意識和社會責任意識的提升。
和齊威王賽馬后,沒有人愿意再和田忌賽馬了,因為這樣的人防不勝防,你不知道他下次又要耍什么花招呢。
中南財經(jīng)政法大學 李四海
車展不是做秀,不要廟會式的熱鬧
早在半個月前就鬧得沸沸揚揚的北京車展終于在喧鬧聲中拉開了序幕。作為國內權威性最強、檔次最高的汽車展覽會,北京車展的規(guī)模和影響早已超出人們的預期。世界汽車工業(yè)的新產(chǎn)品、新技術、新理念以及新方向,在寒冷的11月,瘋狂地被北京車展統(tǒng)統(tǒng)拿來。
車展拿來了572款乘用車,其中概念車39款,在中國首發(fā)的新車92款,全球首發(fā)車10款;車展拿來了6000名中外記者,海外媒體超過50家,中央電視臺更是拿出10個機位長達三個半小時的直播,其規(guī)模甚至超過F1;車展還拿來了世界頂級品牌的豪車,拿來了8大國際參展集團“頒發(fā)”的A級“證書”,給北京車展套上了斑斕的光環(huán),此外,參展集團副總裁以上級別的“大牌”悉數(shù)到場,名模和演藝界的大腕云集。
如此的“拿來”令主辦方沉浸在美妙的虛幻中,但自開展以來展廳內外的不和諧音多少令人擔憂車展的分量到底有多重。首先是展館內,數(shù)了再數(shù),全球首發(fā)車怎么也達不到官方給出的10輛,是因為有人半途退出,還是大家對“全球首發(fā)車”的概念混淆不清,就不得而知了。眾多自主品牌雖然帶來了引以為豪的概念車,但不論在外形設計還是核心技術上,都與國外概念車相差甚遠,似乎只是在告訴世人:生產(chǎn)概念車,我能。
雖然號稱12萬平方米的面積,但相對于各大廠家“磨刀霍霍”的陣勢,國展顯得太小了。各個展館里,各大廠家都劃分出自己的“勢力范圍”,留給觀眾的只是窄窄的通道,而就是這條狹窄的通道,每天卻要容納幾萬名觀眾,難怪很多人抱怨這到底是看車還是看人?本來,觀眾對車展熱情高漲,這是國內汽車行業(yè)發(fā)展迅猛的體現(xiàn),也是車展的本意。但是,在這種嘈雜、混亂、寸步難行的環(huán)境下觀展,連什么車長什么樣兒都不一定能看得清楚,更不用說去真正了解一款車、欣賞它們所帶來的精神享受了。于是,看車展成了逛廟會,熱熱鬧鬧過后,除了滿地垃圾,什么都沒留下。
場外,不少車企為吸引觀眾而將音響的音量開到最大,震耳欲聾。票販子以十分鐘一個的速度被便衣警察在眾目睽睽下“押走”,這樣類似“法治進行時”的現(xiàn)場捕捉著實有傷車展風景。
自1990年創(chuàng)辦以來,車展至今已連續(xù)舉辦了八屆。車展不是展給觀眾一出戲,而是涉及與展覽有關各個方面的諸多事宜。如果它要成為北京的一張名片,就應該制作得更加細致,拿得來更要拿得住,既要滿足車商的參展需求,給出足夠的參展面積以展示其實力和品牌,也要考慮到眾多參觀者的實際需求。北京需要“瓷實”的車展而不是做秀或廟會式的熱鬧。
北京讀者 水藍咖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