絕代有佳人,幽居在空谷。自云良家子,零落依草木。
關(guān)中昔喪亂,兄弟遭殺戮。官高何足論,不得收骨肉。
世情惡衰歇,萬事隨轉(zhuǎn)燭。夫婿輕薄兒,新人美如玉。
合昏尚知時,鴛鴦不獨宿。但見新人笑,那聞舊人哭。
在山泉水清,出山泉水濁。侍婢賣珠回,牽蘿補茅屋。
摘花不插發(fā),采柏動盈掬。天寒翠袖薄,日暮倚修竹。
老杜在幽深的空谷里與絕代佳人相遇,會怎樣呢?許多人充滿期待,《佳人》的詩題也已經(jīng)勾起人們的好奇與想象。這已是一個陳舊的邂逅故事了。環(huán)境正合適——幽居在空谷;對象也引人遐思——絕代有佳人。老杜不是個愛吹牛的人,他不像老李那樣動輒“白發(fā)三千丈”,不喜歡用太夸張的手法,因此他說佳人絕代,我們可以想見這佳人定有其動人之處。
在一個人跡罕至的空谷里,陡然得遇絕代風華,如果是柳耆卿,他會動情嗎?我想他也許會有另一版本的《雨霖霖》傳世;如果是白居易,又如果佳人剛好會彈琴奏瑟,那么如今我們所看到的《琵琶行》,或《古琴行》,也許會是這樣開頭的:“空山幽谷晨訪客,……”而且當時老白恰巧境遇不暢的話,也會在琴瑟之聲里“座中泣下誰最多,樂天居士青衫濕”。
但如今得遇佳人的是老成持重的老杜。我們不敢把故事想象得太浪漫,它也不應(yīng)該浪漫。新舊唐書或其他野史雖然沒有告訴我們說,老杜是個坐懷不亂的君子,但我們可以想象“今夜鄜州夜,閨中只獨看”的老杜,心里是不會再裝一個別的女人。他對妻子的堅貞與深愛,是不需要本文饒舌考證的。但人非草木,面對一個幽居深山的楚楚可憐的美女,老杜真能不動情嗎?他是動情了,但那是惻隱之心,是悲憫之情。
作為一個心懷天下、憂國憂民的大詩人,老杜時時關(guān)注著世上眾多與他無關(guān)的人們的生存狀態(tài)。他冷眼見識了“朱門酒肉臭”,又滿眶熱淚地看到“路有凍死骨”。國家動蕩,民不聊生,戰(zhàn)爭是罪魁禍首。遁入世外桃源的秦人,是為了逃避戰(zhàn)爭,而與世隔絕。真的能逃離戰(zhàn)爭的傷害嗎?不一定能做到,佳人的血淚遭遇可為佐證。兄弟在戰(zhàn)爭里被殺害,雖位居高位,卻連自身的尸骸都無人收殮入土,更別說蔭庇從此無依的親人了。兄弟死了,家族的榮耀也隨之消逝了,曾經(jīng)門當戶對的婚姻經(jīng)不住考驗,或者說輕薄的夫婿現(xiàn)出了本來面目。他娶她,也許是貪戀她的美貌,也許是攀附她家的地位,如今這基礎(chǔ)動搖甚至坍塌了,他另攀高枝,或者另求美人,“新人美如玉”,舊人雖有絕代風華,卻也拴不住他那輕薄的心。喜新厭舊是某一類人的天性,他們愿意“聽新人笑”,而不想“聞舊人哭”。佳人絕代,卻難逃與婢女幽居山谷,賣珠度日的命運。真不知,珠賣完了,柴米盡了,往后的日子該怎么過呢?
這樣的一次邂逅,實在無法跟風花雪月相聯(lián)系。老杜所見的,盡是世上蒼生艱難掙扎的身影,他眼中無處不有底層生民的血淚足跡,耳中無時不有老弱病殘的悲愴呼號。在佳人的凄涼自白里,老杜也許會掬滿眼滾燙的老淚,卻不知道該如何去安慰她。
這就是老杜與佳人的故事。底色是慘白的,基調(diào)是凄涼的。從絕代佳人的身上,他看見的依然是戰(zhàn)亂、死亡和生計的艱難。我們該當為佳人一歌哭,為老杜一歌哭。
(指導(dǎo)老師:陳其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