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覺悟才是最重要的”
奧凱利(Eugene O'Kelly)53歲,是美國畢馬威會計師事務所(KPMG)的董事長兼首席執(zhí)行官,工作勤懇,家庭幸福,社交繁忙,人生如意。
去年5月,他到醫(yī)師那里體檢,結(jié)果表明,他患有晚期腦癌,僅余下3個月生命。
他將這條消息視為一件幸事,他可以利用這100天的日子,為生命劃下完美的句號:向同事、朋友和家人道別;為妻兒計劃將來。在掩上生命的書卷之后,所有事情都井井有條。同時,他也開始思考自己的事業(yè)及其真正的意義。
“患病之前,我曾認為責任是最重要的美德,病情確診之后,我才逐漸意識到,覺悟才是最重要的。”
這并非多愁善感的臨終遺言。他為那些沒有機會真正反省自己生命意義的同事和伙伴感到遺憾。“他們沒有真正的動機或明確的時間點來中斷一下他們正為之奔忙的事情,后退一步,問問他們正在如何度過自己的生命。他們許多人都挺富足;許多人擁有的財富超過他們的需要。為什么當捫心自問‘我如此這般為了什么’這個簡單問題的時候會如此恐懼?”
這的確是個令人恐懼的問題--誠實的回答可能是毀滅性的。一些專業(yè)人士在早年選擇了他們的職業(yè)道路,因此到45至49歲時,他們發(fā)現(xiàn)自己已達到或接近所在公司的最高層。良好的健康狀況和強大的財力使他們可能擁有未來40年的舒適生活,但工作曾經(jīng)帶來的激動和快樂已成為遙遠的回憶,更糟糕的是,未來10年或15年,似乎沒有別的事情能夠帶來這種感覺了。于是,有那么多老板在一切順利的情況下還是選擇繼續(xù)埋頭向前,追求一項最終毫無意義的事業(yè),侵蝕了生存的信心。
只經(jīng)歷一種生活的人可能有點乏味。在宴會的餐桌上,你是否盼望坐在終身供職于某公司的一位退休人士身旁呢?
2、第一百個客人
午飯的高峰時間過去了,原本擁擠的小吃店,客人散去,老板正要喘口氣翻閱報紙的時候,一位老奶奶和一個小男孩進來了。
奶奶坐下來拿出錢袋數(shù)了數(shù),叫了一碗熱氣騰騰的湯飯。奶奶將碗推向?qū)O子面前,小男孩吞了吞口水望著奶奶說:“奶奶,您真的吃過中飯了嗎?”
“當然了?!蹦棠毯粔K蘿卜泡菜慢慢咀嚼。一晃眼功夫,小男孩就把一碗飯吃個精光。
老板看到這幅景象,走到兩個人面前說:“老太太,恭喜您,您今天是第一百個客人,所以免費?!?/p>
過了一個多月,小男孩蹲在小吃店對面像在數(shù)著什么東西,使得無意間望向窗外的老板嚇了一大跳。
原來小男孩每看到一個客人走進店里,就把小石子放進他畫的圈圈里,但是中餐時間都快過去了,小石子卻連五十個都不到。心急如焚的老板打電話給所有的老顧客:“很忙嗎?沒什么事,我要你來吃碗湯飯,今天我請客?!?/p>
這樣打電話給很多人之后,客人開始一個接一個到來。
終于當?shù)诰攀艂€小石子被放進圈圈,小男孩匆忙拉著奶奶的手進了小吃店。
“奶奶,這一次換我請客了?!毙∧泻⒂行┑靡獾卣f。
真正成為第一百個客人的奶奶,讓孫子招待了一碗熱騰騰的牛肉湯飯。而小男孩就像之前奶奶一樣,含了塊蘿卜泡菜在口中咀嚼著。
3、兩堆狗屎和200萬GNP
有兩個經(jīng)濟學家在馬路上散步,邊走邊討論經(jīng)濟問題。
甲經(jīng)濟學家看見了一堆狗屎,對乙經(jīng)濟學家說:\"你吃了這堆狗屎吧,我給你100萬塊錢“。
乙經(jīng)濟學家經(jīng)受不住誘惑,吃了那堆狗屎,當然,作為條件,甲經(jīng)濟學家給了他100萬塊錢。
過了一會兒,乙經(jīng)濟學家也看見了一堆狗屎,就對甲經(jīng)濟學家說:“你吃了這堆狗屎吧,我也給你100萬塊錢”。甲經(jīng)濟學家猶豫了一會兒,還是經(jīng)受不住誘惑,吃了那堆狗屎,當然,作為條件,乙經(jīng)濟學家把甲給他的100萬還了回去。
他倆繼續(xù)走著,乙經(jīng)濟學家忽然緩過神來了,對甲說:“不對啊,我們誰也沒有掙到錢,卻吃了兩對狗屎”。甲也緩過神了,思考了一會兒說:“可是,我們創(chuàng)造了200萬的GNP??!”
4、同樣的路
兩個臺灣觀光團到日本伊豆半島旅游,路況很壞,到處都是坑洞。
其中一位導游連聲抱歉,說路面簡直像麻子一樣。 另一個導游卻詩意盎然地對游客說:\"諸位先生,我們現(xiàn)在走的這條道路,正是赫赫有名的伊豆迷人酒窩大道。\"
同樣的路,不同的意念,就會產(chǎn)生不同的態(tài)度。如何去想,決定權(quán)在你。
5、三只鸚鵡
有個人去買鸚鵡,看到一只鸚鵡前標:此鸚鵡會兩門語言,售價二百元。 另一只鸚鵡前則標道:此鸚鵡會四門語言,售價四百元。
買哪只呢?兩只都毛色光鮮,非常靈活可愛。這人拿不定主意。
突然發(fā)現(xiàn)一只老掉牙的鸚鵡,毛色暗淡散亂,標價卻八百元。
這人將老板叫來:“這只鸚鵡是不是會說八門語言?”
店主說:“不?!?/p>
“那為什么又老又丑,又沒有能力,會值這個數(shù)呢?”
店主回答:“因為另外兩只鸚鵡叫這只鸚鵡老板?!?/p>
真正的領導人,不一定自己能力有多強,只要懂信任,懂放權(quán),懂珍惜,就能團結(jié)比自己更強的力量,從而提升自己的身價。 相反許多能力非常強的人卻因為過于完美主義,事必躬親,最后只能做好的公關(guān)人員、銷售代表,成不了優(yōu)秀的領導人。
6、機會
小李在合資公司做白領,覺得自己滿腔抱負得不到上級的賞識,常想:如果有一天能見到老總,有機會展示一下自己的才干就好了!
小李的同事小趙,也有同樣的想法,他更進一步,去打聽老總上下班的時間,算好他大概會在何時進電梯,他也在這個時候去坐電梯,希望能遇到老總,有機會可以打個招呼。
他倆的同事小張更進一步。他詳細了解了老總的奮斗歷程,弄清老總畢業(yè)的學校,人際風格,關(guān)心的問題,精心設計了幾句簡單卻有份量的開場白,算好時間去乘坐電梯,跟老總打過幾次招呼后,終于有一天跟老總長談了一次,不久就爭取到了更好的職位。
愚者錯失機會,智者善抓機會,成功者創(chuàng)造機會。機會只給準備好的人,這準備二字,并非說說而已。
7、智者的眼睛
電臺請一位商界奇才做嘉賓主持,大家非常希望能聽他談談成功之路。但他只是淡淡一笑,說:“還是出個題考考大家吧。某地發(fā)現(xiàn)了金礦,人們一窩蜂地擁去,一條大河擋住了必經(jīng)之路。是你,會怎么辦?”
有人說“繞道走”,也有人說“游過去”。
商界奇才含笑不語,最后他說:“為什么非得去淘金,為什么不可以買一條船開展營運?” 大家愕然。
商界奇才說:“那樣的情況,就是宰得渡客只剩下一條短褲,他們也會心甘情愿的。因為,前面有金礦啊!”
干他人不想干的,做他人不曾做的,這就是成功之道。困境在智者眼中,往往意味著一個潛在的機遇。
8、一念之差.
某君是北京一家高科技公司的業(yè)務骨干,工作能力有口皆碑。
一次,他被派往海南公干。圓滿地完成任務后返回,快到北京時,他才發(fā)現(xiàn)不慎將部分住宿、出租車和業(yè)務宴請等一些票據(jù)弄丟了,總計有500余元。出火車站時,他正在考慮如何向公司解釋這個問題,忽然躥上來一個中年婦女,神神秘秘地對他說:\"發(fā)票要嗎?“他愣了一下,遲疑地往前走,婦女好像看出來什么,緊追不舍,他一念之差,就花了50元多元買了500余元的各種發(fā)票。第二天回到公司,在老板那里順利地簽了字,但在財務處報銷時,夾裹在票據(jù)里的假發(fā)票被會計發(fā)現(xiàn)了,會計當眾宣布那些票據(jù)是假的,他漲紅了臉向會計解釋,效果卻像墨水擦黑板,越擦越黑。由于這已經(jīng)是非常嚴重的財務違紀,會計只能夠秉公辦理。經(jīng)過公司調(diào)查,該君的確遺失了票據(jù),復查了他以往的所有票據(jù),證明確系初犯,尚屬可以挽救的對象,所以公司研究決定從輕發(fā)落,他被處以嚴重警告處分。這都是小事,半年后,公司順利上市,他作為嚴重違紀者,被取消了一半的購股權(quán)!
僅僅一念之差,或者那個不必要的自作聰明,不僅僅給他帶來了幾萬元,甚至幾十萬元的直接損失,還為他的職場晉升設置了巨大的障礙。
9、換個角度,你就是贏家
秘書恭敬謹慎的把名片交給董事長,一如預期,董事長不厭煩的把名片丟了回去,很無奈的,秘書把名片退回去給立在門外的業(yè)務員;業(yè)務員不以為然的再把名片遞給秘書,“沒關(guān)系,我下次再來拜訪,所以還是請董事長留下名片?!?/p>
拗不過業(yè)務員的堅持,秘書硬著頭皮,再進辦公室,董事長火了,將名片一撕兩半,丟回給秘書。
秘書不知所措的愣在當場,董事長從口袋里拿出十塊錢,“十塊錢買他一張名片,夠了吧!”
誰知道秘書遞還給業(yè)務員名片和錢后,業(yè)務員很開心地高聲說:“請你跟董事長說。十塊錢可以買兩張我的名片,我還欠他一張“隨即再掏出一張名片交給秘書。
突然,辦公室里傳來一陣大笑,董事長走了出來,“這樣的業(yè)務員不跟他談生意,我還找誰談?”
能從別人設下的困局跳脫者,都有一個本事,那就是逆向思維,當你不順著設局者的邏輯思考時,你才能出自己的招,去破解對手的招數(shù)。
有多大胸襟做多大事兒,爭一時不如爭春秋,更何況你怎么知道,老天爺?shù)牟季植皇且憧钙鸶蟮呢熑文兀?/p>
換個角度,你就是贏家!
10、路透社以誠為本
路透社是現(xiàn)今世界上極有影響的新聞發(fā)布機構(gòu)之一,從創(chuàng)立到現(xiàn)在已有一百多年的歷史了。路透社的創(chuàng)始人路透先生,始終把誠實、公正作為新聞業(yè)的宗旨。
路透是猶太人,1851年盛夏,路透和他的妻子來到倫敦,想在那里開展自己的事業(yè)。當時的英國有很多殖民地,被稱為是“日不落帝國”,倫敦非常繁華,于是路透就想在倫敦發(fā)展新聞業(yè),把國際上發(fā)生的大事作為新聞,傳播到地球的每一個角落。
他在倫敦金融街的皇帝交易所大樓租了兩間房子,只雇傭了一個十二歲小男孩做職員,通訊辦事處開張了,他自己擔任社長。他每天都到金融大街挨家挨戶地推銷自己辦事處的新聞快訊,幾個月之后,兩個人組成的路透社收到了很多訂單。甚至和倫敦隔海相望的巴黎也有不少人訂閱路透社的新聞。不久,歐洲東部國家的一些商人也紛紛寫信,希望能和路透合作,作為路透社在東歐的代理人。就這樣,路透社很快發(fā)展和強大起來,成為通訊行業(yè)里的巨頭。
路透社把誠實、公正作為新聞發(fā)行的基本原則,每一條新聞都經(jīng)過認真調(diào)查,確定準確無誤后,才發(fā)布到世界各地。時間長了,人們都知道路透社是一個以誠信著稱的新聞單位,這里發(fā)布的新聞絕對可信,不會有欺騙讀者的小道消息和花邊新聞。為了能夠讀到最快最準確的新聞快訊,世界各地的人們都紛紛訂閱路透社發(fā)行的報紙。
路透去世以后,由他的兒子赫伯特繼承父親的事業(yè),他仍然堅持把誠實、公正作為新聞報道的原則,在他經(jīng)營的前十年里,每年報社的營業(yè)額都會有大幅度的增長。赫伯特死后,他的獨生子休伯特在戰(zhàn)場上為了救自己的戰(zhàn)友犧牲了,路透家族沒有了繼承人,這一年正好是路透誕生一百周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