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作為人類獲取信息的重要途徑,是一種極具個性化的實踐行為,它需要直接面對閱讀材料,獨立地有創(chuàng)意地思考,講究獨特的個人體驗。長期以來,由于在閱讀教學中,存在著重認識,輕情感;重理性,輕感悟;重分析,輕綜合;重共性統(tǒng)一,輕個體差異的傾向,造成學生不能正確有效地讀書,對讀書缺乏興趣,總覺得沒有看電視、錄像、玩電腦、聽錄音來得直觀、生動、有趣等現(xiàn)象。加上網(wǎng)絡、卡通的影響,許多孩子越來越遠離閱讀,讀書越來越少。有些學生甚至在心理上存在懼怕讀書和有偷懶傾向,不讀書、少讀書或應付讀書的現(xiàn)象時有發(fā)生,把讀書看成是一種累贅、負擔,體驗不到讀書的快樂。那么,如何讓學生喜歡閱讀,享受閱讀帶來的樂趣呢?
一、激發(fā)學生閱讀興趣,引導學生積極地閱讀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有了興趣才會有學習語文的熱情,有了熱情才會有學語文的渴望。這種渴望才會在我們上語文課時變成一股強大的動力,讓學生充分享受語文閱讀教學。形式多樣的讀書活動,有利于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例如,課上可采用讀一讀、說一說、演一演、畫一畫、唱一唱、比一比等形式,或采用現(xiàn)代化的教學手段,讓學生欣賞美的畫面,感受美的形象,激發(fā)學生的表現(xiàn)欲,使閱讀成為賞心悅目的享受,成為學生自我表現(xiàn)的舞臺;課下可開展讀書演講會、朗讀擂臺賽、故事會、辯論會、速讀競賽、讀書筆記展覽等把個體的、小組的、班級的閱讀活動有機結合起來,讓學生在豐富多彩的活動中,提高閱讀興趣。我在教學《廣玉蘭》這一課時,就讓學生挑選自己喜愛的玉蘭花的形態(tài)的句子讀,并開展評選“班級最佳朗讀能手”的活動。學生都仔細地閱讀細細地體會,并紛紛舉手參加朗讀,而且讀得有滋有味,讀得一個比一個好。
二、突出學生在閱讀教學中的主體地位,引導學生主動地閱讀
“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的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遍喿x教學是為了引導和幫助學生閱讀,培養(yǎng)學生具備感受、理解、欣賞和評價的能力,教師對作品的解讀,不能代替學生的閱讀與理解。因此,我們必須強調學生閱讀的自主性和獨立性,把閱讀的主動權還給學生,給學生充分的閱讀時間,讓他們潛心讀書,促使他們主動地讀,專心地讀。讓學生在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從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的熏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這種學生自己的讀書,不是放任,而是有層次地組織學生認真讀書,真正地把書讀進去,自己讀出味道,從而喜愛讀書。一般可按照“讀通——讀懂——品讀”這樣幾個層次引導學生閱讀課文。如在教《三亞落日》3、4自然段時,教者先讓學生默讀,說說從這兩段文字中,你看到了幾幅畫面,請學生自由選讀?在這幾幅畫面中,你覺得哪幅畫面最美,它美在何處?把它挑出來,反復誦讀,細細體會。怎樣才能讀好這幾幅美的畫面呢?最后再讓學生有感情朗讀這幾幅畫面。以學生為主體,讓學生主動自由地讀,解放了學生的大腦,解開了教師主導對學生思維造成的束縛,讓學生在文本的世界自由馳騁,讀自己想讀、愛讀的內容,思自己所思、愛思的問題。
三、創(chuàng)設民主的閱讀情境,誘發(fā)學生的閱讀情感,引導學生愉快地閱讀
只有讓學生在課堂上實實在在地感受到民主、寬松、融洽、自由、坦然、愉悅,學生才能主動地參與閱讀學習過程。因此,教師要主動創(chuàng)設民主的閱讀情境,全面解放學生,尊重學生,欣賞學生,排除學生心理障礙,使學生在教師的關愛、尊重和期待中激起強烈的求知欲,從而積極地閱讀,主動地理解、感悟、欣賞文本。
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要允許多元思維并存,允許認知的分歧和偏向,允許學生出錯,維護學生的自尊和讀書熱情。要讓每個學生都能主動地、平等地、多方位地、愉快地參與閱讀過程。同時教師要重視對學生的激勵性評價,關注每個學生在讀書過程中的獨特體驗和個人感受,哪怕只有一處讀好或誤讀,教師都要以真誠的語言、期待的目光,有效地調控評價學生的閱讀過程,鼓勵其閃光點,使學生心理處于“蠢蠢欲動”和“欲罷不能”的積極狀態(tài),始終以愉快的、高漲的情緒積極投入到閱讀學習中。
(作者單位:江蘇省泰興市溪橋鎮(zhèn)姬馬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