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內(nèi)宮:小學科學(教科版)三年級上冊。
教學目標:
1.引導學生經(jīng)歷典型的科學探究過程,能夠提出問題并通過交流提出進行簡單探究活動的大致思路;能夠運用多種方法比較溶液的多少,學會用一種方法比較不同溶器中水的多少,初步學會使用量筒,理解毫升的含義。
2.培養(yǎng)學生觀察能力、推測能力和實驗操作能力。
3.培養(yǎng)學生注重事實,敢于提出不同見解,樂于合作與交流的態(tài)度。
教學準備:飲料瓶4個、彈簧秤、帶提環(huán)的杯子、同樣大小的塑料瓶、漏斗、一次性杯、針管等。
教學流程
一、導入
桌上有四個裝著自來水的瓶子,分別是1號瓶、2號瓶、3號瓶、4號瓶。四個瓶子中,2號和3號相比,瓶子一樣,但3號的水位要高一些;3號和4號的水位一樣高,1號瓶比4號瓶大,但4號瓶的水位比1號高。
師:(指著講臺上貼有號碼的四個瓶子)哪個瓶中的水最多?你們的桌子上也有同樣的四個瓶子,請仔細觀察一下。
師:同學有這樣幾種觀點,第一種認為1號瓶中的水最多;第二種觀點認為4號瓶中水最多;還有一種想法,認為這兩個瓶中的水一樣多。到底誰的觀點正確?
[評析:教師設疑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引出問題。]
二、設計方案,實驗探究
1.師:用什么辦法證明自己的觀點是正確的?每小組自己設計幾種實驗方案。
[評析:在不具備一些數(shù)學知識的情況下,學生進行對比實驗設計是有相當難度的,在這里要給他們寬裕的時間進行思考討論。]
2.匯報。
生:用兩個一樣大小的瓶子來量,誰的水位高,誰的水就多。
師:為什么非要兩個一樣大小的瓶子?
生:如果瓶子的大小、粗細不一樣,就量不準了。
師:看來,標準必須統(tǒng)一。我們把它記錄下來。
生:另外取一個瓶子,在瓶子上面畫上刻度,就可以用這個瓶子來比較水的多少了。
生:把3號中的水倒一些,讓它和2號中的水一樣多。再把4號和1號中的水倒入2號和3號中,看看誰的水位高,誰的水就最多。
……
生:拿幾個一次性杯子,分別倒入1號和4號瓶中的水,誰的杯數(shù)多一些,誰的水就最多。
3.確定實驗所需材料及注意事項。
師:請同學們確定實驗所需要的材料?做這個實驗還要注意什么?不能讓水漏出,你有什么方法?
生:再倒水時注意對準瓶口不要將水倒外面。
[評析:以上環(huán)節(jié)主要是讓學生相互交流,在思辯中確定和完善實驗方案。]
4.學生上臺取材料,開始實驗,教師參與其間。
[評析:學生實驗并做記錄,分析實驗結(jié)果并得出結(jié)論。]
5.匯報交流。
師:現(xiàn)在再來說一說,哪一個瓶里的水最多,你是怎么證明的?
生:我們小組通過將1號和2號瓶中的水分別倒入標有A、B兩個一樣大小的瓶子來比較。在實驗中發(fā)現(xiàn)B號瓶的水面比A號瓶的水面高,最后我們小組認為2號瓶中的水比1號瓶中的水多。
師:這個小組回答的語言完整,邏輯性強,其他小組呢?
……
[評析:此時的匯報就是讓學生進行有根有據(jù)的說明問題,即用事實說話。]
三、認識量筒
1.師:比較水的多少的方法有許多種,有的是很簡便的。你認為哪種方法最科學、最簡便?
生:用兩個一樣大小的瓶子來量最簡便。
生:瓶子上面畫上刻度的最簡便。
2.引入更簡便的儀器量筒及使用方法。
師:在測量水的多少時用量筒來測量是比較方便的,那么在用量筒測量時需注意什么?
生:輕拿輕放、視線與液面水平。
[評析:在用多種方法比較水的多少后,有必要評價一下每種方法的科學性和簡便程度。對方法的選擇,當然是越簡便越科學越好。選擇設計用最簡便最科學的實驗方法,是良好科學素養(yǎng)的體現(xiàn)。]
3.用量筒分別測量四個瓶子中的水,記錄在表格中。
師:現(xiàn)在同學們用這種方法來測量四個瓶子中的水,看哪個瓶中的水多?多多少?
(學生實驗操作。)
[評析:實驗操作技能是科學素養(yǎng)的重要組成部分。儀器量筒是科學測量的常用和簡便的工具,對學生進行實驗操作技能訓練是非常必要的。]
4.實際運用。
說一說在日常生活中都見過哪些標有毫升(mI)的商品?
四、拓展
1毫升的水有多少;測量飲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