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高考后,人們多喜歡借用宋歐陽修的詞句“今年花勝去年紅”來評說全國各地的作文題,同時也充滿信心地引用該詞的下一句“料得明年花更紅”來預測未來的高考作文題#65377;果然,這一預測今年就應驗了#65377;品讀今年高考全國各卷的作文題,腦海里跳出了一句唐詩——“亂花漸欲迷人眼”,我想,用這一詩句來形容今年的高考作文題實在是再恰當不過的了#65377;
今年的這一組高考作文題,較之去年又呈現(xiàn)出新的面貌,新的氣象#65377;
命題意向:由“社會傾向”轉(zhuǎn)變?yōu)椤爸黧w發(fā)展傾向”#65377;多年來,高考作文命題雖然遵循“關注社會,關注人生”的準則,本著讓學生有話可說的指導思想,但是較多地從某些社會理念出發(fā),更多地把寫作者的眼光引向自身以外的世界,像去年全國卷的作文題“位置和價值”“忘記和銘記”#65380;北京卷的作文題“說‘安’”#65380;浙江卷的作文題“一枝一葉一世界”#65380;山東卷的作文題“雙贏的智慧”#65380;廣東卷的作文題“紀念”#65380;遼寧卷的作文題“今年花勝去年紅”#65380;福建卷的作文題由兩幅圖寫聯(lián)想和感悟,等等,基本上都屬于這一類#65377;這種命題固然擺脫了高考命題的追“風”逐“熱”,能考查出考生的認識能力和思維品質(zhì),但是仍然極容易致使尚處在發(fā)展時期的中學生說一些言不由衷的大話#65380;空話#65380;套話,生吞活剝地搬弄一些閃光的“豪言壯語”#65380;“睿智名言”#65377;顯而易見,這種“虛假作文”泛濫,不僅不利于學生平時的作文訓練,而且有害于中學生健康人格的形成#65377;今年的作文命題充分體現(xiàn)了“一切為了學生發(fā)展”的新課程理念,從中學生最切近的生活圈內(nèi)出題,針刺學生關注#65380;思索#65380;探求自我發(fā)展的思想和情感,讓他們描述自我的成長體驗,反思自我的成長經(jīng)歷,領悟人生的玄妙哲理,探尋人生的發(fā)展方向#65377;例如:全國卷Ⅰ和廣東卷提供的寓言故事,極能喚醒寫作者的自我意識,引發(fā)考生重新認識自我#65380;設計自我;上海卷的作文題“我想握住你的手”,體現(xiàn)了命題者極細膩的思考,它與一般的“握手”文題最大的區(qū)別在于“有我”,能夠激發(fā)寫作者心靈的碰撞,引導考生在真情中感悟,從靈魂深處呼喚和諧;全國卷Ⅱ#65380;安徽卷和四川卷的作文題更緊貼學生生活,讓他們從自己熟知的“讀”與“問”聯(lián)想開去,使得寫作的過程成為主體感知的過程;天津卷和湖北卷從學生隨身攜帶,隨手翻閱的工具書中選取一個極易引起大家注意的詞語作為文題,讓考生由一個實實在在的“點”產(chǎn)生聯(lián)想和想像,會啟發(fā)他們老老實實而不是花里胡哨地寫文章;福建卷#65380;浙江卷和江蘇卷的作文題或?qū)氩牧隙忌婕爸行W語文教材,調(diào)動考生求異思維來發(fā)掘#65380;探究和追尋,無疑會使他們很快地進入寫作狀態(tài)#65377;
命題形式:由“一花獨放”而為“百花競放”#65377;自1999年高考推出“假如記憶可以移植”的話題作文后,這一命題形式基本上獨霸高考試卷,直到去年高考仍有全國卷Ⅰ#65380;全國卷Ⅱ#65380;全國卷Ⅲ#65380;江蘇卷#65380;廣東卷#65380;江西卷#65380;山東卷#65380;浙江卷#65380;湖南卷等9道作文題是話題作文#65377;這種“一花獨放”的情形在今年的高考作文命題中有了明顯的變化,作文命題形式開始呈現(xiàn)出“百花競放”的態(tài)勢#65377;具體表現(xiàn)在:其一,全國卷一變多年一貫的二元關系型話題作文形式,重新打造材料作文題型,發(fā)出作文題型“變臉”的最新信息#65377;與此同時,各省試卷的作文命題也嘗試著或直接命題,或材料作文(包括以整體材料為由頭),或大小作文并寫,形式各有不同#65377;其二,全國和地方各卷作文題目的導入形式也殊不相同,或編寓言故事,或摘引調(diào)查數(shù)據(jù),或描述生活現(xiàn)象,或征引名人名言,或提供圖書資料,或闡釋題目含意,或創(chuàng)設寫作情境#65377;其三,全國各卷的作文題沒有發(fā)生“撞車”現(xiàn)象,就連題意相近的也沒有,這就更見今年的作文題各有特色了#65377;
命題要求:由統(tǒng)一開放的“三自”而為突破“三自”的“放中有收”#65377;自定立意,自擬題目,自選文體,多年來已成為高考作文的三大定律,這種開放性要求的提出,對促進中學生自主作文#65380;創(chuàng)新作文確實是十分有益的;但是它又會產(chǎn)生副作用,那就是一方面誤導師生淡化文體,弱化常規(guī)的作文訓練,甚至讓一些為高考而作文者投機取巧鉆空子,另一方面也給閱卷增添過多的不確定因素,影響評判的公平#65380;公正性#65377;命題者顯然意識到了這一點,今年的作文題基本上打破了“三自”一統(tǒng)天下的局面#65377;比如在文體上的要求,或確定只寫一種體裁(如湖南卷#65380;天津卷等只準寫議論文),或限定不寫某種文體(如上海卷#65380;重慶卷#65380;浙江卷等不準寫詩歌)#65377;各卷在寫作要求方面還特別強調(diào)“講述你自己或身邊的故事,抒發(fā)你的真情實感”,這不僅對考場作文的文風會起到一定的規(guī)范作用,而且對平時的作文教學和作文訓練能夠起到重要的導向作用#65377;考場作文寫作放中有收,既對選拔性考試有利,又對正常的作文教學有利#65377;
高考作文命題的新變化對我們的作文訓練和應對未來高考有怎樣的啟示呢?
啟示之一:關注生活,重視體驗#65377;毋庸諱言,在“功利性作文觀”的支配下,作文教學和訓練“技巧化”愈演愈烈,重虛假“包裝”,輕生活體驗,甚至一味地揣摩作文“亮點”,“不關注現(xiàn)實,不體驗生活,不思考人生,不表達真情”#65377;這種“投機取巧”的做法在過去的考場作文中也許能夠得手,但是從高考作文命題的導向來看,它越來越?jīng)]有市場了#65377;真正的文章(包括考場作文)應該從生活中來,應該從作者真切細膩的體驗中來,應該從心靈與生活的碰撞而引起的震顫中來#65377;因此,我們不要眼睛向“上”,而要眼睛向“下”;不要未見一?!吧匙印?,卻去懸想“世界”;不要無視一瓣“花朵”,卻去空說“人情”#65377;一定要關注生活,重視體驗,歷練自己對尋常生活的真實情感,培養(yǎng)自己對生活細微之處敏銳的感受力#65377;惟其如此,我們的作文才能在未來的高考中脫穎而出#65377;
啟示之二:規(guī)范訓練,練好內(nèi)功#65377;有些人認為高考作文實行開放的“三自”,考生完全可以憑“一招靈”包打天下,于是在整個高中階段就訓練一種文體#65380;一種技法#65380;一種取悅閱卷老師的“法寶”#65377;現(xiàn)在看來,這已是“老黃歷”了,今年高考作文題的“變臉”對大家發(fā)出一個信號,那就是以后的高考作文有可能會提出不同的限制性規(guī)則,可能會從學生應具有的生活與語言運用能力方面提出合理的要求#65377;所以,我們在校學習期間,還是應該樹立“為生活而作文,為人生而作文”的思想,聯(lián)系生活實際,進行規(guī)范的系統(tǒng)的寫作訓練,真正地練好寫作內(nèi)功#65377;事實上,做到了這一點,也就有了高考寫作的“本錢”,就能夠從容應對高考作文的新變化#65377;
啟示之三:激活思維,提升品質(zhì)#65377;語言和思維是作文的兩大根基,也是高考作文命題者和評判者的主要著眼點#65377;僅就思維這一方面來說,今年的高考作文題普遍突出思維能力的考查#65377;例如:如何理解全國卷Ⅰ——烏鴉寓言的寓意,就由考生認識和思維的品質(zhì)來決定;怎樣擺脫安徽作文題——“讀”寫作的平庸,就由考生認識和思維的深刻性來決定;怎樣思考江蘇作文題——“人與路”的關系,也由考生認識和思維的深度與廣度來決定#65377;因而,我們平時就要多通過對生活的體驗與思考,多通過閱讀借鑒別人對生活的體驗與思考,不斷提升自己的思維品質(zhì),使之既具有科學性又具有靈活性,達到思維創(chuàng)新的最高境界#65377;思維激活了,考場作文就有了強有力的靈動的翅膀#653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