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制度沒錯,并不是說中國教育沒有弊端?,F(xiàn)行的高考制度存在不少弊端,而替代的制度弊端更多,甚至連客觀和公正都無從談起。高考制度不可廢是共識,高考招生不可不改也是共識。
中國的高考制度并沒有錯。在目前情況下,高考確實是唯一的公平的選擇人才的方法。個人成績?nèi)绾?,真實地反映在試卷上,客觀地接受評判,從中選擇優(yōu)秀者接受好的教育,這并沒有任何不當。有人說這樣選擇的人才只會死讀書,以此來否定高考優(yōu)秀者的能力,其實不然??紙錾系某晒κ嵌喾矫娴?,需要優(yōu)秀的心理品質(zhì),知識的積累和良好的學習方法。心理品質(zhì)在學生的學習中所起的作用是最重要的。一個沒有理想的人,一個不能堅持不懈的人,一個面對競爭壓力不能自我調(diào)節(jié)的人,一個不能友善地與同學合作互助學習的人,一個無法面對困難挫折的人,一個不會從自己的學習中總結(jié)經(jīng)驗的人,一個抵御不了誘惑的人,很難想像他會成為考場的勝利者。以上的品質(zhì),不也是社會生活中的優(yōu)秀者所需要的嗎?
中國現(xiàn)在的高考制度有著深厚的歷史傳統(tǒng),不是能隨意割斷的。在中國歷史的演進過程中,考試制度的作用絕不可低估。即便是教育體系和教育制度都十分完善的日本,高考也是社會生活所不可或缺的內(nèi)容。日本對高考的重視不亞于中國。所以就目前情況來看,高考制度的變革是沒有必要的。
高考制度沒錯,并不是說中國教育沒有弊端?,F(xiàn)行的高考制度存在不少弊端,而替代的制度弊端更多,甚至連客觀和公正都無從談起。高考制度不可廢是共識,高考招生不可不改也是共識。
自1977年恢復高考,今年已經(jīng)是第29個年頭了?;仡欉@29年,中國的經(jīng)濟、政治、文化等均發(fā)生了質(zhì)變;中國的制度已經(jīng)由計劃模式轉(zhuǎn)型為市場模式。然而,仍有極少數(shù)領域幾乎沒有什么變化。高考制度就是其中之一。應該說,對中國高考制度要求改革的呼聲從來就沒有停止過。高考制度的改革,從長遠看,必然是高校自主招生,徹底改掉或廢除目前的統(tǒng)一招生模式。40年前,高考制度之冰被粉碎了?,F(xiàn)在,我們面臨著40年前同樣的問題———高考招生制度改革。
一是高校招生自主權的改革,自主招生可以使高校到一些中學,通過測試結(jié)合學校評價,參考日常成績,了解學生的全面情況,招收到更多的品學兼優(yōu)的學生。自2003年以來,教育部實行擴大高校招生自主權的改革,允許北大、清華、中國科技大學等20所著名高校自主錄取5%的新生,他們的錄取線比正常的少20分。事實上我國自主招生的改革是比較成功的,有利于促進教育創(chuàng)新和素質(zhì)教育的發(fā)展。建議以后逐步擴大學校自主招生比例,比如逐步達到10%~20%。注意克服以分數(shù)作為唯一錄取標準的片面性,注重多種能力的考察,進行多次考試的改革,使考生有更多的機會進入理想的學校。
高考是一次性考試,對學生來講,幾分之差就決定了不同的命運,一些綜合素質(zhì)很高的學生可能因為一次考試考得不好就落榜。學校自主招生,可以更加看出中學生的真實能力和全面素質(zhì)。這樣錄取的學生,不僅要通過考試考察,還要進行能力測試作參考。
二是在擴大高校自主招生的同時,給考生增加考試的機會,至少可以改一考為相隔數(shù)月的兩次考試,允許考生以自己滿意的成績參加錄取。雖然水漲船高,競爭的格局沒變,但像跳高、跳遠都可以跳上幾次,心態(tài)的緊張程度是可以改變的??挤值母叩停叻挚看蚱?,三分天注定,難免帶有撞大運的成分。一考定終生,必然強不合理為合理?,F(xiàn)在的高考,工程太大。上個世紀20年代北大招生的一份語文試卷,只有區(qū)區(qū)三題,解釋四個成語,翻譯古詩,寫篇作文。可那時北大錄取的學生,不見得素質(zhì)就比今天的差。這樣一改,公平還在,壓力輕了,增加一點麻煩,肯定值!
三是允許一個考生同時被幾個學校錄取,尊重考生的選擇權利。這雖會給招生帶來一些麻煩,但與高分考生的落榜相比,投入成本的大小與社會效果的好壞,都不可等量齊觀。
四是允許考生獲得入學資格后保留學籍,譬如在五年內(nèi)可以機動選擇就讀的時間;只要能在規(guī)定的時間內(nèi)修完學業(yè),也可以機動地休學。這對學校來說,雖不免增添麻煩,但有了這樣的政策,就為許多貧困學子開辟了一條自立自強的求學之路。無論是否有一條綠色的入學通道,大學的錄取通知書都不會再成為貧困家庭的催淚單。
責任編輯 張頤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