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問題的提出
“興趣是最好的教師”形象的說明了學習興趣是一個人學習中最活躍的因素。只有學生對他所學的東西產(chǎn)生興趣,才會將更多的經(jīng)歷投入到學習中去,學習起來才會更有成效。尤其是在基礎教育的初中階段,這種必要性顯得更為突出?!痘A教育課程改革綱要》指出:“教師應該創(chuàng)設能引導學生主動參與的教育環(huán)境,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所以加強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的改革,注重培養(yǎng)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興趣,將會是今后語文教學一個發(fā)展方向,也是語文基礎教育在初中階段的主要任務。
二、傳統(tǒng)基礎教育的弊端
1.傳統(tǒng)的語文學習方式中,教師教學手段單一,學生學習的效率低,效果差。學習方式大多仍然是“填鴨”的接受式學習,目的僅僅是應付各式各樣的考試。面對這樣的教學,許多教師也都反映說,這樣教學不利于學生培養(yǎng)學習興趣和語文素養(yǎng),不過應付考試確實非常地有效果。于是,教師在教學中還是按照參考書上的教學大綱授課,用參考書上的理解代替自己的思考,學生也只有聽教師的話,背誦課文,努力做習題來提高自己的分數(shù)??陀^地說,這樣的語文教學和學習,性質(zhì)模糊、功能弱化,教師的語文教學目標和學生的學習目標不明確,直接引發(fā)的是學生對語文的厭倦情緒,其結(jié)果是學生語文基礎知識普遍不牢,基本能力逐步降低,審美趣味逐漸下降,加之受網(wǎng)絡語言的影響,學生不知道什么是語言的規(guī)范化和對語言規(guī)范的化運用,大大引起了學生思想上的混亂,最直接的后果是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明顯下降:漢字書寫糟糕,錯別字成堆,用詞不當,句子文法不通,閱讀理解片面,審美趣味粗俗,甚至寫不好一紙便條,一封書信,不能完整、準確地表達自己的意思等等。但是更可悲的是即使是不能完整地表達自己的思想,許多中學生卻可以在語文考試中取得高分。
2.現(xiàn)代語文教育中,本來就存在著范圍過于寬泛,外延不斷擴大,概念過于泛化的弊病。近年來,由于片面地理解致力于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我們在語文教學上又走了極端。新考綱不僅取消了語文考試的“不考內(nèi)容”,而且加大了對學生文化知識、情感態(tài)度的考查力度。浩如煙海的語文課程內(nèi)容加大了語文教學的難度,如文言文教學,上下五千年,各種文化典籍很多,文學體裁也很多樣,考查時隨便摘錄的一段,既無歷史背景介紹,又無具體文言注釋,要在較短的時間內(nèi)讓學生不借助任何工具書讀懂已實屬不易,在此基礎上還要解答古代、古人、古文化等相關問題,對于初中的學生來說更是困難。要讀懂該段文言文,涉及到許多歷史知識、文化傳統(tǒng)、民俗民風等許多非語文的知識,對于初中學生來說,很難有那么多的文化知識底蘊作為支持,這無疑又給考生設置了解答問題的路障,于是學生只有靠押題、猜題的方式作答。
3.“ 聽、說、讀、寫”等語文教育的主體部分正逐漸邊緣化,學生們陷入了無窮無盡的知識點中。這樣的結(jié)果只能導致語文這門學科在學生中的地位急速下降。在有關機構(gòu)所做的一項調(diào)查中,語文是初一中學生最不喜歡的學科之一,排在第二位;而到了初三階段,語文在學生眼里則成了可有可無、無足輕重的學科——學生最不喜歡的、實用性最差的、壓力很大的、內(nèi)容多的、內(nèi)容太難的學科,排在前幾位的都沒有語文,這樣的結(jié)果對于語文教學而言比學生直接的討厭隱藏著更嚴重的危機。
4.觀念落后。很多學校依然將成績的高低作為評價學生的最重要標準,這可能成績優(yōu)秀的學生能夠為教師的工資帶來一定程度的提高,也更能得到教學主任或校長的認可。一些教師為提高學生成績,就給學生布置了大量的作業(yè),致使學生獨立地、個性化地解讀文本和表達自我思想的權(quán)利被剝奪,只能消極被動地接受對文本的標準化解讀或?qū)δ骋幻}的模式化詮釋。教師為了對付學生的消極被動,獲取考試的高分,同時還要針對浩如煙海的語文課程內(nèi)容以及無所不包的語文考查導向,就只有用題海戰(zhàn)術來加大訓練的強度,強迫學生去學,結(jié)果學生的學習效益不高,感覺不到學習有明顯的收獲,加重了學生的厭學情緒。
三、初中語文教學發(fā)展方向和可行性分析
初中語文教學在今后必然會向著開放式的方向發(fā)展,要求初中階段基礎教育應該堅持“以人為本”的發(fā)展培養(yǎng)模式,注重學生的學習品格的塑造,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能夠有興趣的學習,在學習中尋找樂趣。
堅持“以人為本”就要尊重學生,尊重學生的想法,尊重學生的創(chuàng)造,在授課過程中以學生為中心,將學生的課堂反映作為課堂教學成敗的主要標準。并激勵學生勇于說出自己的獨特的見解和想法,哪怕這個問題在別人看來是多么的滑稽和可笑,但是學生能夠提出來就說明他認真思考過這個問題,對這個比較感興趣。老師應在充分肯定學生提出問題的同時,對學生提出的問題盡量給予正面回答,并對一些暫時難以解決的問題及時鼓勵他繼續(xù)探究。
初中階段的學生可塑性很強,這是這一階段學生的主要特點,針對這一時期的學生特點,學校應該主要將工作重點放在對學生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教育上,培養(yǎng)學生的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精神,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取向,豐富學生的課外活動內(nèi)容,倡導積極向上的文化娛樂。
興趣是一股巨大的精神力量,如果在教學中充分發(fā)揮學生的興趣,讓學生積極主動的學習,那么學習效果會事半功倍。所以初中階段語文教學的核心工作應該從傳統(tǒng)的“傳道、解惑”轉(zhuǎn)變到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上來,讓學生主動的參與到學習中來,是初中語文教學的發(fā)展方向和歸宿。在初中教育階段,學生已經(jīng)開始把感性的經(jīng)驗轉(zhuǎn)化為理性的認識,他們已經(jīng)是學習方式的實踐者了??傊瑢W生的好奇心和創(chuàng)造力是無窮的,真理本身也充滿著無限的魅力,使學生置身其中,感到其趣無窮,因而樂此不疲。善于理解和賞識學生是教師最優(yōu)秀的品質(zhì)之一,教師要善于發(fā)揮評價的發(fā)展功能、激勵功能,評價最重要的意圖不是為了證明而是為了提高。教師的鼓勵,可以增強學生的自尊心、自信心,幫助他們擺脫困境,獲得前進的動力。教學如能至此,夫復何求!
四、怎樣培養(yǎng)初中生學習語文的興趣
1.教師應該和學生樹立良好的師生關系
當一位教師站在三尺高的講臺上時,他就與學生結(jié)下不解之緣。他的工作決定他就要熱愛工作,熱愛自己的學生,能夠象園丁精心培育自己的花草一樣關心學生,體貼學生。不僅這樣,教師還要與學生在相互平等,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的基礎上實現(xiàn)師生的雙向交流與溝通。從而使學生主動,積極,愉快的去學習。
2.緊跟時代步伐,采用先進的教學工具,激發(fā)學生興趣。
科學的發(fā)展給教育教學提供了新的教學工具,有條件的的學??梢越M織學生觀看歷史電影或一些關于相關學習內(nèi)容的多媒體資料。用銀幕和其他藝術形象去撞擊學生的心靈,從而使學生從思想上與之產(chǎn)生共鳴。我在給大家講《木蘭詩》時,給同學們用多媒體播放一些電影中一些片斷,大家看完后共同討論,加深了對所學知識的理解。其實也許很多同學也許在家里或許早就已經(jīng)看到了,但是為什么在課堂上看電影的反響那么大,而在家則沒有那么多感想?因為大家在家看《花木蘭》是為了娛樂消遣,而在這里卻是為了獲取知識,這就是一種新的教學工具由于正確運用產(chǎn)生的效果。
3.老師要善于提出問題,讓學生獨立思考,同時也鼓勵學生說出自己的獨特見解。
中國漢語淵源流長,有很多歷史典故是很有趣味的,也是值得考究的。我在給同學們講《木蘭詩》一文時,首先讓大家思考了幾個問題。她處在什么樣的環(huán)境下?為什么這個人物會這樣呢?為什么寫出這樣的詩句呢?思維的火花已被點燃,探究的動力也就產(chǎn)生了。最后為了進一步鞏固戰(zhàn)果,我還使用了激將法,詢問他們:敢不敢丟掉老師這根拐杖,單刀赴“宴”?學生總是好勝心切的,因此明知是“圈套”,仍然充滿自信的大踏步走了進去,課堂效果非常得好。
其中也有一些學生提出一些比較好的問題。比如:有位學生對“同行十二年,不知木蘭是女郎”表示懷疑,他說花木蘭是女兒身,在軍營中和軍中士兵同席共枕十二年不可信,仔細想想也是啊,我們在弘揚花木蘭巾幗英豪的同時,是否太關注她的成就,只是因為她是第一個為國出征的女人,所以就忽視了在現(xiàn)實中很難站得住腳的問題。我對這位同學提出的問題給于很高的評價,說實話,我也不知道這句話是否經(jīng)過史學家考究,這樣說是否屬于文學夸張,但是我對我的同學能夠提出這樣別人從未提出的問題而驕傲,因為我們的討論是不分對錯的,而且是非對錯對于討論來說是很難有定論的,只要論點能夠站得住腳就行。
4.注意活躍課堂氣氛
對于《木蘭詩》,我首先讓他們了解事情的背景,激發(fā)興趣。之后,學生對事情的經(jīng)過有了了解,就可以讓學生體驗探究的樂趣了,我首先和學生們用故事的形式向他們描述:在古老的中國,有一位個性爽朗,性情善良的好女孩,名字叫作花木蘭,就在北方匈奴來犯,國家正大舉征兵的時候,木蘭年邁的父親竟也被征召上戰(zhàn)場,花木蘭害怕父親會一去不返,便趁著午夜假扮成男裝,偷走父親的盔甲,代替父親上戰(zhàn)場去。從軍之后,花木蘭靠著自己的堅持的毅力與耐性,通過了許多困難的訓練與考驗,成為軍中不可或缺的大將。木蘭最后協(xié)助朝廷大軍抵擋了北方匈奴的來犯,救了全中國。這樣的課文,如果讓每個學生都去全面深入地掌握下來,是不太可能的。而且我也想到:一個班幾十人,能力水平興趣難免會參差不齊,籠統(tǒng)的作統(tǒng)一的要求,也不符合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的原則。因此在具體實施的過程中,我采取了化整為零、分組協(xié)作的方式。運用生生互助的方法:首先將學習目標細化為兩大方面:一個是語言基礎知識方面;一個是閱讀鑒賞方面。其次把全班學生分為若干個小組,讓他們自己給自己的隊伍起一個響亮的名字,每小組若干人,活動開始后,我每隔十或者十五分鐘,詢問每小組負責人研究的進度,完成的就在黑板上寫出成果。整個活動則貫穿著組間競爭,更是人人爭先,個個恐后,有時一個任務,幾個小組搶著完成。為此,我還特別和他們“約法三章”,提醒他們不僅要競爭,更要重交流;不僅要速度,更要重質(zhì)量;不僅要分工,更要重協(xié)作。這樣一來,不但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調(diào)動了每個同學的主觀能動性,圓滿完成了各自的探究任務,而且能夠教會學生相互尊重,相互關愛,增強協(xié)作能力和團隊精神,使之得到多方面的鍛煉和發(fā)展。
五、結(jié)束語
向教育捧出一片赤誠的心,在三尺揮灑自己的青春,向?qū)W生奉獻自己的一腔熱情,努力營造一個適合初中生學習語文的良好環(huán)境,傾盡全力激發(fā)學生對語文的學習的積極性是每一位21世紀的初中語文教師必備的素質(zhì),只有這樣的老師,才能充分調(diào)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將語文基礎知識學好學牢,對其他學科的學習也會產(chǎn)生巨大的積極作用。
(蔡?;壅憬貛X市濱海鎮(zhèn)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