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凱強 蔡成坡
眼下,新課改運動在我國進行的如火如荼。但是在某些地區(qū),一些教師依然我行我素,不能給予新課改足夠的重視,冷眼對待,淡然處之,恰似不和諧的韻律,不斷沖擊著新課改運動。下面,僅對在語文課堂教學中存在的“四忌”稍作總結,以供同仁們共同商榷、探討。
一忌:死守教參
語文雖是工具性基礎學科,但也不能把語文教學變成純知識型活動,更忌教者死守教參,把教參奉為唯一,特別是“義教教材”的教師用書,往往易形成照本宣科而無個人主見。教參只是配合教材的輔導用書,只是“參考”,是別人為你教學上提供的一種見解,不是說所有的內(nèi)容對你教學都適用,只能利用充其量的參考價值,教學中應立足教材。教材是教師與學生雙邊活動的一個媒體,教學中既要著眼于書中的知識點,又要放眼于知識的運用,就是要把小語文和大語文結合起來,挖掘自己教學的潛力,進行創(chuàng)造性勞動。教學中,要用活教材這一“例子”,把語文的知識性與實踐性結合起來,使教學走向?qū)嵺`,走向生活,發(fā)揮學科優(yōu)勢,體現(xiàn)它的實用價值。
二忌:照搬教法
語文教學改革以來,涌現(xiàn)了很多改革行家里手,他們推出了不勝枚舉的教法。如魏書生老師的“六步教學法”、于漪老師的“激發(fā)情趣法”、錢夢龍老師的“導讀法”等等。這是語文界值得慶賀的事。但往往好事也有可能變成壞事,也就是在教改中,特別是在新的教法推廣中,有的老師不顧自己的實際情況,照搬某種教法,把名家的教法當成了范本,結果弄的不倫不類,反而影響了自己教學的效果。一種教法的醞釀、形成,都有著諸多因素的制約,諸如教育對象、個體素質(zhì)、知識體系、地域差別等等。教學活動中,學生是主體,一切要面對學生實際,教法的運用更是如此。即使同一種教法在不同的時期也不一定都適合,往往需要適時調(diào)整,多種協(xié)調(diào)配合。當然,名家的教法可以借鑒、仿效,否則就失去了教研價值。但我們應更多的去研究他們教法的成因,汲取其中適合我們的養(yǎng)分,取其精華為我所用。“教必有法,但無定法”,切忌照搬。
三忌:硬套模式
目前,語文界出現(xiàn)了很多教學模式,諸如“傳遞——接受模式”、“自學——輔導模式”、“情境——陶冶模式”“先學——后練模式”等等。這是教學成功者實踐的理論升華、經(jīng)驗總結,值得推廣學習。其中也有不少教學模式,在目前某些地區(qū)進行的語文教學改革中,取得了很大的成功,創(chuàng)出了一條新路,成為很多學校的楷模。如前幾年江蘇的洋思中學主張的“先學—后講—當堂訓練”教學模式,就曾被很多學校所紛紛效仿。但是對此,我們要有清醒的頭腦,在學習別人經(jīng)驗的時候,切忌硬套人家的模式,那樣是不會收到意想中的效果的。我們在應用他人創(chuàng)造的教學模式時,一定要有所取舍,學其精髓,去其毛皮,充分溶進個性,而且要因地制宜,才有可能創(chuàng)出適合自己的教學模式。
四忌:目中無人
新課程標準之下更注重“以人為本”的教學觀念,但綜觀時下的語文課堂教學,有多少語文教師能做到這一點呢?有多少教師能夠從語文教學的本質(zhì)出發(fā),即通過名篇佳作的教學,來提高學生的語文素質(zhì),培養(yǎng)學生高尚的道德情操,進而塑造學生健全的人格呢?相反,在升學競爭愈演愈烈的今天,語文教學走向了它立意的反面。名篇佳作被肢解的剩下一堆“語言材料”,變成了一個又一個必須強制學生苦苦操練的“知識點”;師生的教學活動則成為一種純技術的處理,師生的“靈性”被刻板、煩瑣的“基礎訓練”窒息了,一篇篇有血有肉的文章被割裂了,語文教學的生動性、整體性被破壞了。本為“人的發(fā)展”而開設的語文課,轉(zhuǎn)而成了束縛人、折磨人的桎梏!上述所言,并非言過其實,諸君可以回味一下自己的教學實踐,便不難發(fā)現(xiàn):我們不都是違心的把時間花在如何對待試題答案的圈圈劃劃上了嗎?造成語文教學效率低的原因雖然與片面追求升學考試有關,但是,我覺得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質(zhì)和考試、升學并不是水火不能相容的兩件事,影響語文教學效率低的真正原因應是陳腐的語文教學觀。在教學實踐中,許多教師雖然知曉學生的“學”直接影響課堂教學效果的道理,但是實際教學中考慮最多的仍是自己的“教”,而忽視了學生的“學”。用自己辛勞的講解代替學生的學習,只重教學結果,而不重教學過程。教學的服務對象——學生,往往被忽視、被冷落、被當作陪襯,致使我們的語文教學常常事倍功半。這種“目中無人”的做法,與我們現(xiàn)在所提倡的“以人為本”的教學觀念背道而馳,如此下去,又怎能提高教學效率?
可以說,目前進行的新課改運動是一場較徹底的教學改革運動。在這場改革中,每位教師都應當認清形式,更新觀念,反省自身,積極主動的投身進去。不破除舊觀念,不接受新思想,因循守舊或是墨守成規(guī),只會導致我們的教學改革之路越走越難。
(李凱強蔡成坡山東省微山縣夏鎮(zhèn)二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