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永芳
在古代詩人中,李白是最擅長表現(xiàn)婦女題材的巨匠之一,不僅能精確地描繪婦女生活的畫面,更善于細(xì)微地摹寫婦女特有的心理,《玉階怨》就是一首形神俱美的佳作。
《玉階怨》五言四句,一共二十個單字,很像五言絕句,但它并非五絕,而是一首“樂府”舊題,就是采用六朝樂府詩中的古題,摹擬其形式和口吻寫成的作品。此題本屬于《相和歌》中的“楚調(diào)曲”,原是流行于江南地區(qū)的民間歌曲。李白的仿作,也頗有民歌風(fēng)味,純用白描手法,語言明快流利,意境清新雋永。
在《樂府詩集》中,同一曲調(diào)下還有《婕妤怨》《長信怨》《蛾眉怨》等題目。婕妤,是皇宮中的女官名;長信,是漢代宮殿名。可見其他幾種怨曲,表現(xiàn)的都不是普通婦女的怨恨,而是皇帝嬪(pín)妃的苦悶;很顯然,《玉階怨》中的女主人公,也是皇宮中的苦命女子,她的怨恨也是身入皇宮后苦命女子無可奈何的共同心聲,即所謂“宮怨”。
“宮怨” 是難耐的寂寥,是凄苦的憂傷;是失意的落寞,是深深的絕望。這種痛苦,雖然沒有衣食匱乏的煩擾,卻有著難以言說的苦悶;雖然沒有顛沛流離的勞苦,卻有著青春虛度的惆悵。外表豪華的后宮,猶如囚禁美女的黃金牢籠;遠(yuǎn)離民間的宮女,好似幽閉在墳?zāi)怪械幕钏廊?。難怪賈寶玉的姐姐賈元春,雖有貴妃之尊榮,又有回家省親之曠典隆恩,也要心酸地埋怨父母把她送到那“見不得人的地方”。歷史上的后宮,只是封建帝王一人的天堂,卻是無數(shù)苦命女子的地獄!
李白《玉階怨》中的宮女,也是一個滿腹愁怨的苦命人。詩作雖短,卻通過女主人公在月下佇立,又倚簾望月的舉止,透露出她內(nèi)心的怨恨:
玉階生白露,夜久侵羅襪。
卻下水精簾,玲瓏望秋月。
“玉階”,宮殿的白玉臺階;“生白露”,指夜色已深,露水都凝成了。羅襪,絲織的精美鞋襪。“襪”,兼指鞋,古詩中常用這種省略的修辭方法?!耙咕们至_襪”,意謂宮女在室外已經(jīng)呆到夜色深沉,鞋襪都被夜露打濕了。她為什么要在宮殿外的臺階上一直苦熬到深夜呢?顯然有所期待。結(jié)合她的身份,人們不難理解,她是在期盼著君王的寵臨。這兩句,寫的是本詩的第一個場面——宮女在室外久久地佇立,對命運(yùn)還有渺茫的期待。
“卻下”,又放下;“水精簾”,華貴而透明的窗簾。“卻下水精簾”全句是說,宮女回到房內(nèi)后,習(xí)慣性地隨手放下了窗簾。按理,這回應(yīng)該休息了。但是她回身一望,又情不自禁地眺望起清幽的月色,此即“玲瓏望秋月”的句意。“玲瓏”本義為明亮,這里描繪的是透過“水精簾”觀賞月光的那種既朦朧又清晰的獨(dú)特感受。為什么她依然要癡癡地遙望月光呢?顯然是在想自己的心事。這兩句是本詩的第二個場面——宮女回到臥室依然輾轉(zhuǎn)反側(cè),孤獨(dú)地品味著命運(yùn)的凄慘。
兩個真切的場景,都發(fā)生在月夜。明亮的月光,既是綰合室外室內(nèi)兩個場面的共同景物,也是貫穿佇立和癡望兩個動作的同一背景。也許,宮女第一次受寵正是在一個明亮的月夜,因而每到月夜她就格外動情吧?或許,是月宮仙子嫦娥那孤寂凄楚的命運(yùn),觸發(fā)了她滿腔的感慨?又或許,她是憑借月亮懷想家鄉(xiāng)的往事和月光下的親人?詩歌畢竟不同于小說或戲劇,不可能將具體情事交代得那樣完整明確,但是她在月夜時分的輾轉(zhuǎn)無眠,以及她凄清寂寥的滿腹悵惘,卻能讓讀者確切地感受到,而且生發(fā)無限的同情。
詩句十分明快,似乎脫口而出,但并非不用典故,唯求淺俗,而是在自然流轉(zhuǎn)中飽蘊(yùn)功力,清新暢達(dá)中自具典雅?!傲_襪”一語,便使人念及曹植《洛神賦》對絕色美女的狀寫:“凌波微步,羅襪生塵……華容婀娜,令我忘餐。”再如“水精簾”,典出任昉《述異記》:“闔閭構(gòu)水精宮,尤極珍怪,皆出水府?!彼熅褪撬ё龅拇昂?,原是傳說中的精美器物。這樣的人物,當(dāng)然不是普通女子,而是光艷照人的美人;這樣的器物,當(dāng)然不是平常的器物,而是皇宮內(nèi)苑的珍品。然而,在美女如云的后宮,美貌并不一定能給主人帶來幸福;至于器物的珍貴,對于得不到君王寵幸的孤寂弱女來說,也不會帶來任何歡樂。人物的美麗,器物的珍奇,只能更加反襯出主人公的無限悲苦。
此詩的突出魅力,就在于通篇未見“怨”字,而怨恨自然溢于紙面;字句中只有人物舉止的描繪,人物的內(nèi)心活動卻真切動人地呈現(xiàn)出來。清代學(xué)者沈德潛在《唐詩別裁集》中評論說:“妙在不明說怨?!薄短扑卧姶肌芬Y杲(gǎo)評語分析說:“玉階露生,待之久也;水晶簾下,望之息也。怨而不怨,惟玩月以抒其情焉,此為深于怨者,可以怨也?!币庵^宮女一直等到鞋襪沾濕,可見徘徊了許久;放下水晶簾還望月難眠,表明她對于爭寵邀幸已感到絕望。她的滿腹愁怨,只能借賞月來寄托;可知只有怨恨到了極點(diǎn),才能這樣看似隨意地抒寫出來?!独钐自姶肌犯迷娬摷覈?yán)羽的高度贊許說:“嚴(yán)滄浪云:上二句,行不得,住不得;下二句,坐不得,臥不得。賦怨之深,只二十字可當(dāng)兩千言?!边@一評論揭示出詩中人物的兩難處境:冷宮既難以存身,出宮又決然無望;盼君王實(shí)杳然無期,欲入睡又心有不甘。這樣洞見心底的細(xì)微刻畫,就是真用兩千字的散文也很難表達(dá)清楚,而李白僅用二十個字便抒寫得淋漓盡致,其錦心繡口、筆力詩才,的確不愧“詩仙”之譽(yù)。
說起來,此詩的立意和情境,都并非李白首創(chuàng),樂府舊題早有先例。李白最為喜愛的前代詩人謝脁,就有同題詩作存世:“夕殿下珠簾,流螢飛復(fù)息。長夜縫羅衣,思君此何極!”這首詩通過宮女癡情地為君王縫制羅衣的細(xì)節(jié),諷刺君王的絕情,刻畫宮女的寂寞凄苦,其手法和意境,顯然對李白有所啟發(fā)。李白的詩作,雖然“青出于藍(lán)”,寫得更為成功,但這種詩體和詩料,本身就是一種文化傳承,先賢的開創(chuàng)之功自當(dāng)感懷不忘。
李白自己,也有表現(xiàn)類似情景的作品。如《菩薩蠻》有“玉階空佇立,宿鳥歸飛急。何處是歸程?長亭更短亭”之句,寫的也是月下少婦于室外盼望遠(yuǎn)人的情狀;《怨情》詩的意境更與《玉階怨》相近:“美人卷珠簾,深坐蹙蛾眉。但見淚痕濕,不知心恨誰?!鼻叭嗽u語說它:“不聞怨語,但見怨情。”表明其在內(nèi)容與風(fēng)格上都與《玉階怨》相同。此外,《長門怨》二首中的月夜景象,更明確地抒寫宮女的孤苦閑愁,如“月光欲到長門殿,別作深宮一段愁”;“夜懸明鏡青天上,獨(dú)照長門宮里人”等,都是發(fā)生在明月背景下的悲劇場面。倘能將這類作品對比閱讀,肯定會有更新的體驗(yàn)和更深的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