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點賞析
對于農民問題這樣重大的題材,詩人只是從平常事、細微處來表達自己的體驗與思考,可謂獨辟蹊徑。
在簡單的敘述中包含豐厚的意蘊,是本詩的一大亮點。
“農民”的存在極其普遍,因而并不為許多人重視。他們的形貌極其普通,甚至可用“粗糙”來形容。他們的性格極為樸實,一般都用老實巴交來概括。他們的生活極為樸素,很容易得到滿足。千百年來,他們始終沒有丟掉自己的本色,“仿佛他們從來就是這個樣子,永遠是這個樣子”,他們勤勞的傳統(tǒng)沒有什么變化,他們對生活的要求也沒有多大變化。樸實善良是他們的品質,吃苦耐勞是他們的精神。
那么,改革開放以來,一部分離開了農村,離開了自己的土地,走進城市的農民又有怎樣的命運呢?他們盡管勤勞樸實,但他們似乎打著“粗糙”的印記,戴著“貧窮”的帽子。生存的環(huán)境變化了,可是生活的命運還是沒有多大的變化。在城里,他們出力流汗。建筑工地,腳手架上有他們的身影;垃圾堆旁,清理臟物也有他們的影子。他們是城市的建設者,卻被稱為打工者,農民工,鄉(xiāng)下人……依靠出賣自己的勞力,他們依舊是一個弱勢的群體。這樣,“農民”一詞以及這個詞的“偏旁和部首”,從概念具體化為實實在在的人群,形象具體,含蘊豐富。再說本詩觸及的農民問題是當今人們關注的焦點,這就使得本詩具有較強的現(xiàn)實意義和時代色彩。
基于這樣的現(xiàn)實問題,詩人做了深入的思考。在冷靜的思索中蘊含深厚的情感,是本詩的主要特點。
面對農民的生存狀態(tài),詩人在冷靜的敘述中隱含了一連串疑問:為什么農民的生存狀況看不出有什么變化?為什么農民們現(xiàn)在還改變不了“貧窮”和“落后”的命運?……也許是落后、保守,使得農民“永遠是這個樣子”,也許是粗糙、貧窮,使得農民“流落在街頭”。然而,責任全在農民的身上嗎?詩的結尾陡然一轉,由農民聯(lián)系到自己,詩人感到“羞愧難當”?!耙痪虐艘荒晡覐倪@個詞里撥出來,害怕將我的村莊寫上信封?!痹娙艘约毮伒墓P觸,剖析自己的靈魂,顯然把矛頭對準了自己。面對不如人意的現(xiàn)狀,詩人油然而生一種強烈的疼痛感和責任感。至此,詩人的平民情懷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
難點指津
詩人依據(jù)自己的體驗,進行深刻的反思和及時的剖析,在平靜的獨白中,顯示真誠的力量?!跋肫疬@個容納八億多人的詞語我就羞愧難當”,這是為什么呢?其中固然包含詩人對農民生存狀況的感嘆,但更多的是詩人的良心發(fā)現(xiàn)。詩人自揭心靈深處的隱秘,并解剖了某類人身上的人性弱點:由農村走向城市的“我”,一旦農民的身分改變了,卻“害怕將我的村莊寫上信封”。一個農民孩子的自卑心理在此表露無遺,所謂城里人的世俗眼光也得到了暗示。詩的結尾這一細膩的描述正折射出詩人心靈深處躍動的波光。連農民的孩子都看不起落后的農村,城市與農村有距離,城市居民與城市民工有隔膜,城市里的人對農村里的人產生偏見和冷漠,也就不足為怪了。誰能改變農村以及農民的命運呢?“羞愧難當”的“我”理應在反思中付諸行動,“八億多”的農民以外的人同樣也有責任和義務。這樣冷靜的反思和勇敢的反諷,自然飽含著一種激情,同時產生了一種力量。原來,詩歌可以這樣地貼近現(xiàn)實,直面民生,讓讀者的心靈為之震顫不已。
考點訓練
1、“這個詞的偏旁和部首大量流落在街頭”一句該怎樣理解?
2、“想起這個容納八億多人的詞語”,“我”為什么“羞愧難當”?
3、詩中說農民仿佛“從來就是這個樣子,永遠是這個樣子”,你認為現(xiàn)在農民的生存狀況究竟是什么樣子?請談談你的看法。
附:參考答案
均見美點賞析與難點指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