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重性格
蔣經國性格上,一個明顯的特性,就是他的雙重性格,這一點可以在他的一些往事的個案中,找到一些蛛絲馬跡。
在長安東路時,還有一次特殊事件,是讓我們同仁印象深刻的,就是“戡亂建國總隊”的請愿事件,那次的請愿事件,讓我們四個守護長安東路官邸的便衣衛(wèi)士同仁,全部被以處理不當?shù)睦碛桑{職查處。
那次的情況是這樣的,我們在長安東路值班,突然來了一群自稱是勘亂建國總隊的人,起先我們也并不清楚他們來的用意是什么,我們同仁就走進官邸,向蔣經國報告,說外面有一些人要求見。他問來者是誰,我們就說是誰,他一聽說是戡亂建國總隊的人,就搖搖手示意不見,并且很直截了當?shù)卣f:“告訴他們說我不在!”我們也不知道當中有什么玄機,可是主人說不見,我們又豈能再多說什么話,就走出去向在門口等候的人說:“蔣先生不在,你們走吧!”可是誰曉得這些人不相信,就在門口大吵大鬧起來,有的人在門口大罵,有的人罵得相當難聽,有些簡直不堪入耳。
“哦?不見!過去我們出生入死,現(xiàn)在就不管我們的死活了!”
“避不見面就可以解決問題?不見也要見!他明明說過,他有飯吃,大家都有飯吃的,現(xiàn)在他有飯吃,可是我們沒飯吃啊!”
我們看現(xiàn)場愈吵愈亂了,只好找人來支援,總算在大家輪番勸解下,這些人才心有不甘地離開了蔣公館。
不一會兒,蔣經國把我們叫到他的屋里,他不分青紅皂白,劈頭就是一頓臭罵:“你們是怎么處理的?這么簡單的事情都處理不好?你們全部給我滾蛋!馬上滾!”在他一陣連珠炮似的痛罵以后,我們當然只有卷鋪蓋滾蛋的份。隔天,我們就被調回原來的便衣組里,換另外一批人去服侍蔣經國。
除了這次被蔣經國“掃地出門”的經驗,還有一次是在1978年,剛進七海不久,蔣經國叫副侍衛(wèi)長來告訴我們幾個副官,說經國先生要我們回慈湖,七海官邸暫時不需要我們,那時我們以為自己又犯了什么錯,但也不能去追問啊,只有默默走路回慈湖。不久,蔣經國大概覺得這樣做會引起我們心里不平,因為我們自省的確沒做錯什么事,為什么會叫我們走路呢?他叫他的副侍衛(wèi)長跑來跟我們講:“總統(tǒng)要我來和你們講,上次并不是你們表現(xiàn)得不好,也不是你們有什么不對的地方,而是總統(tǒng)一見到你們就不知不覺想起老先生,他于心不忍,所以就請你們回到慈湖,沒有別的意思?!?/p>
在副侍衛(wèi)長來解釋之前,我們幾個副官本來是認為,大概是經國先生不希望再在七海官邸延續(xù)以前士林官邸那一套老的制度,而要以一種新的制度取而代之;因為,在我們印象中,曾經聽過蔣經國說,要把士林官邸的一切壞習慣統(tǒng)統(tǒng)革除掉。他對老先生時代少數(shù)侍衛(wèi)人員假借官邸的招牌,在外面招搖撞騙、作威作福,十分厭惡,可是,他并不清楚,真正做這些事情的人畢竟是少數(shù),然而,他不管這些,反正士林官邸的老人,能夠不用就不用,如此一竿子打翻一條船的做法,當然令人寒心。
還有一個例子,可以說明蔣經國的雙重標準。以前,在八勝園時期,蔣經國有一個得力助手姓張,后來蔣經國派他去日本當特派員。張?zhí)嘏蓡T到了日本,不久就迷上了—個日本女人,并且有意納為妾,這件事馬上就被張?zhí)嘏蓡T在臺灣的元配知道了,立刻跑到蔣經國面前哭訴自己丈夫的忘恩負義。張?zhí)沉藥状?,蔣經國實在受不了,就干脆把這個張?zhí)嘏蓡T調回臺灣,從此被打入冷宮,再也翻不了身。
不論這些事件的是非曲直如何,以我自己來說,在服侍過老先生以后,再到蔣經國身邊工作,兩相比較,蔣經國的確予人一種諱莫如深和高不可測的感覺,即使像我這樣一個熟手的工作人員,都時時有種如臨深淵、如履薄冰的惶恐之感。
在他的家族里,特別是在老先生面前,他永遠是把最好的一面給老先生看,這一點和他的弟弟蔣緯國截然不同。蔣緯國總是在老先生面前反映一些不好的問題,可是人多半是喜歡聽好話的,尤其是老人更不愿聽一些不愉快的事情,偏偏蔣緯國就是喜歡提一些問題告訴老先生,難怪連老先生都不禁有些懷疑,為什么緯國將軍老是給他“找麻煩”。因而,老先生對蔣經國自然愈來愈有信心,對蔣緯國就沒有那樣推心置腹。
對外的形象上,蔣經國曾經不止一次地對人講過,他只有和人民在一起的時候,才是他感到最高興的時候,這也是他之所以從當上行政院長以后,就在全臺灣各地馬不停蹄地到處巡視,卻從來不會喊累的原因。但是,在有些侍從人員心目中,蔣經國這樣的行為其實只是要凸顯他所謂的親民作風。但是,在他回到官邸,他渙散的體力使他開始覺得面對民眾,竟是那樣累人,盡管面對人民是一個政治人物確保權力的不二法門,可是,當每天都周而復始地重復一件事情時,再有耐性的人也會開始厭煩,何況,蔣經國那時糖尿病已經慢慢嚴重,如果每天馬不停蹄地跑,難免會有生厭的時候。
他的雙重性格有時也會在我們的面前不經意展現(xiàn)出來,例如,我們剛到七海的時候,他對我們的信心還不是很夠,他在自己臥室接見黨內的重要干部,看到我們在旁邊,就故意說:“今天天氣很好!”這句話其實就是示意要我們回避,等我們走開了,他才敢和干部開始講一些重要的話題。
然而平心地講,蔣經國畢竟不是神,他也有人性化的一面,既然是人,他就有人的喜怒哀樂,有人的七情六欲,有人的長處和缺點。如果明白了這個道理,再去看待蔣經國,就不會有不平衡的感受。
神秘性格
蔣經國的為人處世,永遠是一副神秘兮兮的個性。
在長安東路時期,蔣經國經常是自己帶著一個司機,開著車出去到處跑。也許是他的任務需要,也許是他有其他的原因,他的司機經常抱怨“找”不到他,因為蔣經國覺得一個人比較方便時,就隨時伺機把他的司機給擺脫掉,一個人再搭別人的車跑到別的地方去了,至于到什么地方去了,沒有人知道。
早年如此,到了晚年時期蔣經國那種神秘兮兮的性格,還是時時自然而然地流露在生活之中。記得有一次,他在榮總住院,經國先生車隊還故意在他的座駕上安排了一個假人,坐在主位,然后每天夜晚時分,叫車隊開回七海官邸,第二天早上再開回榮總,用這樣的方式企圖去掩人耳目。其實,比較細心的人早就知道蔣經國是躺在醫(yī)院里面,用不著這樣掩耳盜鈴的方式去欺騙人民。
蔣經國深怕自己的病情會影響政局發(fā)展,所以早期他對住院是非常排斥的,非不得已,絕不住院。
在榮總看病住院,為了保密起見,蔣經國也都有化名,所謂的化名,其實就是用我們侍衛(wèi)或是副官人員的名字。
最早,他在榮總驗血,就是用我翁元的名字,后來,又用副官王文浩的名字。有次,我自己要去榮總看病,也需要抽血檢驗,自己的名字給蔣經國“借用”了,自己只好用“翁一元”這個名字去驗血。驗血用化名,主要是醫(yī)生基于保密的原因,所以才想出用我們副官的名字的點子,當然這和蔣經國本人無關。但是,也算是在蔣經國身邊發(fā)生的一段妙事。
威權性格
一位士林官邸的老長官告訴我:“你若是看到蔣經國脖子發(fā)紅,就要小心了,這表示他要‘殺人’了!”
當然,蔣經國大概從來沒有親手殺過人??墒?,他的這個形容,卻具體而實際說明了蔣經國性格上的某些特征,這句話表示,千萬不要得罪蔣經國,否則他一定會對你不客氣的。
總統(tǒng)府有某位科長,平日對外交際很有他的一套辦法,有半年時間,突然不明不白地“失蹤”了,沒有人知道他去了什么地方。后來,大家才曉得原來他被關在警總保安處,也就是臺北西寧南路的一處神秘處所。至于他為什么被關在保安處,大家都是一頭霧水,最后還是他自己出獄后,向大家隱約透露了一些原因。
這位科長本來是跟著老先生的軍職人員,后來轉到文職工作,他的社交一般認為是比較復雜,平日處理事情又喜歡超越自己的職權,可能因而觸怒了蔣經國,可是他自己卻不自覺,被警總“請”去半年,后來查不到什么犯罪的證據(jù),才無罪開釋的。
出獄之后,這位科長再也不敢提起被關的這段往事,后來索性離開公職,到一個民間機構去工作,遠離是非之地。
可見,蔣經國在相當?shù)某潭壬?,還是有很強的威權性格,這也是中國的政治人物一個很平常的通病。
表面上,蔣經國時時刻刻都是一副親民愛民的形象,在外面和人接觸,也一向是笑臉相迎,可是在家里,他永遠是下人心目中的君王,甚至到晚年,他的侍從醫(yī)官為他治病,都受到他的威權心態(tài)的影響,必須隨時留心,深恐一時讓他不稱心而遭受調職處分。就以他的眼睛為例,1986年6月,他從陸軍官校參加校慶活動回臺北后,到達官邸,他照往例還是往床上一躺,哪知他剛一躺下去,突然覺得左眼眼前一片漆黑,由于糖尿病引起的病變,眼球上方新生小血管破裂,使眼球內水晶體充滿鮮血,而阻礙視線,他大驚失色,高聲叫喊:“我看不見了,我看不見了!”立即驚動大家趕快通知眼科大夫前來診治。
就因為左眼的充血事件,他的眼科主治大夫被撤換,原因便是沒有照顧好他的眼睛。否則,怎么會讓他左眼失明呢?
他會這樣處置眼科的主治大夫,其實他還是覺得醫(yī)生應該是萬能的,他根本忽視了醫(yī)生只能治病,不能樣樣有把握,如果不是他的威權性格作祟,他應該會了解這一點的??墒?,他的強勢作為和威權性格讓他蒙蔽了這方面的自覺。
在眼科主治大夫被撤換之前,還有幾位醫(yī)師也是被毫無預警地撤換,引起官邸一些醫(yī)生的許多猜測。
例如,有一位管新陳代謝的醫(yī)生,人很好,醫(yī)術很高明,是榮總很有名的醫(yī)生,就因為對蔣經國講話時比較直率,不會拐彎抹角,一再向蔣經國強調,糖尿病不是光靠吃藥就可以斷根的??墒?,蔣經國并不認為如此,在蔣經國的觀念里面,醫(yī)生除了“醫(yī)病”之外,還要能夠“醫(yī)命”,而且一切還是要和其他的文武百官一樣,要聽從“總統(tǒng)”的指示辦事??墒撬浟?,醫(yī)生是受過專業(yè)訓練的知識分子,怎么可能去當一個只會講好聽的話的“政治醫(yī)生”呢?
在他的威權性格之下,當然有不少醫(yī)生受不了他的脾氣,而蔣經國向來是先發(fā)制人,在醫(yī)生表現(xiàn)出一絲不悅時,他就先把醫(yī)生給撤換了。
還有一個醫(yī)生更是被撤換得莫名其妙,這位周姓大夫,從來沒犯過什么過錯,就是嗓門特別大,隨護蔣經國出去的時候,大概是講了幾句話,讓蔣經國聽見了,經國先生心里不高興,過了不久就把他給撤換了。
可能就是這許多的案例,讓人產生警覺。所以他的醫(yī)生后來行事說話,甚至開處方都格外小心謹慎,因為沒有必要為了一件小事和自己飯碗過不去,所以,蔣經國說什么就是什么,他要吃什么藥就開給他好了,在他面前絕不說半個不字。
鐵面無情
中國人是一個講究情面的民族,然而蔣經國卻在許多方面絲毫不講情面,讓許多人對他含恨不已,這也多多少少透露出他的從政性格。
前行政院人事行政局局長王正誼的“貪污案”,就是一個十分典型的例子。
老先生主政時,對王正誼信任有加,大家一般也都將王正誼當作是老先生系統(tǒng)的人看待。
后來,老先生臥病,蔣經國想做一些銳意革新的事,就多方整頓。中國人所謂新人行新政,沒有新人似乎新政就無從推動,所以,蔣經國就要大量安插自己的人馬,我想這方面,老先生也是相當理解和支持他的。當時就有一種傳聞,指蔣經國有意讓他的人馬,曾在“國防部”人事次長室服務的宋某來接任行政院人事行政局局長之職,這是蔣經國的想法??墒?,當時大概王正誼一方面還想繼續(xù)在人事行政局的位置上發(fā)揮所長,加上自己錯估形勢,認為還有老先生在背后支持他的施政,所以,并不理會外面的一些風言風語。
不久,爆發(fā)了所謂中央國民住宅的舞弊案,被捕的人赫然包括了王正誼。到底王正誼的涉案程度有多深,大概除了情治單位,只有他自己最清楚。
王正誼后來被判刑入獄,被判的是無期徒刑,一直到蔣經國臥病的時候才假釋出獄。后來蔣經國不知道怎么打聽出來王正誼出獄了,還曾經問人:“是誰把他放出來的?”當然,以王正誼的脾氣,出來以后逢人就說:“我是天大的冤枉,根本是被栽贓的!”
對犯錯的人,或是“不聽話”的人鐵面無情,對一些所謂的親朋故舊,有事情去向他求情關說,蔣經國還是從不懂得什么“網開一面”。
在內地時期,老先生有位侍衛(wèi)長姓王,這位老侍衛(wèi)長,對老先生的忠心可以說是沒話說。在1949年,老先生一家撤退溪口的時候,王將軍當時早已退休在溪口養(yǎng)老,在此之前,特別是抗戰(zhàn)時期,王將軍可以說是對老先生寸步不離,老先生到哪里,他就跟到哪里。以前,老先生既不叫他的名字,也不叫他的職銜,就叫他“衛(wèi)兵頭”,為老先生的安全工作,王將軍付出了大半生的精力。
從內地臨撤退的時候,王將軍扶老攜幼,變賣家產,然后跟隨當局跑到臺灣來??墒牵鯇④娚頍o長技,在臺灣又是人生地不熟,眼看就要坐吃山空,沒有辦法,就想到去找老先生幫忙??墒?,他想老先生哪有時間去處理他的私事,就去長安東路找蔣經國幫忙,他當然是希望蔣經國能給他介紹一份工作,可以讓他糊口度日。
當時,為了找工作去麻煩蔣經國的人,根本不知道他不輕易替別人介紹工作的。蔣經國那時大概只是敷衍地答應他幫忙,可是一直沒有下文。王將軍碰了幾次釘子,心中實在氣得不得了,心想,我為了追隨老先生,最后連家產都變賣了跟到臺灣來,怎想到連個糊口度日的工作都沒法為他代為安排一個,氣得從此不再來往。
另外一位王將軍是安全局的高級首長,王從安全局下來以后,一直沒有一個比較有實權的職務,他太太和蔣方良關系一向不錯,而且經常一起打高爾夫球,有空還時常在一塊兒聊天聚會,她想,先生職務之事請蔣方良去和蔣經國講講情,應該沒有什么問題吧!
于是,王太太就直接去找蔣方良。蔣方良一聽,這個并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情,對她來說不過是舉手之勞而已,蔣方良一口答應下來,等蔣經國下班回官邸,就向他轉述這個事情。沒想到蔣經國第一句話便說:“你不要管這個事!”一方面,他不愿意蔣方良插手公事,另方面也等于拒絕了王姓首長的關說,不準備給他做任何安排。
王姓首長對這件事情,到底心里做何感想,當然沒有人知道。但是,以他在蔣經國身邊那么久,為了謀求一官半職,得到的竟然是這樣的回復,當然滿腹不是滋味。
對故舊的態(tài)度是如此,對親戚的態(tài)度其實也是一樣。
老先生生前的最后一任秘書就是蔣經國的侄子,他的父親與經國先生是堂兄弟關系,孝文他們幾兄弟都稱這位長輩“伯伯”,是官邸老一輩的侍衛(wèi),官拜少將高參退役。這位孝字輩的侄兒在老先生去世之后,無所事事,他的母親蔣太太就以堂嫂的身份去找蔣經國,想請他為兒子幫幫忙,能夠安排一個適當?shù)穆毼?,好歹也是老先生的秘書,論學問、論人品,自忖應該都沒有什么問題。哪知這些全是蔣太太一廂情愿的想法,蔣經國根本不理會蔣太太那一套,就直截了當?shù)鼗亟^說:“你叫他參加考試??!”
蔣太太所以會去找他,主要的原因也是以為蔣經國對自己人說不定會比較照顧,誰曉得他還是鐵面無情,說不幫忙就是不幫忙。
老先生在世的時候,對他很關照,給他一個相當于侍衛(wèi)室內衛(wèi)組主任的位子,后來,因為蔣經國不肯幫忙,這位孝字輩的侄兒只好在士林官邸等退休。
蔣經國從來不曾為了親朋故舊的私事,以公家的名義下條子做什么指示,唯一的一次例外,就是為了陳立夫。
記得陳立夫先生回國,蔣經國知道他進出沒有車子,十分不便,蔣經國馬上下了一張條子給士林官邸車隊,要他們撥一輛凱迪拉克五人座的汽車給陳立夫,這是我所知道的蔣經國唯一的一次為了故舊的私事,下條子叫下屬交辦,這算是例外中的例外。
廉潔不阿
在臺灣如今這樣一個日趨腐化貪婪的社會,對蔣經國在世時期的廉潔作風,不得不讓人興起一股懷念和景慕的心情。
蔣經國一生為公為民,是一個大家都普遍認同的看法,但是,對他的廉潔自持,大概一般人還很難去體會出來。
在七海時期,行政院或是“總統(tǒng)府”都會派專員,固定每個月把他的月俸、眷糧等一些生活日用品和經費,送到官邸給蔣方良簽收。然而大家都知道,中國人逢年過節(jié)都有送禮的習慣,在他主政時期.他一再強調,要革除送禮浪費的惡習,所以,他是極力反對公務人員或是民間送禮的。
可是,在現(xiàn)時社會當中,送禮好像早已是一種約定俗成的東西,一時半刻的時間內沒有辦法徹底革除,但是,他不能禁絕別人送禮,他卻做到了自己不收受任何禮品與饋贈的基本原則。
如果,他的辦公室收到了任何的禮品,諸如外國朋友送的高貴禮物、金門酒廠固定送給經國先生的高級金門高粱酒,全部都在年終舉辦一個全體員工(他自己除外)摸彩大會,把所有的禮品提供大家摸彩同樂。記得有一年,有一位憲兵抽到大獎,是一塊勞力士金表,那位憲兵抽到獎簡直高興得不得了,可是,蔣經國自己到死為止,手上都還是戴著一塊普通的石英表。
一絲不茍,是蔣經國從贛南當專員以來,就養(yǎng)成的一種習慣,這方面是任何人都不容置疑的。
政治性格是怎么形成的?
從整體來看經國先生的政治性格,我覺得他之所以和老先生截然不同,是因為他獨特的成長背景因素,這些是不容忽視的,到底有哪些背景因素呢?
第一,蔣經國早年在蘇聯(lián)的生活經驗
我們要知道的,他早年在蘇聯(lián),特別是在二次大戰(zhàn)正式爆發(fā)前,中蘇關系并不好的那個階段,因為家世背景,備受蘇聯(lián)共產黨的迫害,生活非常艱苦。在那樣的艱苦環(huán)境中求生存,當然要有一套生存哲學,這套生存哲學的養(yǎng)成,對他后來的人格發(fā)展,乃至生活方式,都造成了相當程度的制約作用。
第二,蔣經國早年曾是蘇聯(lián)共產黨黨員
共產黨講的是唯物主義,在思維方式上,講究的是唯物辯證法,他的意識形態(tài)是不是受到這套辯證法則的制約?這是一個非常值得推敲的問題。當然,在共產黨的生活環(huán)境里面,要懂得利用階級斗爭和階級矛盾,在夾縫中求生存。蔣經國在蘇聯(lián)的時期,剛好是蘇聯(lián)搞這一套東西最厲害的時候。他們那個年代的人,對人生乃至政治都有他們的一套思維邏輯,是這一代人不能輕易了解的。
第三,老先生的刻意培植
最早,老先生曾答應讓蔣經國這個兒子去遠方的蘇聯(lián),除了政治上的考慮之外,當然最大的原因也是為了培植蔣經國,將來能夠獨當一面,或者繼承衣缽,后來既然回來了,當然更要好好栽培一番,要不是國民黨撤退到臺灣來,憑蔣經國在國民黨黨政軍內部的資歷,要想那么快就躥起來,簡直就是天方夜譚。因此,國民黨遷臺,無疑也是蔣經國得以更快繼承大統(tǒng)的契機。
在蔣經國繼承法統(tǒng)之前,老先生當然給了蔣經國最好的一些學習機會,讓他懂得去操作國民黨的黨政軍這臺大機器,并且了解在操作過程中的一些訣竅和技巧,讓他能夠更得心應手地去掌控這個政權。
由于,老先生在釋放他的權力之初,是先把國民黨引以為豪的情治系統(tǒng)的這股力量交給蔣經國,他在情治系統(tǒng)這個圈子里浸淫了那么長的時間,當然在個性和作風上,多多少少會受到一些影響。
綜上而言,他的雙重性格、神秘性格、翻臉無情、威權性格等等,以現(xiàn)在的眼光去看,固然已經顯得有些格格不入,可是畢竟當時的時空背景不一樣,何況,他年輕時代乃至他家庭背景,也和外人不同,特殊的主客觀條件,特殊的個人際遇,當然會塑造出特殊的性格,這是毋庸置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