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高考向何處去
高考指揮棒大概是天底下最有權威的“棍子”了,它不僅指揮著高中,還指揮著初中、小學,甚至幼兒園。小學生中流傳著這樣一首歌謠:“上學真苦惱,書包壓彎腰,睡得遲,起得早,功課沒完又沒了。背起炸藥包,我要炸學校?!贝蠖鄶?shù)老百姓認為我國以高考為核心的教育制度是失敗的。1977年當面向鄧小平呼吁恢復高考的湖北大學的查教授說,如果看到現(xiàn)在這樣的高考,我寧可不主張大學招生考試!
2005年第10期本刊隆重推出女作家舒云的報告文學力作《高考殤》,意在引起全民族和全社會的強烈關注和高度重視,我們想請廣大讀者思考這樣的一些問題:對現(xiàn)行高考制度,您如何評價,您滿意嗎?為什么不滿意?如果不滿意,您覺得現(xiàn)行高考制度應該如何改?無論您是現(xiàn)行高考制度的受害者還是受益者,無論您對現(xiàn)行高考制度是怨恨還是褒獎、抨擊還是贊賞,無論您是善意建議還是全盤否定,我們都懇請您以切身的經(jīng)歷和感受或這些年來對高考制度的所見所聞所思所想,談談您的真實看法和建議。文章不要求面面俱到,只要求從某一角度切入,寫出自己的真情實感,或生動或犀利,或感性或理性,或猛烈抨擊或善意建議。字數(shù)在2000字左右為宜,最長不要超過3000字。來稿請寄:100031北京前門西大街97號《北京文學》(精彩閱讀)編輯部收,請在信封左下角注明“高考改革討論”字樣。從今年第1期起我刊特辟出專版開展“中國高考向何處去”大討論,將陸續(xù)選登各界讀者優(yōu)秀來稿,敬請關注,并歡迎各界讀者踴躍賜稿。
——本刊編輯部
我的孩子是2005屆高考的勝出者,但是我依然說我們是現(xiàn)行高考的受害者。因為在應試教育的狂潮巨流中,很難有更完整的自我和更個性化的行為。
我的孩子是2005屆高考的勝出者,但是我依然說我們是現(xiàn)行高考的受害者。因為在應試教育的狂潮巨流中,很難有更完整的自我和更個性化的行為。
我對現(xiàn)行高考的幾點感嘆是:
首先是現(xiàn)行高考下的學習太遭罪!12年馬拉松般的苦役,童年在補習班的輪轉中喘息,青春在題海書山中掙扎。要說80年代以后出生的獨生子女怎么怎么受寵,多么多么嬌貴,誰都不否認,但是在高考這事上,我們的寵兒和嬌娃們可是遭了大罪了。我們這個民族這是在干什么呢?世界通行的定理、公式難道在我們中國有什么不同嗎?顯然,我們這種學習的過程是不正常的。不僅如此,這種瘋狂玩命的學習行為導致的是痛恨厭惡學習的心理。多少考生考后把書本撕得粉碎,又踏在腳下。而這與現(xiàn)代社會生活崇尚快樂學習、自覺學習、終身學習的心態(tài)和理念又是背道而馳的。
另一個感嘆是現(xiàn)行高考下的學習其技術層面的成分太大,尤其是語文。作為課時最多、最受重視的語文,我不知道用什么來形容她了。我用她而不是用它做代詞,是我覺得語文更像一位母親。在我看來,本來應該是教人以見識、育人以心智、啟人以靈性、示人以美好的母親,卻成了扼殺人的靈性泯滅人的才情,既死教條又不得要領,讓眾多的學子厭惡痛恨又奈何不得,被其折磨得焦頭爛額的這么一個挺無賴又挺霸道的家伙。我們的語文教育已經(jīng)走入了一個荒誕的境地。其他科類呢,相對來說好一些,但也更多地處于技術層面上。我們總是在做題,總是在訓練。會解題還不行,還要求解題速度。我們的學生做題常常不是以千計而是以萬計了。但我要說,我們這樣過于重視技能、技巧、技法的教育對人才培養(yǎng)只能是一個低層次。我想,教育更是一門藝術,顯然,我們的教育被高考弄得太偏狹了。我們的教育除了培養(yǎng)能手,能不能也為培養(yǎng)大師提供些可能呢?
再一個感嘆是高考結果。不可否認,有很多杰出的人才從高考中勝出。但是,現(xiàn)行高考游戲的成分還是很大的,考出來的不全是真才實學,尤其是語文成績。在高考中,素養(yǎng)是相對的,一個有深厚語文功底的考生好像并不比一個一知半解的考生高幾分,而游戲規(guī)則是絕對的,一個不懂規(guī)則的人肯定要一敗涂地的。我們的高考時常開這樣的玩笑:我們比賽誰跑得快,而比賽的勝出者并不是跑得快的人而是適應游戲規(guī)則的人。而更多的悲哀也就由此產生:我們的更多努力不是研究跑而是研究規(guī)則。這樣我們的教學中大規(guī)模的解題訓練便有了更大的戰(zhàn)場。其他科也都在施展著投機的本領,猜題,押題,模擬,唯恐不及。出題與被考者之間的較量一再地升級,而兩者較量的平臺卻是搭建在游戲規(guī)則的默契之上的。當然考完就萬事大吉,哪怕背的是什么自己也不知其所以然,哪怕考前昏天黑地考完就忘。有諷刺意味的是:我們的教育在人文園地幾近荒蕪的情況下,我們的科技園區(qū)卻也并沒有多少驕人的果實。那中國話我們的學生總該說得頂呱呱吧,不是。我有一個發(fā)現(xiàn):我們國內產品的說明書的文字幾乎都有毛病,這其中不乏非常知名的品牌。我時常是在看兩遍三遍也弄不明白的情況下,就研究起原因來。哦,原來這句沒賓語,這句動賓搭配不當,這幾句又邏輯關系混亂……時常是幾種錯誤糾纏在一起,這可比我們讓考生改錯的考題的錯誤大多了!我想,這些知名產品做這類重要的事情一定不會隨便找一個人,很可能做這些的就是我們的大學生。那么我就想,一方面,我們對文法的訓練已經(jīng)到了吹毛求疵的境地,高考中讓考生改錯的考題連科班教授都看不出來,一方面,又是這種忍俊不禁的文法錯誤的處處可見。這不是開玩笑嗎!
高考一定要改革,非改革不可。但高考還不能取消,起碼在一個相當長的時期內。因為取消后的弊端會更大。也許有一天我們的高考會與世界理念及模式接軌,但在中間這一段時期,我們還要探索出一條適合我們自己的路。這就是高考與素質教育接軌的路,這條路不會遙不可及吧?
我以為,高考改革就是高考以教育為本,變教育圍繞高考為高考圍繞教育。而高考改革首先就要從語文下手。下面更多地對語文提出我的幾點看法和建議:
基礎知識不要吹毛求疵,但面要廣,題量不妨大些??记耙膊槐禺嫹秶?,出大綱,就是撒網(wǎng)式考,考的就是素養(yǎng),考生用不著大量做題,學什么樣就是什么樣。
盡量不出選擇題,讓考生直接回答提問。因為選擇題容易拿相近的答案來障眼,讓考生被更多的東西分散注意力和腦力。也容易導致學生平時在適應題路子上進行大量解題訓練。
閱讀理解是最讓考生如履薄冰的地帶,有種生死未卜的感覺。因為所謂的標準答案都是很想當然的,很自以為是的東西。對于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東西,我們不要總是力圖讓別人做一、二、三的機械回答??忌鷳撚袕椥愿蟮幕卮鹂臻g,不可設絕對的“標準答案”。這一項的考試某種程度上也多余,難道不進行這一項的訓練我們的學生就不會看別人的文章了嗎?
作文是最能體現(xiàn)一個人人文素養(yǎng)和語文素養(yǎng)的一項。作文應加大分值,以至達到一半的分值。作文的評判標準也要拉開檔次,不能考生的分數(shù)都在43~48之間。作文的時間也不能只給那么一點。我們應該知道,四五十分鐘,對一個題目要么考慮不透倉促寫就,要么考慮成熟時間也到了。你讓我們的考生怎么發(fā)揮潛力和施展才華呢?
出題不要被某幾個人壟斷,應該有專門的出題公司運作,每次高考后都對考題進行研討??碱}出籠之前,專門另有一套讓漢語專業(yè)的教授及中學特級教師做一做,如果他們達不到90%的正確率就不要再拿來難為考生。
考題要規(guī)范,還要盡可能樸素,不繞彎子,不設陷阱,不似是而非,盡量不使考生在非考點上出錯。出題原則、出題方式、考試時間上,應該本著科學合理以人為本的思想。
無論哪一科的高考,能考出人的素養(yǎng)、能力、潛力、創(chuàng)新力,不用大量做題也能考好,不用耍小聰明投機也能考好,便是好的高考,成熟的高考。
權力應更多地下放給高校,考生也應該有參加多次考試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