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述/張長林 張順林 整理/林泉寶
一、遇明師學拳
河南濟源五龍口人李宗有先生(1916年、1997年)是李作智一支傳人之一,趙堡太極拳第十代宗師。李宗有光生一生與趙堡太極拳結緣,他留下的拳譜,比較全面地反映了趙堡太極拳的原貌。他留下的拳架與功法,也是目前較完整的,有大架、小架,發(fā)功架二套架子,兩儀九功,四象八法、二十四捶、七十二擒拿手,三百六十單元手、拳藝八法等等十余種之多。
1933年李宗有先生跟隨其伯父到山西太原以打鐵為生,工作之余和幾個年輕人在一起習武練拳,李先生練就了一身好功夫、1938年在太原做生意的河南人成立了同鄉(xiāng)會。同鄉(xiāng)會聘請河南溫縣趙堡鎮(zhèn)趙堡村年近七旬的趙振緒為武術教師。大家不知趙老師武功高深,就讓趙老師表演一下。趙老師和他的大徒弟李再亮(李再亮也是河南溫縣趙堡鎮(zhèn)人)各搬來一個一百多斤重的打鐵砧子,在上面站定,打了一趟太極拳,腳沒有離開鐵砧子,眾人叫絕。李先生亦感驚奇,當下拜趙振緒為師,方知趙打得是趙堡太極拳。
趙老師的師傅叫李作智,是他的遠房親戚。當年李作智師傅在趙堡鎮(zhèn)跟陳青平老師學拳時,就借住在趙振緒家里。趙老師講,李作智師博武藝高強,功力非凡,與同門師兄弟切磋武藝,不直接搭手,而是分別站在八仙桌兩邊,在桌面上運用內勁比試。有一次他見師傅與另一名師李景彥比手,兩人四手把桌子粘起離地半尺有余,今觀者驚嘆不已。
二、研拳不止
1945年,李宗有先生落腳陜西咸陽,以刻圖章為生。1956年,李先生被選為咸陽工藝美術社社長,他老伴及兩個子女依舊在四川成都居住。李先生工作之余,以練趙堡太汲舉為樂,但練拳不公開。
李宗有先生是太極拳高手,高就高在李宗有無生對趙堡人極拳理論的研究上,在研究中他花了大量的下人,關于拳譜、拳功,拳路寫了大量的文字,今已彌足珍貴,他對拳理。往往有獨到的見解。太極拳有“四兩撥千斤”之渭,李先生經常告訴我們,這“四兩”就是巧勁,就是比對方活。比對方輕,熟能生巧,巧能占先,巧就是膽、就是功,膽正功純,才能向披靡。在肘趙堡人極拳的研究中,他發(fā)現(xiàn)候春秀老師的趙堡太極成架從套路和拳理上和趙振緒老師傳下的二路小功架極為相似,侯老師拳論上有截取亂環(huán)法、意念折疊法,在趙老師傳下的拳藝八法中也有意念截取之法和意念化氣等等。他在對比研究中發(fā)現(xiàn)這些就是趙堡太極拳較為原始的功夫之一,這些功法很有價值,值得研究推廣。李宗有老師在研究中還發(fā)現(xiàn)趙振緒老師傳下的李仆智的三套架子有些動作是反著打的,李宗有兒生得出結論:第一種可能是李作智師傅是一個左撇子;第二種可能是陳青平老師根據(jù)弟子不同的特點教不同的套路,反映出李宗有先生對趙堡人極串研究之細。李宗有先生常常告訴我們,練拳架,正練熟了后,還要反著練,李先生還經常給我們表演反著練拳,他反練熟練程度不亞于正練,使我們從內心發(fā)出感嘆。
“文革”中,由于兒生歷史上的原因,加之他當社長時批評過一些工作不積極的人,這些人在運動中,借機泄私憤,揪山李先生進行批斗,逼著先生交門“四舊及反運動書籍”,當時先生無奈把很多字帖,拳譜都交了出去,惟有一本李作智手寫的《太極拳譜》沒有交出。他怕被別人發(fā)現(xiàn),把這木拳譜交給同單位的徒弟刑超凡,讓刑收藏。但未過多久,刑超凡因家庭山身也受到沖擊,自身難保,他心里害怕,又將此書交還先生、因為當時先生處境,為不讓此書遺失,故再次將拳譜交于另一徒弟賈振興,讓賈把拳譜帶往咸陽郊區(qū)老家掩藏。1967年,賈因故被單位開除。1969年先生得以平反,立即尋找賈振興索要拳譜,賈聲稱由于蓋房挖地叢,此譜失落不見了。先生一聽急了,但也無法。后來李先生覺得此事蹊蹺,又多次前去索要,未果。
1974年,李先生和侯春秀老師講起此譜,侯老師一聽十分驚訝,他早聽說趙堡太極拳有一本“內功秘籍”,想不到在李宗有先生這兒。侯老師讓率先生再去找,并說一定要找回來。后來先生找賈振興,打聽挖地基的幾個人,問誰見了,哪怕給些錢換回拳譜,賈說沒有人看見,找不回來了。此事我們也分析,很大可能是找不到了,外人不知此譜的珍貴。當年學拳,只是承襲自己老師的拳術,根本沒有研究太極文化的意識,也不理會傳承方面的事。先生雖然有這種意識,但串譜已失,除心中懊惱之外,又有什么辦法呢……
在這里我要說兩個問題:第一,李先生看重這本拳譜的原因,主要是此譜是李先生的老師趙振緒傳下來的,是李作智親筆書寫的,可以說是趙老師留給李先生惟一的留念。解放初,由于歷史原因,把他的老師趙振緒也牽扯了進去,李先生感到非常內疚,趙老師傳給他武術,又把拳譜傳給他,可見老師對他的信任和喜愛,他卻把趙老師牽連,使老師也受到傷害,感到對不住老師。這次又丟失拳譜,先生內心又一次受到很大刺激,后悔萬分,后先生雖然靠自己的記憶,補寫了大部分拳譜,但畢竟不是趙老師留下的李作智原本手抄拳譜了,這也是趙堡太極拳的一大損失。
第二,關于拳譜的內容。這本拳譜,我兄弟倆及師弟承恩,刑超凡等都見過,由于我們當初年輕,缺乏一種學習傳統(tǒng)和繼承傳統(tǒng)的文化意識,對拳譜沒有多加留意。現(xiàn)回憶主要內容有三方面:一是大功架、小功架、發(fā)功架三套架子;二是兩儀九功、四象八法,二十四捶、七十二擒拿手等十幾種功法;三是幾種器械套路,有太極劍一百三十六式,六路短棍,雙滾刀等拳術,李宗有先生不太喜歡器械,對棍術還有點興趣,他把棍變?yōu)樵鐭煷?長桿炯斗),出門拿上方便一點-他讓我給加上了兩桿,桿為厚壁不銹鋼管,兩頭銅鍋锏嘴,長一米二左右,每桿二十多斤。據(jù)先生講,當年他回家探親,在火車上碰上幾個小偷,他拿起煙袋鍋,震跑了那幾個肆無忌憚的小子,被同車廂的乘客贊頌。先生現(xiàn)留下的拳譜雖說不是原件原貌,但也比較完整,我們幾個左生的徒弟及子侄將共同努力整理,使這支太極拳不致失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