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黛玉,感花落淚,對月傷懷,心中總似有著無限的悲涼與苦痛。
這樣一個嬌弱、美貌、多才的少女,她曾有多少追求呢?為了這個追求,她付出了什么,得到了什么?
的確,她的追求實現(xiàn)了,她得到了賈寶玉的一顆心。
但是,當她得到這顆心的時候,她的生命就結束了。
作為一名越劇演員,這次有幸扮演林黛玉這個人物,更有幸成為王文娟老師的弟子,感到非常高興。
為了演好林黛玉,我努力學習王文娟老師的教誨,賈府到“意綿綿靜日玉生香”是青梅竹馬階段。黛玉和的愛情萌生之前,一座由封建制度封建道德所樹立起來的魔障,已橫在他們之間了。從“林黛玉俏語謔嬌音”到“訴肺腑心迷話寶玉”是愛情試探階段,因為黛玉沒有金鎖,黛玉開始意識到橫在他們中間的魔障是什么,以言表的苦痛,藏著她對人生、幸福、理想的追求。
林黛玉在大觀園中的苦悶,大致來自三個方面。
一是對寶玉愛情的難以表達,以及這種難以表達的愛情受到種種有意或無意的阻礙和破壞所造成的苦悶。
二是投奔外祖母后,在大觀園優(yōu)越物質生活和孤獨的精神世界,使她產生的“寄人籬下”的苦悶。
三是極高的才情、品位和秉賦,決定了林黛玉有著超凡脫俗的理想追求,而這些追求對于一個深閨小姐來說是無法實現(xiàn)的,由此形成的苦悶。
這三種苦悶,交織纏繞在林黛玉的日常生活中、言談舉止中。即使是少見的戲謔玩笑中,’也有曲折細微的表露;而通常情況下,則常以愛情苦悶的方式表現(xiàn)出來。隨著情節(jié)的發(fā)展,這種苦悶到痛苦的程度不斷加深,加劇,直至悲劇不可避免地發(fā)生。
因此,除了寶黛愛情悲劇這條主線外,林黛玉的性格還有更多、更深層的內涵。我們可以從她對桃花、菊花、白海棠、柳絮等的寄寓中,《葬花吟》“未若錦囊收艷骨,一杯凈土掩風流。質本潔來還潔去,強于污淖陷渠溝”的詩詞中,以及《五美吟》的雅句中清晰地看到她對人和生命的珍視——做人,應有純潔的心靈和高貴的品格一切生命都應該得到生存的權力;人,應該受到尊重。
林黛玉不僅尊重自己的人格,而且尊重別人的人格。她把紫鵑視為自己的親姐妹,從不擺主人架子。對于香菱,她耐心地教字學詩;她對襲人,在開玩笑時管叫她嫂嫂。
林黛玉不僅是傷春悲秋,滿腔哀怨,愛情悲劇的當事者,而且是具有純潔心靈和好潔品格,擁有“互為知己”的愛情原則的行動者,還是“人”和“人性”的覺悟者。
作為一部中國古典名著,《紅樓夢》被包括越劇在內的各劇種搬上舞臺,都取得了極大的成功?!都t樓夢》的思想深度和藝術技巧,給演員提供了極多的思想營養(yǎng)和極大的藝術空間。
我愿我的林黛玉的舞臺藝術形象更完美、更豐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