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紀20年代,天文學家認識到,我們的太陽所在的銀河系,只不過是宇宙中無數(shù)星系中的一員?,F(xiàn)在由于科學家的不懈努力和第一流的望遠鏡技術(shù),已初步繪出了銀河系的疆域和結(jié)構(gòu)。這是一個具有幾千億顆星球、上千萬個黑洞和中心藏著一個暗黑的大主宰的大星系。
幾十年來,天文學家艱難地繪出了我們星系中的恒星位置,并試圖搞清它的結(jié)構(gòu)。我們現(xiàn)在知道,它有一個恒星密度很高的星系盤(銀盤),橫跨10萬光年,聚集了大量氣體和塵埃;一個寬達1.2萬光年的星球凸出群(或稱核球),它從盤面向兩側(cè)伸出,就像兩個煎蛋背靠背地貼在一起;一個擁有稀疏星球和球狀星團的暗的球狀暈。它們都在銀河系內(nèi)運行??偟膩碚f,它至少含有2500億顆星球,而其總的跨度約有30萬光年。
銀河系這幅地圖的展開,始于1923年,當時美國天文學家第一次測量河外星系。此后的觀測表明,我們銀河系含有明亮的旋臂,那里密集著在銀盤中繞行的恒星、遠看過去就像一個大車輪。如此巨大的漩渦星系是少有的,宇宙中大部分的星系是呈橢圓狀的小星系,我們這個卻是雄偉的。
不過我們在此描繪的銀河系圖,還是雜湊的。我們關于它的結(jié)構(gòu)的知識,實在少得可憐,其中很大一個原因,在于銀暈是暗的,無法看清。
旋動著的臂
銀河系具有旋臂結(jié)構(gòu),臂中燃點著年輕恒星,它們在銀盤中復雜地繞行。但這種旋臂的形狀,并不反映恒星運動的路線,它們實際上是以圓形軌道繞著銀河中心(銀芯)運動。
那為何會出現(xiàn)旋臂這樣的結(jié)構(gòu)呢?科學家說,這緣于密度波的壓力干擾。繞行著的星球和氣體,它們會周期性進入螺線形的壓力波。這個波從銀芯伸展到銀盤邊;這個波擠壓著氣體,從而激發(fā)了大量的明亮新星。不過目前還搞不清楚,這個密度波起源于何處?
我們身在銀河,卻很難看清它的螺旋形模型,因為銀河系是以銀、盤的側(cè)邊對著我們,此外,塵埃阻礙了我們的大部分視線。天文學家盡其可能,繪出了旋臂中亮星的位置,而射電望遠鏡則“看”到了那里的壓縮氫云。就這樣,他們探測了四條主要的臂(盾牌座南十字座臂、人馬座船底座臂、莫仙座臂和外臂)。
2003年末,澳大利亞格立費茲小組稱,他們發(fā)現(xiàn)了別的一條臂,那是一條長約7.7萬光年的濃密氫的弧線,沿著銀河系的邊緣飛奔。
恰好的位置
太陽系處在一個平靜的區(qū)域,離銀芯2.6萬光年,富有化學物質(zhì),沒有鄰居的麻煩??茖W家說,為了生命能在行星上演進,這需要不少比氫、氦更重的元素,以構(gòu)成具有不同生物學功能的分子。而這些重元素豐度,是朝著銀芯方向遞讓的,故行星系統(tǒng)不能離銀芯太遠;另一方面,先進生命要花上幾十億年的進化時間,故這個區(qū)域必須離銀芯足夠遠,以避免被猛烈的超新星爆炸所毀,而銀芯近旁卻是超新星的多發(fā)地。
澳大利亞的立乃惠勿天文小組2005年宣稱,在銀河系中可居住的區(qū)域很狹小,據(jù)他們的計算,先進生命也許只能在離銀芯2.2萬~3萬先年的這一狹長地帶生存,這大致上是銀盤面積的1/10。
大量黑洞
毋庸贅言,銀河系中最古怪的住房就是黑洞。當一個大質(zhì)量恒星,以超新星爆發(fā)終其一生時,它將留下一個3倍(或更大)太陽質(zhì)量的芯核部分,沒有任何力量能阻止其繼續(xù)引力塌縮而變成黑洞。它的引力場是如此強烈,以致光線都無法從中逃出,故謂之黑洞。典型的如,每個世紀有一到兩個超新星爆發(fā),而其中大部分都會形成黑洞,因而估計在銀河系中有1000萬個黑洞。
但我們?nèi)绾文軓囊黄谥锌吹剿拇嬖?黑洞或單個或以雙星系的形式存在,它都將吸引四周的物質(zhì)而在其周圍形成一吸積盤。隨著盤中物質(zhì)從外向中心(黑洞)旋入時,其速度、溫度越來越高,最終這些物質(zhì)散發(fā)出X射線。20世紀70年代,X射線望遠鏡的發(fā)射,天文學家第一個點出的黑洞候選者,是一個雙星系天鵝座X-1,它離我們8000光年。由于它的x射線輻射以及其亮星的微微擺動,說明亮星還有一顆暗伴星,其質(zhì)量至少是太陽的7倍。這顆伴星是如此之重,又是如此之暗,非黑洞莫屬。
據(jù)NASA切逐拉天文臺的觀測,有幾萬顆密實的天體,在銀河系的中間部位打轉(zhuǎn),其中的大部分是黑洞。理論預言,較大的黑洞,經(jīng)幾十億年將逐漸地沉入到銀芯,而在這一過程中,它們將把小質(zhì)量恒星向外推出。
巨怪的活動
觀測中心區(qū)域繞行的恒星速度,可看出銀芯中有一超大黑洞,其質(zhì)量約為300萬個太陽。其引力是如此強烈,在橫跨150千米的黑洞勢力范圍之內(nèi),光線都無法逸出。
天文學家發(fā)現(xiàn),幾乎所有的大星系都是超大黑洞(這些黑洞的起源尚不清楚)。星球、氣體、塵埃盤旋著奔向這些巨型黑洞,它們邊走邊輻射,這就會點亮“活動星系”,在整個波段上提供能量。奇怪的是,我們這個超大黑洞卻十分平靜,盡管有大量的物質(zhì)被其吞沒。莫斯科空間研究所的萊勿尼·賽說:“在其他星系,經(jīng)??赡芸吹奖任覀兞?億倍的黑洞?!?006年初,萊氏說,他們已找到證據(jù),說明我們這個黑洞的虛弱,只不過是短暫狀態(tài)。僅350年前,從地球上看去,它的亮度就是現(xiàn)在的1/6倍。據(jù)天文衛(wèi)星的觀測,在2003年有一塊距黑洞350光年處的氫云(人馬座2),輻射出極高能X射線。對此,唯一可能的解釋是,約在350年前,銀芯黑洞放射出十分明亮(短波上)的輻射,經(jīng)350年的奔馳而到達B2星云,而今我們看到B2星云閃爍著X射線。銀河系現(xiàn)在處于相對平靜的狀態(tài),但對一個活動星系來說,它可能將來再一次爆發(fā),至于什么時候,誰也不知道。
巨 星
比太陽大幾千倍的星球是稀有的。2006年1月,亞利桑那洛惠爾天文臺宣稱,他們探測到四個最大的星球(KW人馬座、V345仙王座、KY天鵝座和MA仙王座)。測量了它們的亮度和溫度,根據(jù)理論模型計算了它們的尺度,結(jié)果是太陽直徑的1500倍。這些星球約有1000萬歲,它們可能在百萬年內(nèi)把自己炸成碎片。
這四顆星的質(zhì)量皆為太陽的25倍,絕非本星系中最重的星球,最重的有150倍。我們比較了解的一顆是ETA。船底座,為太陽的120倍。它內(nèi)部核反應所產(chǎn)生的輻射十分強烈,其外向壓力足可把近旁星體推開,因此,它也極度不穩(wěn)定,其亮度在幾年或十幾年內(nèi)就有激烈變化。天文學家在19世紀曾目擊了它的爆炸,但不知什么原因它仍活著。不過用不了多久,也許在10萬年內(nèi),它將炸得粉身碎骨。
總的說來,巨星都是短命的。
不清楚的開始
銀河系如何形成?這是一個很難回答的問題。銀河系中最老的恒星已有130億年的壽命,也即在創(chuàng)生大爆炸(137億年前)后不到10億年的時刻,它們就出世了。但理論家迄今對宇宙物質(zhì)公布和凝聚的細節(jié)還是不夠清楚。換言之,究竟先有星系再孵化它的恒星呢?還是先有恒星,然后它們再聚集成星系呢?
ESA有一個頗具雄心的計劃,其目的就是要揭開這個謎。他們擬于2010年發(fā)射一顆名為蓋婭的衛(wèi)星,要對銀河系中的10億顆星球做普查,即測量其位置、距離、速度和組成。完成這一普查后,將使天文學家以空前的精度,了解星球的年齡和其在銀河系中的運動軌跡。
神秘的暗暈
銀河系的大部分是看不見的,故很難了解其結(jié)構(gòu)。恒星的運動似乎受到巨大暗物質(zhì)的引力影響。這個暗邊包住了整個銀盤和銀芯,但能精確地繪出銀暈,它的寬度約有20萬光年。
它是由什么東西構(gòu)成的呢?首先,它含有一般物質(zhì),諸如暗到難以看出的恒星;此外,它還含有某種奇異物質(zhì),諸如WIMPS(弱相互作用重粒子),它們是完全不發(fā)光的。
若在太陽系中有這種暗物質(zhì),絕不會多的,否則,我們早誼測得它施加在行星上的引力,但很可能在我們地球上,吹拂著WNIPS的微風。因此,已有一些科學家在進行探測,不過迄今未有結(jié)果。
星系碰撞
星系處在不停的運動之中,它們之間的引力,往往把它們拉入到碰撞的路線。在星系發(fā)生碰撞時,它們的恒星一般不會相互碰上,因為恒星在星系中通常相隔3光年,但它們運行的軌道將因此發(fā)生改變;而星系中的云層,倒確實會出現(xiàn)碰撞,并在引力影響下產(chǎn)生塌縮,觸發(fā)新星的形成。
霍普金斯大學的華愛斯,研究了銀河系的合并史。她說,你只要關注星際間不協(xié)調(diào)的東西,諸如一大群星體以不同的方向朝鄰城飛去;又如,星球具有異常的化學組成;或者,星球的年齡與預期的不符,這樣,你就可找到線索。例如人馬座矮橢圓星系,它擁有300萬顆星球,它以250千米/秒的速度橫穿銀盤。又如,若從銀盤結(jié)構(gòu)來看,在遠古時期有一個更大合并者,嵌入銀河系的摩盤(由各種年齡的星球組成)之中,而來者卻是一個僅含老年星的厚盤;類似地,銀河系吞食了另一同類,其尺寸約為銀河系的1/10。這些入侵事件約發(fā)生在10億年前。
看來最近將不該發(fā)生這類事件,雖然有十幾個矮星系在銀暈中運行,但這種狀態(tài)還會持續(xù)10億年,因為它們的引力太小。把握較少的倒是較大星云的命運,如大、小麥哲倫星云。其實,銀河系早把它們的星球拉了出來,不過在銀河系遭到其生命中最大打擊之前,它們還沒有時間跟銀河系完全合并。
在我們鄰近的40個~50個星系中,只有仙女星系的尺寸可與銀河匹敵,它跟我們保持著2.2億光年的安全距離。但隨著它們的運動,這兩者之間的空隙,正以每秒130千米的速度在縮小。由于兩者以50萬千米/小時的相對速度在接近,經(jīng)30億年,這兩顆巨星將相互進入對方的區(qū)域。加拿大的達賓斯基在超級電腦上模擬了這一碰撞,他說,10億年后,這兩個星系將搖擺著通過對方的區(qū)域。在形成一個無定形的橢圓星系之前,拉穿一長串星球,并且相互破壞對方的結(jié)構(gòu)。這時,一直明亮的太陽將地球烤成一個無生命的行星,而土星的月亮(泰坦)將溫暖到適于生命生存。不論是誰,若太陽系中還有活著的居住者,他們將看到仙女星系臨近時的奇觀。
太陽系的最終命運還不太清楚,它可能隨著一批星球奔入星際空間,或者處在合并星系亂哄哄的中心,那里被壓縮的氣體將強有力地觸發(fā)新星的形成。夜空將因燃燒著新星和星球爆炸,而變得明亮。唯一能確定的是,銀河系和仙女星系美麗的旋臂將消失,雖然橢圓星系比之于旋渦星系的大旋臂,在外觀上較難看,但是內(nèi)在的星球卻有更復雜、有趣的軌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