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我已在教育戰(zhàn)線上辛勤耕耘了13個春秋。這13年來,我從一名懵懂的年輕教師,成長為教學能手、教學骨干,這一路的收獲、一路的成長,都與《黑龍江教育》有著不解之緣。
初為人師,初登講壇,一切都是那樣的陌生,面對學生我顯得無奈講解一道簡單的數(shù)學題,我卻束手無策,一篇淺顯的童話故事,我卻無從下手;40分鐘的一節(jié)課,常常是無所事事,草草收場。我也深知,教學內容學生沒有探究清楚、明白,但不知該如何使自己的課堂精彩些,又該如何使學生學得輕松,學得愉快。當時的我就是有這樣一種感覺——講課真難呀,說句心里話,我當時真是怕講課,更怕出公開課。
回到家里,我便把自己的苦衷告訴了已有30年教齡的爸爸。爸爸沒有言語,只是把一摞《黑龍江教育》送給我,說:“30年來,因為有了她的幫忙,才成就了我教育生涯的輝煌??纯窗桑瑢δ憧隙〞袔椭??!?/p>
自那以后,每當閑暇的時候,我便翻看這些雜志,書中那一篇篇精彩文章指導著我工作中的點點滴滴,書中那一個個鮮活的案例,讓我在教學中應用自如。終于,孩子們綻開了久違的笑臉,課堂上恢復了他們的天真與活力,課堂變成了他們探究知識的殿堂。至此,我便找到了工作中的航標燈,有了她的指引,我少走了許多彎路?!逗邶埥逃烦蔀槲疑钪姓嬲木袷臣Z。每期雜志到來,我都會如饑似渴地讀著每一頁,甚至每一個字。在她的字里行間飽含著知識的瓊漿。
記得那是一個學期初,學校要組織公開課競賽,我便暗下決心·這一次,我一定要一鳴驚人。于是我起早貪晚,認真閱讀《黑龍江教育》中的每一個教學案例、紀實,試著以他人之長,補己之短,從中悉心揣摩他人課堂中的語言藝術,教學方法,哪怕是點滴的收獲對于我來說都是受益匪淺。清楚地記得,我那次講的是《長城》一文,從導入環(huán)節(jié)的設計,段與段之間的過渡銜接,到課文中字、詞、句的理解剖析,我都設計得恰到好處,無懈可擊。
結果,那一次競賽我獲得了全校第一名,當時的心情是激動、興奮、慶幸
如今,《黑龍江教育》已伴隨我走過了十幾載春秋。雖然幾經搬家,淘汰了許多東西,但是《黑龍江教育》我卻一本也舍不得丟棄。雜志一本本增多,我也一年年長大。謝謝你伴我走過昨天,走在今天,走向明天。人生之路有你,風景美不勝收。
(作者單位:望奎縣第二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