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12月14日,美國短跑名將蒙哥馬利宣布退役。
事情起因于體育仲裁法庭給他的因為服用興奮劑而被禁賽兩年的處罰通知。蒙哥馬利曾經(jīng)威脅說,如果他受到兩年禁賽的處罰,他就退役,現(xiàn)在他兌現(xiàn)了諾言。
但引起更大轟動的是海灣協(xié)作實驗室(縮寫簡稱為巴爾科公司.BALCO)提供給蒙哥馬利的“專用興奮劑”,因為此藥很“干凈、查無對證”。事實上,美國反興奮劑機構USADA在2003年6月就收到了關于“此藥”的檢舉信,“許多美國田徑選手在偷偷使用一種常規(guī)藥檢無法測出的新型興奮劑?!彪S信還附著一個裝有這種興奮劑的針管。
USADA在對針管進行檢測后認定,這確實是一種未知的、極具隱蔽性的興奮劑,并把這種興奮劑定名為THG。THG是英文Ietrahy—drogestrinone的縮寫,它是國際奧委會明令禁止使用的一種合成代謝類固醇的“變種”,也就是我們所說的基因興奮劑。
何謂基因興奮劑
基因興奮劑就是通過改良遺傳學成分,使肌體產(chǎn)生更多激素、蛋白和其他天然物質(zhì),從而增進人類的運動能力。
新世紀開啟之初,全世界都為破譯人類遺傳密碼感到無比興奮。當時,科學家和傳媒給人類勾勒出更為美好的明天基因技術的發(fā)展將促使人類生命科學攀登新高峰,許多基因藥物也將應運而生,人類以往感到束手無策的遺傳疾病,出現(xiàn)了治愈的希望。
與以往相同,高科技領先的美國再次成為基因興奮劑的發(fā)源地。早在1999年,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教授詹姆斯·威爾遜帶領研究人員為了治療腎病,將一種EPO基因成功地植入猴子大腿肌肉中,并且?guī)椭镒泳S持穩(wěn)定的紅細胞供應,開創(chuàng)了利用基因技術治療疾病和增強動物能力的先河。 2003年.澳大利亞悉尼兒童醫(yī)院的科學家發(fā)現(xiàn),短跑選手體內(nèi)含有更多的ACTN3相關的R等位基因.而長跑選手體內(nèi)含有更多的ACTN3相關的X等位基因。如果ACTN的轉基因法獲得成功,將相關基因注入運動員體內(nèi)的話,無論是短跑還是長跑運動員的成績都將大幅度提高。
2004年,美國賓州大學教授斯威尼宣布,基因興奮劑從理論到實踐的工作基本上完成。為了通過基因療法幫助那些因為衰老或者疾病造成肌肉營養(yǎng)不良的病人.斯威尼等人進行了大量的研究。1997年,斯威尼和哈佛大學科學家羅森塔爾開始利用胰島素生長因子—1(FG-1)進行改變肌肉功能的嘗試。他們選擇了轉基因技術常用的腺相病毒(AAV)作為載體,使其攜帶上只在骨骼肌中產(chǎn)生IGF-1合成基因。當腺相病毒一胰島素生長因子被注入幼年小鼠的肌肉之后,其肌肉能力增強了15%到30%。與此同時.中年小鼠注射同樣物質(zhì)之后,它們年老時肌肉不再衰弱。
斯威尼教授的研究震驚了世界,電話應接不暇。大量的電話來自“病急亂投醫(yī)”的病人,然而,相當一部分電話和電子郵件來自運動員。因為,斯威尼等人的研究結果等于告知運動員,基因興奮劑的產(chǎn)物可能存在于肌肉當中,通過驗血或者尿樣全都難以檢測出來。斯威尼等人的研究結果還證明,如果健康的運動員接受了胰島素生長因子的基因肌肉注射,再接受訓練,肌肉會更加強壯,效果會更加持久,肌肉損傷會更加容易克服。
基因興奮劑“個性”突出
與以往的興奮劑相比.基因興奮劑顯得“個性”十分突出,服用它的運動員可在很短時間內(nèi)就取得運動成績上的飛速突破,但另一方面卻有可能給運動員生命帶來大麻煩。
使用基因興奮劑可以大幅提高運動員的競賽成績,進而造就出一大批超人運動員。瑞典著名科學家薩爾丁教授在世界反興奮劑署(WADA)研究基因興奮劑的緊急會議上說,注入增強肌肉基因的標槍運動員可以輕易打破98.48米的世界紀錄(自從國際田聯(lián)進行標槍改革之后,98.48米的世界紀錄已經(jīng)成為可望不可及的紀錄)。將促進血紅細胞增長素的基因注入馬拉松運動員體內(nèi),將會有許許多多運動員在兩小時之內(nèi)完成馬拉松比賽。美國《紐約時報》的文章也提出,使用基因興奮劑的運動員將來在6秒之內(nèi)跑完百米不在話下。
運動員使用興奮劑的最終目標是獲得名利,為運動員制造違禁藥物的科學家和制藥制造公司也是為了名利,而基因興奮劑恰恰為雙方提供了獲得巨大利益的機會?;蚩茖W發(fā)展到今天,制造基因興奮劑不再是高不可攀。世界著名轉基因權威弗萊德曼透露,建立一個制造基因興奮劑的實驗室啟動資金只需幾百萬美元,加上擁有研究生學歷的科技人員就可以開始運作了。買主不愁,愿意花上10萬美元購買基因興奮劑而獲得奧運金牌或者創(chuàng)造世界紀錄的運動員大有人在。
當然,與過去的興奮劑相同,基因興奮劑將給使用者帶來巨大危害。醫(yī)學家認為,基因興奮劑可以導致運動員出現(xiàn)水腫。顱內(nèi)壓升高,糖耐量異常、甚至會導致白血病和肝癌。美國
哈佛大學教授克里斯托弗·埃文斯告誡說:“運動員必須小心一點?;蚺d奮劑還可能是腫瘤的生長因子,搞不好運動員雖贏得一枚金牌,但是同時卻染上了癌癥?!庇短┪钍繄蟆纷罱赋?,英國職業(yè)摔跤運動員格雷羅和美國短跑女明星格利菲斯·喬伊納都是在38歲的大好年華失去了性命,這不啻是對于渴望使用基因興奮劑的運動員的警告。
競技體育的人為異化
商業(yè)化程度越深,體育運動原有的“公平”競賽精神受到的沖擊越大。為了獲得更多的利益,許多運動員不惜以犧牲自身健康為代價服用興奮劑。
現(xiàn)代科學研究證明,人類的運動能力基本上還是有極限的,從人類能力來看.上個世紀80年代,現(xiàn)代體育基本上達到了極限。運動員只能在改進運動工具和使用藥物方面下功夫。
違禁藥物的研制需要相當高的科學水平和財力,只有歐美發(fā)達國家才有這樣的能力。從1988年漢城奧運會加拿大的本·約翰遜使用禁藥打破百米世界紀錄的20多年來,打破百米世界紀錄和獲得奧運金牌的男子百米運動員大多被揭發(fā)出使用了禁藥,如約翰遜、英國的錢伯斯、老將克里斯蒂和蒙哥馬利等人。
然而,基因興奮劑的出現(xiàn)導致了更多 國家和更多運動員興趣盎然地去接受。去年,澳大利亞政府研究利用尖端基因技術“設計”尖子運動員。據(jù)悉,澳大利亞科學家已經(jīng)發(fā)現(xiàn)了與力量和耐力有關的“頂級基因”。而且,澳大利亞有關部門對于這種基因技術打算開綠燈。澳大利亞法律改革委員會負責人韋斯布羅特居然公開表示:“基因科技的進步確實可以用來造就下一代超級體育明星。”
日本名古屋大學綜合保健科學中心的押田芳治教授發(fā)現(xiàn)了與馬拉松等長跑項目選手耐力相關的基因類型。有報道說.這位教授領導的小組收集了日本大企業(yè)和大學所屬的182名運動員的細胞,以研究在人體內(nèi)控制合成肌肉運動能力物質(zhì)的基因。押田芳治認為,利用他們的研究成果,制造出一個鼎盛時期的卡爾·劉易斯并非不可能。
體育明星和教練經(jīng)常說,“功夫在場外”。意思是說競技賽場上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場外的刻苦訓練?,F(xiàn)在,這句名言改變了,“功夫在實驗室”更為恰如其分。本來為了增進人們健康的競技體育,在名利的誘惑下,不是依靠運動才能,而是依靠基因興奮劑這樣的違禁藥物來創(chuàng)造紀錄,這種異化對于競技體育的未來兇多吉少。
如何反基因興奮劑
雅典奧運會之后,科學家預測,沒有基因興奮劑介入的奧運會將成為歷史.而2004年雅典奧運會可能是最后一屆這樣的運動會。因此.2008年北京奧運會將面臨基因興奮劑的嚴峻挑戰(zhàn)。
如何防范興奮劑的“囂張”,最尷尬的地方莫過于.正當反興奮劑機構忙得不亦樂乎時,新一代興奮劑已經(jīng)在悄悄使用了??瘫∫稽c說,反興奮劑永遠只能被動地跟在興奮劑使用者的屁股后面!
傳統(tǒng)興奮劑還能通過尿檢呈陽性來辨別,而基因興奮劑是從增強人體天然細胞功能來發(fā)揮作用的,因此,到目前為止,對于基因興奮劑的唯一可用的檢測方法就是肌肉和組織切片檢查。但參加奧運會的選手不可能讓檢測人員切下一塊肉來進行檢測。
不過.荷蘭格洛寧根大學基因治療專家哈斯馬教授認為,只要在血樣蛋白分析技術方面取得突破性進展.就能夠將基因興奮劑“繩之以法”。
2003年10月份,在雅典舉行的國際奧委會醫(yī)學大會上,世界反興奮劑署的科學家就明確表示.他們將推出“反基因興奮劑”的檢測方法。世界反興奮劑專家,倫敦大學教授杰奧夫·古德斯皮恩克也表示,他們已經(jīng)研究出了檢測基因興奮劑的方法。中國興奮劑檢測中心負責人不久前明確表示.2008年北京奧運會上,基因興奮劑不僅是個嚴峻的挑戰(zhàn),而且也為中國提供了與基因興奮劑制造者進行較量的機會。由此可見,中國方面對于基因興奮劑的檢測成功充滿了信心。
國際奧委會主席羅格2005年12月5日在斯德哥爾摩發(fā)出呼吁,他希望世界反興奮劑署(WADA)盡快制訂出新規(guī)則,防止運動員通過基因興奮劑提高成績。對此,WADA基因興奮劑小組負責人弗里德曼說:“我對那些使用基因興奮劑的人的建議是,千萬不要認為自己不會被發(fā)覺。使用基因興奮劑來提高成績是一條非常危險的路。我們已經(jīng)準備把這條路堵死?!?/p>
基因興奮劑與反基因興奮劑,就好比是高新技術時代的雙手互搏,“一只手”為了“技藝精湛”而鋌而走險,而“另一只手”苦苦在后面尋求破解之策。
責編/馬玉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