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點點感受成長的喜悅
記者:開創(chuàng)一個新公司,是否感覺到很大的壓力?
王志東:我喜歡有壓力的工作,當然是良性的壓力。無論是產(chǎn)品的推廣,公司的人員擴充,都是一種壓力。壓力直接轉(zhuǎn)化為一種動力,而不會成為發(fā)展的阻力。對我來說,壓力不是考驗,也不是威脅,它給更大的反彈提供了一個能量釋放的機會。
記者:走出新浪,再重新開始,是什么在支撐著你,不言放棄?
王志東:是我的理想,一個人,有多少錢是幸福的,我不知道;但我知道,一個人,夢想成真的那一刻,你一定是幸福的。
一件事成功與否,要跟你的目標做對比,一個人幸福與否,要跟你的理想做對比。給自己設(shè)立一個不太容易的目標,然后一步步逼近,最后達到甚至超越,才會有一種成就感,滿足感和自豪感。
記者:這一次創(chuàng)業(yè),與從前有什么不同之處嗎?
王志東:這一次的創(chuàng)業(yè),對我來說,更成熟,更從容。從容是因為我的理性,從前,是特別迷茫的。那時候,一切都是靠摸索,因為你做的時候,對未來有過多的未知數(shù),你不知道會發(fā)生什么。很多東西都是原來沒有經(jīng)歷過的。合并、收購、上市,這些對我全都是新的,這個過程,不僅對你是陌生的,你周圍也沒有人知道。你甚至找不到一個老師,你只能摸著石頭過河。這個時候有一點誠惶誠恐的,要不斷地去學(xué)習(xí),不斷地判斷對與錯。
如果說,以前像探險,那現(xiàn)在就像是在旅游了。我已經(jīng)知道什么時候有風(fēng)險,我應(yīng)該怎么做。這時候我好像帶著“GPS”,帶著衛(wèi)星電話,這時候我不怕了。
從容是你對自己的信心,對未來的把握。對將來的近景和遠景都很了然,完全在按計劃在做。
記者:這個公司對你來說,是怎樣的一種感受呢?
王志東:我有兩小孩(會心地笑起來,一個做父親的難以掩飾的自豪和喜悅)。我看著他們一點點地成長,學(xué)會站了,走了,跑了,學(xué)會說話了,學(xué)會和你吵架了,而我一點點品味著這個成長 的過程;同樣,我看著我的公司一天天壯大,產(chǎn)品一天天成熟,感受著它一天天成長,是一種發(fā)至內(nèi)心的喜悅,這樣一種感覺過去我是沒有的。
我不會為某一個風(fēng)景停下來
記者:點擊科技公司從開創(chuàng)美國共同基金先河的Fidelity手中成功融資1300萬美元,這是不是點擊科技的一次“大躍進”呢?
王志東:其實,這些并不為過,因為點擊科技的起點比較高。起點高,不是指一開始來的人很多,資金有很多,而是我們整個團隊的經(jīng)驗非常豐富,立足點非常高,從策劃、技術(shù)、市場等各方面的資源比較多,從2001年開始創(chuàng)業(yè)以來,我們的節(jié)奏一直比較穩(wěn)。
記者:談?wù)勀愕乃俣扔^?
王志東:我的速度觀,就是一定要控制好速度。該快的時候就快,該慢的時候就慢。就像你開車一樣,上坡的時候,你的速度太快,發(fā)動機會燒的;拐彎的時候,你太快了就容易跑偏,會翻車的;路況好的時候,你不加速,會把機會損失掉。對于一個企業(yè)來說,最重要的是清楚自己什么時候該快,什么時候該慢。對于一個新手來說,可能沒有這個經(jīng)驗,他會一味地圖快,給投資帶來很大風(fēng)險;或者一味地保守,錯過很多機會。
點擊科技呢,就好像一個老車手了,相比從前,現(xiàn)在的路況要好很多了,唯一要注意的就是整個過程中不要麻痹大意。我們的這次融資也是水到渠成,我們的公司也是該加速的時候了,我們就把這個油加進來了,這樣公司的整體發(fā)展就有后勁了。
記者:你是如何衡量、評估自己事業(yè)的成功與否?
王志東:我評估事業(yè)的成就是看達沒達到我預(yù)期的目標,如果達到了就是成功的,所以這個期待值很重要。
比如,去登山,有的人會要一種征服的感覺;有的人喜歡欣賞沿途的風(fēng)光。那現(xiàn)在,我登上了這座山,又安全地下來了。我自己感覺很滿足,但很多人會覺得很遺憾,“好不容易上去了,怎么又下來了?”
其實就在上山的過程中,我已經(jīng)體會到足夠多,收獲的足夠了,我不會一直待在這山上。一直待下去,你就會感覺你的后半輩子沒有了。人不應(yīng)該總是在一個風(fēng)景上停留。有更好的風(fēng)景在前面等你呢。
賭博并不可怕
記者:年輕人創(chuàng)業(yè)時,有一種人是什么都不知道蒙著頭朝前走,另一種人是把什么都想好了,然后再去做,那么這兩種人哪一個更容易獲得成功呢?
王志東:肯定是前面那種。無知者無畏嘛。
記者:但這是不是一場賭博呢?
王志東:這就是一場賭博,對我來說,創(chuàng)業(yè)就是賭博,我一直都在賭博。創(chuàng)業(yè)有冒險的成分,但是你要理性地去賭。就是說,你明知道要輸?shù)臅r候別賭,第二,賭進去的時候,你要及時地反饋和調(diào)整,一看不行了,你要趕緊去調(diào)整。
我過去做的每件事,都是在“賭”。做中文平臺是和微軟在賭,別人都說你這是雞蛋碰石頭,可我們一賭就是13年;第二個是風(fēng)險投資,那時候中國人沒有人知道,而我去找,這不也是賭博嗎!后來和華潤合并,當時叫合并,其實是收購,我們以小吃大,把華潤收購,當時,如果我是學(xué)過投資的話,這個案子打死都不會做的,絕對不會做,風(fēng)險太大了,要命呢。把握不好就全扎進去了。當時就依照自己的判斷去做了,后來新浪上市也是一次賭。
我的血液中有賭的基因,別人形容說我是“大象”,比較穩(wěn),比較保守,其實我是該穩(wěn)的時候穩(wěn),該跑的時候就跑。我不會天天都去賭,我逮到機會才去賭。我會非常小心地去監(jiān)控著,就是“膽大心細”吧。
1987年進村(中關(guān)村)的時候,我不是做技術(shù)的,我是做銷售,直接站柜臺的,那時候流行著七個字的生意經(jīng),談戀愛找朋友也一樣啦,就是“膽大心細臉皮厚?!?/p>
一句話成就了今天的王志東
記者:你對自己的職業(yè)規(guī)劃是否也像做程序那樣的井然有序呢?
王志東:我會有自己的方向,但重要的是把現(xiàn)在的路走好,把握好當前的機會。再往后我不知道,但就按照我的方向感,水到渠成,機會來了,就能抓得住。
記者:你去找機會呢,還是等機會自己來找你呢?
王志東:是這樣的,走路的時候你的腳別停,同時,你要眼觀六路,耳聽八方,去觀察周圍的動態(tài)。不是刻意地去尋找,也不是等機會來砸你的頭。機會多得很,你所要做的,就是以你自己的能力做出取舍和判斷,然后去做。有些東西它不屬于你,你就不要太貪,去找到真正屬于你的機會。
記者:職業(yè)經(jīng)歷中對你觸動最大的事情是什么呢?
王志東:是離開“新天地”。1993年的時候,從我個人來講,是人生的一個大的轉(zhuǎn)機。
我曾說過我的第二個夢想就是把硅谷模式引進中國來。當時很多人讓我出國,去考托福,但我舍不得離開中國。我是看好中國的前景的,也許作為一個理想主義者,在我的身上有一種責任感,要在自己的國家做一番事業(yè)。
1993年,我26歲,那年從2、3月份一直耗到8、9月份,有半年的時間,關(guān)于在“新天地”的去與留,我經(jīng)歷了非常痛苦的掙扎,后來下定決心,離開“新天地”。當時,我的合伙人在外邊說,“王志東做公司是沒戲的,放心,他不會走的?!边@句話刺激了我,我就不信我的所作所為是碰運氣,我還沒有發(fā)威呢,好戲還在后頭呢。我怎么可能就把自己拴在這里呢,也正是這一激,成就了今天的我。
簡單生活,完美心態(tài)
記者:你的自我評價是一個理想主義者?
王志東:我是一個“實干的夢想家”,或者是“有夢想的實干家”。很多時候我是追求完美的。我曾說過,魚和熊掌啊,我都想要,我肯定想辦法去兼得的,選其中一個誰都會選,一樣一半我也不想要,我不喜歡中庸。我的特點就是要兩全其美。而其實很多時候是可以找到兩全其美的,雖然很難,但正因為難,所以有樂趣。
記者:魚和熊掌真的可以兼得嗎?
王志東:當然。你比如,在中國,你要守法就要計劃生育,但男孩、女孩我又都喜歡,可生兩個又不行,唯一的作法就是生一對雙胞胎。上帝很英明,知道可以有這種完美的方法來成全我。讓我一下子得到一對龍鳳胎。這件事是很意外,但也很能說明問題的,也是對我的執(zhí)著的完美主義的一個最好的回報吧。
記者:都說IT界的人是最累的人,35歲之前是拿命換錢,35歲之后是拿錢換命?,F(xiàn)實生活中你是怎么調(diào)整自己的?
王志東:保持一種健康的心態(tài),這是你自己能夠做得到的,這是我的第一點;第二點是要會調(diào)節(jié),可以利用其他的方式去調(diào)整,尤其是做IT業(yè)的,在創(chuàng)業(yè)時期經(jīng)常是超負荷運轉(zhuǎn)的,這時候更應(yīng)該及時去調(diào)整。
記者:那么在事業(yè)與家庭之間你又是如何兼得的?
王志東:工作就是我生活的一部分,我會享受工作本身。我又是一個完美主義者,希望工作、家庭、身體都好。雖然我很忙,但我總能安排出時間來和我的小孩子在一起,看他們一點點成長起來。同時,我也總能給自己找到時間做一些運動的。不要因為工作上的事情而影響自己的情緒,讓自己變得很郁悶。
記者:你是否很在意日常生活的品質(zhì)?
王志東:其實,我更喜歡簡單生活,我從不去酒吧,不會跳舞,打牌搓麻一概玩不來。平時最大的興趣就是玩各種各樣的軟件。生活上的事,我怎么都能湊合,又不是沒苦過。雖然現(xiàn)在生活條件好了,我也不要去過那種過于“精致”的生活,健康更在于一種心態(tài),從善如流,適可而止。
記者:父親的角色會對你產(chǎn)生哪些改變?
王志東:對生命的態(tài)度。是一種責任,牽掛多了。以前和太太,走到哪里,就把哪里當作家;而現(xiàn)在到哪里都會惦記著自己的家,只要有可能,就多在家待一會兒。早上起來,在孩子上學(xué)之前,總能有一個小時的時間,和他們在一起;晚上在他們睡覺前我也總能趕回去,陪他們玩。
記者:是否感覺精力被孩子們分擔了?
王志東:不會的。如果沒有家人的配合,事業(yè)也做不好,那是一種不完美的人生,你調(diào)整不好是你沒本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