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子仁為松科植物的種子仁,又稱松子、海松子、松脂等,主產(chǎn)遼寧、吉林、河北、山東等地,而以長白山所產(chǎn)的松子仁最負(fù)盛名,每年秋冬果熟后采收。
松子含有蛋白質(zhì)、脂肪、膳食纖維、碳水化合物、多種維生素、鉀、鈉、鈣、鎂、磷、鐵、鋅、銅和硒等成分,它的營養(yǎng)價值和廣泛的藥用功能早為人民所認(rèn)識,將它作為一種延年益壽的補(bǔ)品。宋代人稱松子仁為“長生果”,意為食之能長生不老。清代名醫(yī)王孟英推崇松子仁為“果中仙品”。金代還有《食松子》一詩:“千巒玉粒盡長松,半夜珠璣落雪飛。休道東游無所得,歲寒梁棟滿胸中。”詩中贊美松子仁的價值。另外,《本草經(jīng)疏》說;“海松子,氣味香美甘溫,甘溫助陽氣而通經(jīng)……死肌自除矣。氣溫屬陽、味甘補(bǔ)血,血?dú)獬渥悖瑒t五臟自潤,變白不饑所由來矣?!边@些說明了松子仁除延年益壽外,尚能美容抗衰,使皮膚和毛發(fā)光潔潤澤。古籍《列仙傳》一書中也記載了一頭小牛在黑山上放養(yǎng),由于經(jīng)常吃松子和茯苓,結(jié)果活了數(shù)百年才死的故事。關(guān)于常吃松子仁可以齒落更生,發(fā)落更出的說法,也常見于多種古代醫(yī)書。這些均進(jìn)一步說明了松子仁的延年益壽作用。因此,生長在長白山地區(qū)的人們,因有條件常年吃到松子仁,故許多人能年登百歲,鶴發(fā)童顏,不亞仙家。
松子仁對老年人最有益,被稱為堅果中的仙品,尤為值得稱道的是松子中的脂肪多為不飽和脂肪酸,對人有益,故深受大眾歡迎。當(dāng)然,松子富含油脂,凡便溏腹瀉的脾胃虛弱及痰及胸滿、腎虧遺精者皆不宜多食松子。
松子炒食味香可口,是一種消閑誘人食品。松仁入肴,可拌、熗、腌、炒、炸、燒、燉、做湯、制粥、調(diào)餡,均可做出可口的佳肴,下面介紹幾則松子仁的食膳制作,供參考。
松子雞丁
原料:炸松仁100 g,嫩雞肉300 g,枸杞子50 g,蔥末、姜末、精鹽、味精、白糖、料酒、濕淀粉、胡椒粉、色拉油各適量。
制法:①將炸松子仁去皮,枸杞洗凈,雞肉洗凈后切成丁。
②炒鍋置火上,放入色拉油燒至四成熱,將雞肉丁撥散后撈出。
③鍋留底油燒熱,將蔥、姜末煸香,加入鹽、味精、白糖、胡椒粉、料酒和雞丁翻炒至入味,用濕淀粉勾芡,撒入枸杞和松仁炒勻,出鍋裝盤即成。
特點(diǎn):質(zhì)地細(xì)嫩,咸鮮香甜,滋補(bǔ)強(qiáng)身。
松仁面筋
原料:熟松仁100 g,水面筋250 g,植物油500 g(實耗50 g),精鹽、味精、料酒、白糖、生姜末、干淀粉、濕淀粉、香油和素鮮湯適量。
制法:①將面筋洗凈切成碎丁,擠去水分,放入碗內(nèi),加入少許味精、生姜末、干淀粉、精鹽拌均上漿。
②炒鍋置火上,放油燒熱,投入面筋用手勺劃散,撈出瀝去油。
③原鍋留少許油燒熱,放入素鮮湯、少許料酒、精鹽、生姜末、味精和白糖燒至入味,用濕淀粉勾芡,加入松子仁和面筋,淋入香油翻炒片刻,即可出鍋裝盤。
特點(diǎn):味美香鮮,質(zhì)地軟韌,滋補(bǔ)潤肺。
松仁魚丁
原料:松仁100 g,鱖魚肉300 g,尖辣椒12只,雞蛋清、精鹽、料酒、味精、蔥末、姜末、濕淀粉、熟豬油和雞湯各適量。
制法:①將鱖魚肉200 g切成1.5 cm見方的丁,用精鹽、料酒、味精腌至入味,再放入雞蛋清和濕淀粉;將剩余的鱖魚肉剁成茸,加入精鹽、料酒、味精和蛋清攪勻,擠成直徑為2 cm左右的丸子,粘上松仁做成玉米棒形狀;再用尖椒修成柄,安放在玉米上;將做好的玉米棒入籠蒸熟,取出擺在盤的周圍。另將精鹽、料酒、味精、雞湯和濕淀粉同放一碗內(nèi)兌成味汁。
②炒鍋置旺火上,放入熟豬油燒熱,將蔥末、姜末和蒜末炒香,倒入鱖魚丁和兌好的調(diào)味汁翻炒至熟透入味,淋入明油,倒入菜盤中間。
③鍋置火上,放入雞湯、精鹽和味精燒沸 ,用濕淀粉勾成米湯芡,澆在玉米上即成。
特點(diǎn):風(fēng)味別致,肉嫩鮮美, 滋補(bǔ)氣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