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菇蒸粉:主治肺結核、陰虛潮熱、自汗盜汗、胸肺煩燥脹滿,痰中有血、健忘失眠等癥。將玉竹50 g洗凈切成薄片,用布包緊備用;母雞肉1 000 g,火腿片50 g,香菇50 g,冬筍片30 g,同放入大碗或蒸缽,投入姜片、黃酒,注入清水500 g,蓋好隔水蒸到雞肉、玉竹等物酥爛噴香之時,撿去藥袋,下精鹽、味精,淋入麻油,即可品味。久食功效驚人,病友不妨試之。
薺菜雞片:主治眩暈、咳嗽等癥。將雞片250 g放入大碗,先加少量食鹽、黃酒和到發(fā)黏,投入蛋清、干淀粉攪勻后放冰箱中冷置2小時;薺菜掐去菜根及黃葉雜質,沸水中汆或用水燙到變綠即撈出,投入清水泡涼,擠干水切為細末;鮮冬筍切成楊柳葉大小的薄片。
炒鍋放于旺火燒熱,倒入熟豬油300 g燒到三成熱,投入上漿雞片,拿筷子劃散,倒入漏勺瀝油;鍋中留油50 g,下薺菜末炒香,再放入筍片、精鹽、味精、雞湯燒沸,把雞片回鍋,加入黃酒、水淀粉攪勻翻轉,淋入熟豬油即可品味。
雞蛋燉豆腐:主治風熱襲肺之肺膿腫胸痛咳喘、痰中有血。水豆腐250 g,加水500 g,小火煮蜂窩狀之時,打入兩個雞蛋煮熟,調入麻油、味精、少量食鹽即可品嘗。
嫩姜雞片:主治風寒感冒、鼻塞頭痛、男女血虛、面色萎黃、說話吃力、夜難入寐。將雞片250 g放入碗中,投入少量鹽、黃酒拌到發(fā)黏,打入蛋清、干淀粉拌勻攪轉,置入冰箱冷涼2小時;新仔姜削皮,切薄片,在開水里泡1分鐘撈出來;生梨削皮,去核,切塊,切成柳葉狀薄片,浸泡在清水中待用。
炒鍋放大火上下熟豬油300 g燒到二三成熱時,投入上漿雞片,用鍋鏟劃散,視色變白,倒入漏勺中瀝干;鍋內留油50 g,投入仔姜片炒幾下,再把雞片回鍋,并投入生梨片,傾入調味汁和轉,端鍋離火,鏟出品食。
石耳燉雞:主治氣虛、哮喘、產后血虛、肺結核、冠心病,并可預防腫瘤。石耳100 g,溫水潤后撕爛同母雞肉1 500 g砍塊一同投入燉鍋,注入清水600 g,大火燒開后投入姜片、精鹽,改成小火燉至粑酥時服用。另一驗方則是用輔料火腿皮、紹酒、味精、蔥結、姜片等物,制法同上。但石耳需用半匙鹽慢火煮沸撈出備用;老母雞則需摳去內臟,拿刀子在雞脊背上砍開,敲斷腿骨,剁斷背脊骨,丟入開水鍋焯去血沫。
選用中號砂鍋一口把老母雞的肚子朝天放入其中,火腿皮浸放在雞身兩邊并注滿清水,投入姜片、蔥結、黃酒燒開;拿一個盤子扣住雞身不讓它浮出水面,蓋上鍋蓋,改小火煮到五六成粑酥時,撿去姜片、蔥結,投入石耳同燉,直到雞肉粑透,撿去火腿皮,投入精鹽再燉2分鐘即可品服,味道鮮如仙肴。
百粒雞球:主治脾虛胃弱、飲食欠佳、言語乏力、哮喘咳痰。嫩光雞肉350 g,先將去骨的雞肉掀開拍平,拿刀在上面鍥十字刀紋,刀深約為雞肉的一半,切為3 cm大的方塊,加入紅葡萄酒、精鹽、辣醬油、胡椒粉各適量和勻腌漬半小時。雞蛋磕入面粉調成糊;大方面包去皮,切成綠豆大的小方粒,放于大托盤備用。
將拌入味的雞塊加入蛋糊調好,逐塊放面包粒里滾滿,輕輕用手搓一下,成為圓球,亦名“百粒雞球”。炒鍋放在旺火上,倒入熟油1 000 g燒到四成熱,投入百粒雞球炸成金黃色,撈出來甩干油水,裝入大盤子中間,然后將苔萊泡司放入熱油中炸發(fā)炸脆后,倒出瀝干油,裝在雞球周圍即可品嘗。造型美若鮮花。
十味藥雞:主治肺脾氣虛痰多咳喘、肺結核吐血、中氣不足、食欲不振。黨參20 g,黃芪10 g,白術10 g,茯苓10 g,熟地12 g,知母10 g,川貝10 g,白芍10 g,五味子10 g,當歸10 g。將上藥用布帛包緊塞入黑雞腹腔,放入大碗內,投入姜片、黃酒、蔥結,加入清水500 g,隔水蒸熟后,撿去藥渣及姜蔥,放少許精鹽,淋入麻油。吃肉喝湯,味道鮮香滋潤,妙不勝收,令人食后口中久久流涎。
(連載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