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單方更改孩子姓氏合法嗎?
[案情]王先生與張女士婚后生了一個孩子叫王舜。后來兩人感情不好,雙方通過訴訟,于2001年7 月經法院判決雙方離婚,王舜隨張女士生活,王先生每月給付撫育費200元至王舜獨立生活時止。一年后,張女士到戶籍管理部門將王舜改名為張舜。王先生得知后,要求恢復其原姓名,遭到拒絕。王先生無奈,為此提起訴訟。王先生認為孩子是王家的后代,張女士擅自將孩子改姓不當,姓名權應由監(jiān)護人代為行使,孩子現雖由張女士撫養(yǎng),但王先生并未喪失對孩子的監(jiān)護權。法院經審理,最終判令張女士于判決生效后三日內將子女恢復原姓。
[評析]成都海德律師事務所律師王雷認為:法院的判決缺乏合理性。我國《婚姻法》第22條明確規(guī)定:子女可以隨父姓,也可以隨母姓。本案中,張女士將兒子的姓改為隨母姓,并沒有侵犯王先生的監(jiān)護權。離婚后,兒子隨張女士生活,從實踐中來看,更有利于孩子生活方便。而且我國目前并沒有父母親單方更改子女姓名的相關禁止性的法律規(guī)定。
我認為,本案中法院采納了王先生的意見,即:子女的名字是其與張女士在離婚前經過協商共同確定的,是雙方的合意行為,而張女士更改孩子姓名是單方面的行為,即未經雙方同意是不能單方更改的。法院僅從契約原理來判斷是不恰當的。本案中,子女原是隨父姓,現張女士經戶籍管理部門改為隨母姓,我認為也是合法的。法院應當保護現有的合法行為,即支持張女士的主張。
離婚后兩人已平分產權仍共居一屋怎么辦?
[案情]2002年初,曉情和丈夫章壽到法院要求離婚。之前,兩人和孩子小花住在章壽向單位購買的一套小戶型房改房中。由于房子屬于夫妻共同財產,兩人都有份,離婚時,曉情和章壽都表示自己無法再次置業(yè),要求取得該房產權,補償對方一半房款。 2002年8月,法院一審判決:準許兩人離婚,小花判給曉情撫養(yǎng);房子的產權曉情和章壽各有一半,該房的兩室兩人各住一間,至于客廳、廚房等就共用。 之后的兩年中,兩人為此不斷上訴。最后,中院的再審結果:維持原判。
[評析]成都海德律師事務所律師王雷認為:法院的判決認定事實清楚,適用法律是正確的。這一套房屋是曉情和章壽夫妻共同財產,根據婚姻法的相關規(guī)定,理應由二人各享有一半的權利。但我認為,在如何分割這一財產時,應有多種靈活的處理方法。比如:房子經評估后,一方得房子,則應補償對方一半的房價。就本案的情況來看,兩人都執(zhí)意要房子,在這樣的情形下,還可以有另外的辦法,即:將該套房屋拍賣或轉讓后,平分所賣房錢。法院的判決雖然從法律角度來看,是沒有錯誤的。但從人性化的角度來看,法院的判決還是稍有一些遺憾。因為夫妻感情確已破裂了,從情理上來說是無法再共同生活下去了,而法院的判決實際上有可能使兩人的矛盾更加尖銳、激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