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年10月的一天,我因事進城,在一家報刊零售亭偶然發(fā)現(xiàn)了《短小說》,就掏錢買了一本。通過閱讀,我認為《短小說》辦得不錯,它欄目新,好看耐讀,通俗易記,對我這個短小說寫作愛好者來說,具有一定的指導和幫助作用。為此,我就訂了一份2001年度的《短小說》。接著這幾年我堅持訂閱,從未間斷。
手中有了《短小說》,等于請了輔導員。從此,我就把《短小說》當作我寫好短小說的基本教材,邊學習邊揣摩,邊借鑒邊寫作。頭一年,我給《短小說》寫了好幾篇短小說未見采用,我不灰心,不泄氣,堅持寫,繼續(xù)投。2002年《短小說》第6期上,終于刊發(fā)了我的一篇處女作,題目叫《摸錯門》,接著第7期又用了我的兩篇小作。我手棒樣刊,高興得差點休克。為啥呢?因為我這個“無名作家”的“無名作品”能登上江蘇省優(yōu)秀期刊——《短小說》的大雅之堂,那是不容易的。
又使我做夢都沒想到的是,我的那篇僅千字的短小說,竟被《中華故事》報和《華夏故事》報分別轉(zhuǎn)載。
《短小說》決定在2005年開展一次“讀者論壇”活動,參加活動的成員必須從訂閱2005年度《短小說》讀者中抽取產(chǎn)生。為了參加這次有意義的活動,我于2004年9月9日就到郵局訂了2005年度的《短小說》。如果我是幸運讀者,能來到開國總理周恩來的故鄉(xiāng)——歷史文化名城淮安,走進《短小說》編輯部,拜見為我“剪裁”作“嫁衣”的編輯老師們,我真是三生有幸!
總之,《短小說》是我心中的名刊,我要讓它永遠伴隨著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