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瘋子”縣長
縣城西門外,是往來省城的通衢。那天,太陽剛從火神廟頂冒出,洋鼓洋號聲中,城門口擁出一群人來。他們是:身穿長袍馬褂的鄉(xiāng)紳,各大商號的先生、掌柜,被兄弟伙簇擁而來的袍哥大爺,穿著高領旗袍的官家眷屬。當然,人群中也混雜著愛熱鬧的娃娃,進城擔糞水的農民,以及游手好閑的“操哥”們。一幫身穿二尺五的大兵,也整齊地排列在城門口。他們都是來迎接新上任的縣長。
這時,一個中年人,在南橋下了雞公車(一種雙手推的獨輪車),從懷里掏出兩根紅苕,一根給他妻子,一根自己受用。他就是新上任的縣長。新縣長姓康,穿一身藍布中山服,腳蹬草鞋,手提拐棍。夫妻倆咬著紅苕,款款而行。他們悄悄從南門進城,直奔縣政府。
西門外的人們,翹首而望,日高三竿了,不見人來。太陽歪了,還是沒有音信。忽報新縣長早已進了衙門,人群這才一哄而散,一個個嘴里不知在嘀咕著什么。
第二天早晨,一人手提銅鑼,一邊敲著一邊喊:“公園里來了耍猴的,快去看哪!”好奇的人們,跟著擁進了東湖,沒想到那敲鑼的人,就是康縣長。他登上高臺,說:“我是新來的縣長,姓康,今天不耍猴,我給你們講講抗日的事情?!?/p>
中午,一位本城的龍頭大爺,請幾個縣城的頭面人物作陪,要給新縣長接風洗塵??悼h長如約而來。進門一看,桌上擺滿雞鴨魚肉。鄉(xiāng)紳們打拱作揖,嘻嘻哈哈??悼h長一言未發(fā),用拐棍敲了敲桌子,轉身走了。次日,縣長回請各鄉(xiāng)紳,桌上是青菜、豆腐……尷尬的氛圍中,康縣長亮了相。
這座小縣城,早在公元前八世紀就已設邑,人稱“天府膏腴”。然而,長期以來,它卻落后、閉塞。民元之后,哥老會控制小城,因襲舊秩序,誰也不敢越雷池一步。人們身心麻木,像城堞,像瓦屋,一片灰蒙蒙的。
康縣長視察監(jiān)獄,問:“這人犯了什么罪?”獄卒說:“不知道,是鄢家送來的佃客?!庇謫枺骸斑@人呢?”答:“是何大爺讓關押起來的?!苯?jīng)過一一甄別,康縣長把那些欠租的佃客、開罪哥老會的后生及罪不當罰的無辜百姓全釋放了。一時間,衙門口鞭炮聲不斷,那些“犯人”披紅掛彩走出班房。
康縣長不坐堂,就在大街問案。特別是逢場的日子,他的足跡,踏遍小城各個角落。他看到,這地方民風太古,縣、鄉(xiāng)很多男人,還留著辮子。茶館里談論的,多是當年鬧紅燈教、袍哥殺教民、軍閥毗河混戰(zhàn)之事。他要打破死寂,沖開舊樊籠,讓人們忘掉清朝,忘掉尹昌衡殺趙爾豐,忘掉張勛復辟,忘掉袁世凱稱帝……他發(fā)動一個剪辮子運動。一時間,追得老頭子們四處躲藏。
對那些盲目追求摩登時髦的做法,康縣長也大為光火。西街的繁華地帶,新開張兩家理發(fā)店,這天掛匾營業(yè),康縣長恰從此經(jīng)過,一看,一家名為“真善美發(fā)廳”,一家名“大眾美發(fā)廳”。他生氣了,小小縣城,鬧什么“洋盤”,下令改招牌。匾已刻好,只好用紙貼去“美”和“廳”字,一律改為理發(fā)店。
為了喚醒沉睡的小城,康縣長每日黎明即起,帶領縣政府的大小官員,敲開各商家的門,讓柜上的先生、伙計,一起跑步練身。一時間,小城的上空,每天早晨響起“一、二、三、四”的喊叫聲。
縣城許多大煙鬼,一個個均被收監(jiān)看管。一天,要槍斃罪大惡極的土匪,萬人空巷,都來看熱鬧。只見衙門里押出的犯人,不僅有“棒老二”,還有大煙鬼。人們跟到北門外刑場,行刑時,亂葬墳邊跪了一排。槍一響,土匪應聲倒地。大煙鬼們癱在那里,原來他們是來陪殺場的。經(jīng)這一嚇,煙鬼少了許多。
康縣長十分重視教育。一日,他來到萬安鎮(zhèn),在放生院召開大會,說,萬安鎮(zhèn)很多娃娃,讀到四年級就輟學,只能去撿狗屎,造孽得很,他想在這里辦個高小班。大家聽了,非常高興。康縣長接著說:“只是有一件,放生院里,供著這么多菩薩,怎么辦?”大家一下子都啞了??悼h長說:“我想過了,后天是正月十八,好日子。大家?guī)еK子、杠子、鴛篼、籮筐到這兒來,就說娃娃們要讀書,請菩薩搬家。”到了那天,好不熱鬧??墒?,有的菩薩是座身,不好搬動;有的菩薩年久失修,極易垮爛。缺腿斷臂的,口歪眼斜的,擺滿一屋子??悼h長上前深深一鞠躬,說:“為了娃娃,委屈了菩薩,這樣好嗎,我們在后院選個寬敞、干凈的地方,建一座‘菩薩墳’。”康縣長為辦教育,修建“菩薩墳”,一時傳為美談。
康縣長喜歡獨自私訪,一次下鄉(xiāng),在青白江邊,遇上攔路搶劫的土匪。他見這人的裝束神態(tài),不像慣匪,便亮明身份,說:“我是你們的縣長。”那人早聽說康縣長是清官,一下跪倒在地,哭訴他如何失去耕牛,走投無路,才被迫落草??悼h長曉以大義,放了他。
不到半年,小城百姓,稱他為“康青天”??墒牵切┖兰?、袍哥大爺,卻叫他“康瘋子”。
康縣長何許人,我不得其詳。他有什么背景,也不清楚??谷諔?zhàn)爭初期,省城有一中學,疏散到縣城,借城郊龍藏寺落腳。我只知道,這個學校的校長姓蕭,是民盟成員,他與康縣長過從甚密。
康縣長的所作所為,得罪了縣城的黑惡勢力,成為不受歡迎的人。他們買通上層,要把他趕走。康縣長臨走時,西門城樓上,當?shù)伛v軍架著機槍“送”他。而普通老百姓卻自發(fā)地簇擁著他,不少老婆婆手里拿著香,打著響竹,燃放鞭炮,把康縣長護送過南橋。
后來聽說,他去了川北汶川縣。再后來如何,就不得而知了。
冬烘先生
先生姓李,生于書香之家,從小熟讀四書五經(jīng),練得一手好書法。清朝末科秀才。民國初,家道衰落,在自家祠堂辦一私塾,四鄉(xiāng)學子,慕名而來,成了個冬烘先生。
先生有一女,十分乖巧,視為掌上明珠。妻死后,將女兒嫁與一吃洋教的大戶人家。清光緒二十六年(1900年),北京義和團起,川西袍哥殺教民,先生的女兒淪為寡婦,從此父女相依為命。
民國初,縣城建官學,名學者吳虞,為學堂作校訓。先生將校訓中“講求實學,造就通才”書作楹聯(lián),影響了一代學子。
有了官學,私塾逐漸停辦。先生又潛居禾登場老家,守著幾畝薄田,勉強度日。女兒聰慧,寫一手趙孟頫體楷書。春節(jié)期間,為人寫春聯(lián)。鄉(xiāng)民紅白喜事,多請她書書寫寫。那年鄉(xiāng)下鬧霍亂,女兒不幸夭折。白發(fā)人送黑發(fā)人,倍覺凄涼,先生從此蜷縮鄉(xiāng)野。
1942年,我因家境拮據(jù),到禾登小學教書。同事間勾心斗角,只為爭得一碗飯。我在黑板上寫字,常有人窺視。我的字,實在不好。為立住腳,經(jīng)姨父賀懷松引薦,親到先生家求教。先生隱居青竹林,門外一條小溪,過小石橋,見一破敗院落,已是頹垣破壁,雕花門窗猶存,尚留書卷之氣。一條黃狗,“汪汪”叫著。先生站立門口,以示迎接。此時,他已是杖朝之年了。聽說我是賀老親戚,前來拜師,習書藝,乃欣然應允。
先生吸鴉片,我每日供應,如此半年之久。
先生書法,在川西各縣,小有名氣。商家富紳,請縣長題寫招牌、楹聯(lián),縣長多讓先生代筆。當然,縣長要名,先生得點實惠,如此而已。
有人請先生出山,到官學講授國文,先生推辭說:“朽木不可雕矣。而今倒孔家店,吾乃樗才,終無大用。”
我離開小鎮(zhèn)前,先生為我書一單條,還記得其中幾句:“莫道人之短,莫炫己之長,施人慎勿念,受施慎勿忘。”
近年,每有人要我題字,我就想起先生。在那個年代,守著中庸之道,不受嗟來之食,最后貧病而死,這是舊中國知識分子的骨氣,也是他們的悲哀。
小城的乞丐
阿婆去世那年,我正在念高中,她在床上躺了八個月,到死也不知得的什么病。父親出川抗日,我是長孫,成為第一孝子?!包c祖”之后,正忙著下葬事,忽聽院子外面一陣鞭炮聲,只見一人,嘴里叼著紙煙,手托一疊紙錢,就要跨進門來,旁邊有人小聲說:“他到底來了!”
他是縣城的“名人”,幾百叫花子的頭兒。這人三十多歲,五大三粗。短打扮,趿拉一雙鞋。他并不沿街乞討,只吃小花子們的貢獻。每日四處走動,也許是在打聽哪家娶媳婦,哪家死人,哪家做大壽,哪家娃娃過滿月……十處打鑼,九處他都要光顧。不久以前,有一大戶人家辦喪事,花子頭兒來吊喪,主人家嫌喪氣,把他趕走?;ㄗ宇^一聲不吭走了。不到半個時辰,來了幾百個叫花子,包圍了宅院。吊客們進不去,出不來??薜?,叫的,喊的,鬧的,像日本飛機“下蛋”,炸了,亂了。這場面,好難收拾。
前來我家?guī)椭俎k喪事的孫家老表,早有提防,急忙迎上前去,接過紙錢,遞上一疊鈔票?;ㄗ宇^兒來到靈堂,作了個揖,虔誠地說了一句:“你老人家走好?!鞭D身,禮貌地走出去。這時,表哥才大出一口氣。
小城的乞丐,在花子頭兒的調理下,有一套規(guī)矩,東街要飯的,不能串到西街。孫家老表對我說,他見過兩個乞丐,在地窩擲骰子,這個說:“我押丁字口到鐵門坎。”那個說:“我押衙門口?!辈恢榈?,以為他們在賭房產,其實他們是在賭討口地段。聽人說,這些花子很講義氣,決不讓同類餓倒街頭。有飯大家吃,花子婆生娃娃,也要來祝賀。如果起糾紛,打起架來,不能見血,不許放狗咬人。鬧得不可開交時,自有花子頭兒出面裁決。小城的叫花子,分住各個破廟,多在城郊。西門外的西橋,木結構,有頂蓋,有護欄,像一長廊。中間走人,走雞公車。兩邊分成許多格,全是乞丐的“別墅”。雖然破敗,卻也算一道“風景線”。他們也過年。偷只雞,剖開肚子,裝上調料,厚厚箍上一層黃泥,架起火燒,美其名曰“叫花子雞”。據(jù)說非常好吃,而且現(xiàn)在還成了名小吃,可惜我沒有品嘗過。
討口方式,五花八門:有殘疾的,跪地乞討;會念喜歌的,常在商家走動;或耍蛇,或穿舌,或用磚頭敲打胸脯,或讓狗銜破碗討錢,或兼打更,或去埋無名尸……
當然,這些都是幾十年以前的事了。
黃 道 士
天上扯著火閃,打雷。風雨中,一個衣衫襤褸,光著腳,背著背篼的道士,踉蹌跨入老君觀。
老君觀原有一個道士。連年少香火,無以為計。恰逢龍橋一家農戶,沒有子嗣,見其精壯,招為上門女婿。從此,老君觀更加荒涼。從這一日起,這個游方道人就在此住下。他便是草澤醫(yī)人黃道士。
黃道士的背篼里,裝滿各種草根、樹皮、雜草。每日走街串巷,趕場上店,游走四方,給人治病。20世紀30年代初,小城里只有一家西藥店。西街和東街,各有一家大中藥鋪,有坐堂醫(yī)生。一些小戶人家,以及進城趕場的鄉(xiāng)下人,多不找大夫號脈,不到大藥鋪抓藥,而去找黃道士。
黃道士看病,收費很低。窮苦人家找他,或一頓白米飯,或幾根紅苕,皆可充藥費。一貧如洗的佃戶人家,他一文不取。有時見他穿上新布鞋,或身上道袍不再露肉,都是好心人的幫襯。
俗話說,病怕無名,瘡怕有名。我10歲時,腳桿上長一癰疽,吃過中藥,用過膏藥,西藥店打過針,均不見好。阿婆帶我去找觀仙婆,聽她胡說一通,毫無用處。母親本不信野藥,但病急也亂投醫(yī),把黃道士請到家里。驗過瘡傷,從背篼里抓了幾樣草藥,搗碎后敷上。幾天過去,瘡口竟然不再化膿,慢慢結了疤,奇癢過去,就好了。
草澤醫(yī)人黃道士,為許多人治好疑難雜癥。老君觀里,常有人走動,或來求醫(yī),或送“妙手回春”的紅布橫條,或送“華佗再世”的木匾。從此,冷落的老君觀添了香火,有時還響起鞭炮聲。
忽然,有一段時間,人們在街上看不到黃道士了,紛紛猜測,是他名聲大了,另有高就吧?或者,他游走四方去了?后來才知道,他被蛇咬了。原來,他在河邊采藥,見一條蛇,嘴里叼著一棵草。他去追,蛇鉆入草叢中,他向芭茅叢撲過去,蛇松開草,回頭咬了他一口。他終于把那棵草搶到手中。然而,自己卻中了蛇毒。十多天后,他又出現(xiàn)在大街上。人們問起情由,他嘆了口氣說:“真可惜!”問他可惜什么。他說:“蛇受傷后,會尋找仙草救命。它嘴里叼的,就是一棵仙草。得到它,能解五毒??上冶簧咭?,只好用它救了自己的命。”
從此以后,黃道士更加受人尊敬。他不顧性命,從毒蛇口中搶到仙草,初衷是為了治病救人,愿望雖然沒有實現(xiàn),但人們看到了他善良的心。
又過了一些天,街上真的看不到黃道士的蹤影了。原來是,有人說他妖言惑眾,醫(yī)藥公會的人把他趕走了。
黃道士走后,老君觀又冷清起來,但不時還能看見香火。
胡 老 幺
胡通財,1920年出生,是我家一門遠方親戚。胡家富貫南城,是縣上有名的大紳糧。
民初大興官學,校門兩側,鏤刻著校訓楹聯(lián)“講求實學,造就通才”。胡家望子成龍,仰慕仕途。胡通財剛滿10歲,從私塾轉入官學,改通財為通才。
胡通才是個獨生子,13歲時,父親去世,寡母鄒氏,對其疼愛有加。捧在手里怕摔了,含在嘴里怕化了。祖上留下千畝良田,鄒氏目光短淺,只想讓兒子安分守己,不愿其步入險惡仕途。母親的溺愛,令這位小皇帝更加肆無忌憚。想要天上星星,母親恨不得親自搬梯子。打滾,撒潑,是他家常便飯。先時,胡通才逃學,還撒謊哄騙。后來,干脆把書包扔進文廟外的荷花池,從此不再念書。長到17歲,常與街上潑皮廝混,打三個,擒五個,惹是生非。胡通才的母親,性情軟弱,遇事優(yōu)柔寡斷。有人給她出主意,叫兒子抽鴉片,把他“拴”在家里。然而,事與愿違。兒子過足煙癮,竟然引鬼上門。氣得母親一病不起,臨終前,把兒子叫到床前,哭訴著,要他守住家業(yè),娶妻生子,接續(xù)香煙后代。這時,胡通才早已是“發(fā)昏章第十一”了。
母親死后,再無人在耳邊絮叨。胡通才每日引類呼朋,出入花街,來去賭場,花錢如流水,眼看坐吃山空,他開始賣田賣地。直至田地賣光,只剩下小南街的幾間瓦房了,身邊走動的,只有陳駝子和李老幺兩個“患難”兄弟,他們還稱他為胡三哥。
賣了最后的幾間房,胡通才住進“雞毛店”。和那些推雞公車的、捏面人的、賣膏藥的,擠在一間茅屋里。常年逛窯子,胡通才長了一身膿泡瘡。人們聽說他就是南街有名的胡大老少,都“敬”而遠之。背地里嗤之以鼻,說胡家前世作孽,生下個“要賬的”。這時,連陳駝子這些走投無路的小混混兒也離他而去了。西門外一間搖搖欲墜的雞毛店,就是胡通才最后的棲身之地,這時,人們呼他為胡老幺。
沒有了賭本,鴉片還是要抽的。他的幾家親戚,或避而遠之,或打罵出門。一天清晨,天上飛著雪花。好多年沒有下過雪了,那年冬天,天氣也跟胡通才過不去,胡通才從煙館里出來,衣服被剝光,只穿一條花褲衩,哆哆嗦嗦,來到城墻根,順護城河刮來的風“嗚嗚嗚”如同鬼叫,胡通才蜷縮著,慢慢死去。有人在他身上蓋了一床破席。
貞節(jié)女
小南街住著一個怪誕的女人,人們叫她“貞節(jié)女”。她家對門,就是城隍廟。不遠的巷口,跨街立一貞節(jié)牌坊。據(jù)說,是乾隆年間修建的。貞節(jié)女在娘家名叫嫣梅,年輕時,人才出眾,很有幾分姿色。受父母之命,許配給一個文弱多病的少爺,還沒成親,這少年就夭折了。夫家是個紳糧,父母要女兒嫁過去守節(jié)。
幼年時,鄰家一個男孩,與嫣梅青梅竹馬。長大后,那家托媒人提親。嫣梅的父母,嫌他家道平平,門不當,戶不對,拒絕了。那后生一氣之下,離縣城遠走,從此杳如黃鶴。雙重打擊下,嫣梅嫁給了“靈牌”。原先,嫣梅還算活潑、溫柔?!凹蕖边^來以后,變得沉默寡言。為堅守貞節(jié),她開始吃齋念佛。然而,她的苦楚,對誰傾訴呢。據(jù)一個在她家當過老媽子的婦人說,貞節(jié)女入夜之后,常不點燈。有時聽見她的屋子里有銅錢滾動聲。那婦人好奇,終于探出究竟。原來嫣梅在屋子里扔銅錢,然后摸著黑,再一個一個撿回來,如此周而復始,成了她的隱私。
20歲上,婆母去世。嫣梅成了一家之主,呼奴使婢,性格更加乖戾起來。40歲后,身邊只剩一個老丫頭陪侍,倍感寂寞。直到后來,她用雞毛撣子打人,用水煙袋上的簽子扎人,丫頭不堪其苦,偷偷跑掉了。這時,有人攛掇,要她收養(yǎng)一個兒子,以續(xù)香火。她占卜、求簽,拜問送子觀音,最后花了100大洋,買回一個酷似鬼丈夫的娃娃,取名金寶。膝前有子,該是添福了吧。然而,貞節(jié)女的性格,更加不可理喻。娃娃10歲時,仍與她同床,像抱著“迷夫籃”。把兒子摟得緊緊,常憋得兒子“發(fā)夢癲”?;糜X攝人心,她仿佛看見巷口牌坊的石雕,變幻成惡鬼。貞節(jié)女痛哭流涕,長跪神前。
金寶長到17歲,貞節(jié)女為他娶了家室。好像一只呆鵝,忽然抖開翅膀,小夫妻出雙入對,恩愛有加。除了早請安,晚鋪床,在母親面前,兒子唯唯諾諾,媳婦瑟瑟縮縮。貞節(jié)女仍然孤燈獨守,寂寞難耐,性情更加偏執(zhí),語言尖刻,喜怒無常。稍不順心,即讓兒子下跪。小夫妻面對冷眼,像墻角小鼠睢老貓,從此失去歡笑?;ú懦蹙`,便凋落了。
5年后,媳婦患了肺癆,抑郁而死。這像晴天霹靂,向金寶頭頂襲來,不久,他離家出走,杳無音訊。
剩下孤獨的貞節(jié)女,她潛心懺悔,或為城隍爺“寫戲”,或為菩薩再塑金身,眼望巷口貞節(jié)牌坊,她若有所思,幻想著,或有人為她樹一牌坊……然而不久,一場大火,先前那座貞節(jié)牌坊,也被燒毀了。
若干年后,貞節(jié)女悄悄死去。有人在臨縣金頂山的廟里,曾經(jīng)見過金寶,他的法號叫智空。(續(xù)完)
(責編 崔顯昌)
(壓題圖選自崔兵著《黑白藝術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