值得設備商們欣喜的是,如果從奧運大限往前倒推,高清設備的引爆點正在明年。
從1999年索尼賣給中國第一輛高清電視轉播車到現在,高清設備市場已經蟄伏了六年。從標清到高清是一次廣電業(yè)的革命,就像從黑白到彩電—我國用了18年時間普及黑白電視,用了12年時間普及彩色電視—高清電視的普及需要多少年呢?
隨著2008年奧運高清轉播大限的來臨,隨著今年9月1日央視試播高清頻道試圖解決內容瓶頸,隨著設備商們進一步降低價格門檻,高清市場正在發(fā)生著變化,以往幾乎是CCTV和省級電視臺“專利品”的高清已經進入了青島、杭州、成都等市級電視臺。高清項目數量在增多,有單機、轉播車、演播室等,高清市場已經由以前孤立的單點銷售逐漸變成立體多層面的巨大市場。
在BIRTV2005上,高清成了最耀眼的明星,各大廠商不約而同地打出了高清主題:松下的口號是“高清世紀,精新選擇”;索尼則亮出了“Total HD Solution(全面高清解決方案)”;JVC提出“提供用戶用得起的高清”;Leitch的是“高清與標清的完美融合”……高清來勢洶洶。
三分天下
現在,中國的高清制作設備市場是索尼、松下和湯姆遜三分天下。從產品銷售規(guī)模上看,索尼是在中國做得最大的,大概占整個市場的一半以上;從產品種類上看,湯姆遜是產品線最長的,但就缺記錄設備這一塊;而松下只有一條產品線,就是記錄設備,銷售額卻是湯姆遜的一倍多。所以說中國廣電市場有一半的錢是投在記錄設備上的,而且這部分是價值最高的。
索尼和松下將記錄格式之戰(zhàn)從模擬時代帶進了高清時代,松下的DVCPRO HD和索尼的HDCAM SR高清產品線都自成一套系統(tǒng)。湯姆遜則從攝像機到錄像機,從切換臺到矩陣再到非編網絡全面鋪開,想通吃市場。
中國本地企業(yè)動作比國外稍晚,主要集中在標清市場和傳統(tǒng)的攝錄編設備。不過,這次BIRTV上北京華傲展示的 “易盤卡”出人意料,華傲只選擇在記錄設備這一條產品線上進行研發(fā),推出自主研發(fā)的新的數據記錄媒體介質,從而在技術和專利門檻很高的廣電專業(yè)設備市場中找到自己的立足之地。專攻一項可能正是本地企業(yè)能夠分享高清大餐的正確選擇,專注點則應該集中在記錄設備這塊最大的市場上。
不過,現在的中國高清設備市場還只是在培育期階段,就算是目前占中國市場份額最大的索尼,在中國的高清產品的銷售額占整個集團的比例還是非常小。據獨立調查機構測算,中國廣電市場總的盤子每年在三十億元至四十億元人民幣之間,高清目前占的比例非常之低。但自從去年高清市場啟動以來,這個比例一直在逐年上升。
湯姆遜草谷負責銷售的首席執(zhí)行官Patrick Montliaud說:“從世界范圍來看,高清潮流不可逆轉,從湯姆遜全球來看,大概30%的公司收益來自于高清的產品,分地區(qū)來看,美國市場仍然是高清產品消費最高的市場,銷售額超過了60%,但是在美國以外我們高清產品的銷售也在不斷增長,大概超過了50%,所以高清的潮流已經在世界范圍內展開?!?/p>
明年引爆?
索尼中國專業(yè)系統(tǒng)集團專業(yè)系統(tǒng)營銷本部技術總監(jiān)王亞明認為,中國高清設備市場的爆發(fā)點應該在明年。他說:“推動中國高清發(fā)展最大的動力是2008年的奧運會,雖然現在很多電視臺還在觀望,但是因為奧運轉播的存在,他們也不得不行動。最近BOB(北京奧林匹克轉播有限公司)向各個電視臺發(fā)出要求,符合要求的轉播車,BOB才允許轉播。現在估計2008年奧運會可能用到六、七十輛高清轉播車,如果到時候國內只能做出三、四十輛,那么剩下的三、四十輛只能到海外租用。因為奧運大限的存在,而做一輛車的周期在一年左右,加上培訓、調制也需要時間,明年就要開始定制轉播車了?!?/p>
電視臺觀望的原因是,現在標清的盈利模式就是賣廣告,如果播放高清的受眾少,新的商業(yè)模式如何建立?設備更換的成本如何收回?目前在中國都沒有成功的案例可借鑒。但王亞明說:“不管怎么看,2008年是政治任務,就算原來沒打算上高清的電視臺也要引進高清設備?!?/p>
高清設備市場明年可能在中國爆發(fā)的另一個原因是技術的發(fā)展。從此次BIRTV上可以看到,高清三大巨頭無論推出的新品如何復雜,但總結起來只有一句話,那就是“現在設備商賣的高清設備都可以當標清用,而且和標清的價格差距越來越小?!?/p>
中國市場對價格非常敏感,尤其是國內的中小電視臺,本身換高清的動力就不足,再加上高額的價格門檻,更是望而卻步。原來高清和標清設備的價格要差2倍,后來降到了1.5倍,但國內客戶還是接受不了,從BIRTV上反映的情況推測,估計明年高清和標清的差距會進一步縮小到大家可以接受的程度。
平滑過渡
雖說今后大多數的應用是高清,但現在大多數需求還是標清。因此啟動高清市場并不是突然的更新?lián)Q代,而是平滑過渡。BIRTV 2005上,湯姆遜主推的產品K2媒體服務器和K2媒體客戶端系統(tǒng),就能夠在同一個時間線上自動播放高清和標清的素材,自動地實現高、標清的上下轉換。
王亞明說,索尼生產的所有高清產品也都考慮了用戶從標清向高清的過渡,包括攝像機、錄像機、監(jiān)視器和切換臺等。索尼在產品結構上引入一種新的概念,叫通用平臺。不管是錄像機還是其他的產品,不管是標清還是高清,基礎架構都是一樣的,在某些模塊上可以更改,甚至有一些東西可以升級,比如在設計的時候允許標清升級成高清。從外觀上看,標清和高清幾乎完全一樣。
比如用戶拿到高清攝像機之后有兩種選擇,一種是高清應用,拍下來就是高清的錄像,用戶馬上可以體會到和標清完全不同的感受;如果用戶暫時沒有高清的需求,完全可以當成標清使用,但是比原來的標清機器效果要好。此外也可以用高清的拍下來,標清輸出。如果明后年需要升級到高清,可以通過軟件升級的方式把標清的臺切換變成高清。而且現在的顯示器也已經兼顧了標清向高清過渡4:3和16:9兩種產品。
平滑過渡降低了高清門檻,培育了高清潛在客戶,為高清設備市場的爆發(fā)埋下伏筆。
真假高清電視
最近,沈向軍反復在解釋他們的央視高清認定策略,但還是反復地被各種人追問“誰是真高清,誰是假高清”。中數傳媒在推廣“央視高清”時采取了對高清電視機授予認證的方式,也可以說是和彩電商捆綁銷售的商業(yè)策略。因為央視認為,現在市場上存在很多假高清,如果用這些電視看高清頻道,還原不出真正的高清效果,將影響高清頻道的銷售。所以央視和其認為能夠達到高清效果的彩電廠商合作,并授予它們在自己的產品上粘貼“HDTV@”的“央視高清認證標志”的權力。
此舉一石激起千層浪,很多人出來指責央視根本沒有判斷高清真?zhèn)蔚臋嗔?。的確,只有政府部門或行業(yè)協(xié)會才有權力制定高清電視機的標準,而且事實上這個標準的草案已經出來了,據內部人士透露,標準可能在一兩個月內正式頒布。但沈向軍們已經等不及了,他們的央視高清馬上就要上線,如果是用假高清看,他們的頻道優(yōu)勢蕩然無存。所以,他們推出了這項倍受爭議的策略。
如果要真正還原高清效果,需要符合標準的機頂盒和顯示器。如今國內相當一部分有線數字機頂盒生產廠家都具備高清機頂盒的研發(fā)能力,但由于國內市場尚不明朗,各廠家投入高清機頂盒研發(fā)的經費比較有限,目前市場上能夠用于商業(yè)運營的高標清兼容機頂盒品牌和型號還為數不多。不過市場上高清顯示器的種類、品牌和型號就數不勝數了,而且,16:9的大屏幕高清兼容顯示器PDP、LCD也以很快的速度進入家庭。
本來高清電視節(jié)目的播出對顯示器是巨大的銷售拉動,但對中國彩電企業(yè)卻是充滿隱患,PDP、LCD的專利都在外國公司手里,大力發(fā)展高清顯示屏,最后會不會被專利逼死,中國的彩電企業(yè)在尋找高清電視的出路。數字電視標準遲遲不出的一個重要原因也在于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