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題作文“淡化審題”為我們提供了一個自由馳騁的場地,然而,“淡化審題”不等于“忽視審題”,不少同學(xué)因為審題失誤而轉(zhuǎn)移話題,信馬由韁,結(jié)果導(dǎo)致人仰馬翻,其原因大致如下:
1、忽視了概念的內(nèi)涵
話題有時是以一個概念的形式出現(xiàn)的,比如“誠信”“欣賞”“選擇”等。每一個概念都有其特定的內(nèi)涵,似是而非地理解概念的內(nèi)涵就會有走題之虞。如以“熱”為話題作文,提示語中已經(jīng)列舉了“網(wǎng)絡(luò)熱”“打工熱”“炒股熱”等例子,顯然,這里的“熱”是指一種社會現(xiàn)象,但有的同學(xué)在作文中將“熱”理解成“熱情”“熱心”,甚至寫成了“我為祖國獻熱血”等。錯解內(nèi)涵,在作文之始就誤入歧途。
2、忽視了背景語的指向
背景語往往是命題者著意營造的一種作文情境,不同的背景語引發(fā)的思維走向是不同的。只有審清了背景語的思維指向,才能保證寫作中心思維模式與文題內(nèi)在文脈的貫通。請看下面一則材料:
哲理之于人生,時時相隨,事事蘊涵,處處顯現(xiàn)?!澳婢吵鋈瞬拧?,順境就出不了人才?做人堅持“行方”原則,具有潤滑功能的“行圓”策略就可拋棄?人生,需要我們認(rèn)真思辨的哲理太多太多了:德與才、苦與樂、美與丑、愚與智、榮與辱……請以“人生哲理”為話題寫一篇文章。
審讀背景語,我們就會發(fā)現(xiàn),要求我們談?wù)摰恼芾響?yīng)是矛盾對立的雙方,比如“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與“己之所欲,濫施于人”;孔子的“入世”與莊子的“出世”;譚嗣同式的“我自橫刀”與文天祥式的“隱忍以行”……而有的人忽視了背景語中的提示,抓住“哲理”便作文章,寫成“忘記過去是一種背叛”“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路遙知馬力,日久見人心”等,這一些論點雖具哲理,但是,缺少矛盾對立雙方的哲理觀點是不符合命題者意圖的。
3、忽略了提示語的暗示
話題作文在開放中又有所限制,這些限制多出現(xiàn)在提示語中。比如這樣一則材料:
人的一生總要與書打交道,在與書接觸的過程中,一定會有一些故事發(fā)生,之后就會有一些屬于自己的思考。請以你與書的交往過程或以對書的思考為內(nèi)容范圍寫一篇文章。
提示語中包含著豐富的信息,“你與書的交往過程”隱藏的限制至少有:(1)要寫自己的,不能寫他人的;(2)要寫出過程,最好是寫成散文或記敘文?!皩乃伎肌蓖嘎兜男畔t有:(1)要以寫對書的感悟、體驗以及書對“我”的啟示教益為主;(2)文體上最好寫隨筆、雜感或議論文。有了上述思考,就可以保證在審題上沒有大的失誤。而有的同學(xué)偏偏離開了“我”的讀書經(jīng)歷,“我”的讀書體驗,泛泛而談讀書的作用和好處,寫出諸如“書中自有黃金屋”“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等缺少個性的文章。
4、用自己之酒杯,裝他人之佳釀
因為話題作文有開放性,文體選擇又比較靈活,一部分學(xué)生就有投機取巧的思想,便套用現(xiàn)成的文章,只在結(jié)尾象征性地點一下話題。比如以“英雄”為話題作文,一個同學(xué)寫成《母親——心中的英雄》,記敘了母親持家的艱辛、對父親的忍耐、對鄰人的關(guān)愛。然后在結(jié)尾生硬點題:“母親是平凡的,但是,她卻是兒子心中的英雄。”勤勞、忍耐是美好的品行,但是未必能算得上“英雄”,這很可能就是套用了一篇現(xiàn)成的寫母親的文章。再如以“音樂”為話題作文,盡管內(nèi)容形式有較大的自由度,但所寫的文章必須以音樂為軸心,不能離開這個軸心而另起爐灶。有學(xué)生寫成《家庭,一首美妙的交響樂》,大談家庭生活,只在結(jié)尾提上一兩句:“音樂,正回響在我的家庭中?!边@種貼金式點題,是我們極力反對的,因為它很容易造成作文中的“宿構(gòu)”現(xiàn)象。
5、只注意判斷中的主項或是謂項——似看神龍,見其尾不見其首
判斷通常由主項和謂項兩部分構(gòu)成。主項是判斷的對象,謂項是表示判斷對象具有或是不具有的性質(zhì)。話題作文是一種“寬題”,寫作中,可以將一個概念細(xì)化為一個判斷。比如以“生活”為話題作文,可以細(xì)化為“生活是一種選擇”“生活中要經(jīng)歷失敗”等??捎械耐瑢W(xué)在行文中卻拋開了判斷的主項“生活”,片面地談“選擇”或是“勇氣”,這樣一來,實際上把原話題“生活”變成了“選擇”或是“勇氣”。
6、偷梁換柱——半路殺出程咬金
有時面對一個話題,剛剛寫作時,還是切題的。但是在行文中,經(jīng)過層層推演,離話題則越來越遠。比如,以“人生之美”為話題作文,一個學(xué)生確定了這樣的寫作角度,“人生之美在于緊緊把握今天”,這個視角是符合話題要求的。但是在行文中,他分這樣幾個要點去闡釋:“今天最美,把所要做的事推到明天是向生命賒欠帳單;今天最美,所有夢想的終點都可以用今天的跋涉去逼近。”顯然,他是由“人生之美”轉(zhuǎn)向了“今天之美”。再如,以“課桌文化”為話題作文,有的同學(xué)把課桌文化放到校園文化中去考察,這本是正確的;但是,后面則由課桌文化不自覺地寫成校園文化,大談如何進行校園文化建設(shè),卻回不到本題“課桌文化”上去了。
符合題意是考場作文必要的限定,沒有這個限定就沒有作文考試。話題作文的符合題意主要是符合話題而不是符合材料。因為話題才是作文的核心,話題作文所給的材料僅僅是對話題的一個說明、一個解釋,或者說是一個例子,目的是幫助考生理解話題。因此作者完全可以只根據(jù)話題的要求而不需照顧材料的內(nèi)容來寫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