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秋季是羊腐蹄病、眼病、中暑、藍舌病的高發(fā)期。本人從多年的工作實踐中摸索出一些經驗,特總結出來供大家參考。
腐蹄病
病因:炎熱雨季,圈舍潮濕泥濘,易患此病。誘因則是草中鈣、磷不平衡,致使蹄部角質疏松,糞尿浸泡后,局部組織軟化以及被石子、鐵屑、碎玻璃等刺傷蹄部,均能致病。也有因蹄冠與角質層裂縫而感染病菌的。
治療:病羊應及時修整蹄部,如蹄叉腐爛,可用5%~10%的濃碘酊或1%~2%的高錳酸鉀溶液涂洗,若是蹄底軟組織腐爛,要徹底擴創(chuàng)清洗,然后在蹄底孔或洞內用5%硫酸銅粉或5%水楊酸粉填塞包扎,外面再涂上松餾油,借以防腐防酸,也可用碘胺或一些抗菌素軟膏等。對急性病例,要控制敗血癥的發(fā)生,還應該注意用青、鏈霉素以及廣譜抗菌素藥物進行全身治療。
預防:注意喂給適量礦物質,及時清除圈舍中的糞尿。在圈的進門處要放置10%的硫酸銅溶液浸濕草袋,給羊蹄消毒。
眼病
羊眼病多發(fā)生在炎熱和濕度較高的夏秋季節(jié),傳染很快,多呈地方性流行,并多發(fā)生在一側或兩側眼部,發(fā)病率高達90%~100%,但病死率很低。病羊流淚、怕光,眼瞼腫脹,有膿性分泌物,發(fā)病當天可見角膜混濁,呈灰白色半透明或乳白色的不透明,一般先從角膜邊緣開始,漸向眼中央發(fā)展,最后可使視力完全喪失。
治療:1%~2%硼酸水將病眼沖洗干凈。將四環(huán)素藥膏每天早晚各一次涂于眼中。青霉素和鏈霉素各50萬國際單位加蒸餾水10毫升沖洗,10毫升肌肉注射。
中暑
本病是因在炎熱的陽光下放牧,或關在通風不良、潮濕悶熱的車廂或欄舍內而發(fā)生。病初羊精神不振,常常圍著圈打轉,四肢發(fā)抖,步態(tài)不穩(wěn),呼吸短促,眼結膜紅并逐漸變?yōu)樗{紫色,逐漸體溫升高到40~42℃,心跳快而弱,皮膚干熱,繼而大量出汗,鼻孔流出泡狀液體,心跳每分鐘100次以上,很快昏倒,昏倒時眼球閃動,如不及時搶救,則會很快死亡。
治療:①將病羊迅速轉移到陰涼通風的地方,往頭上澆淋冷水或涼水灌腸。注射安鈉加,大羊3~5毫升,給予食鹽水飲用,必要時可投喂清涼劑。②頸靜脈放血80~100毫升,放血后補液,可用5%糖鹽水500毫升加入10%安鈉加4毫升。③糾正酸中毒,及時對癥治療,可靜脈注射5%碳酸氫鈉注射液50~100毫升。心臟衰弱及循環(huán)虛脫時,皮下注射5%硫酸苯異丙胺溶液20~40毫升。
預防:不在炎熱的陽光下放牧。車廂、羊舍要通風涼爽,防止悶熱。多給飲水和清涼多汁的飼料。
藍舌病
藍舌病是反芻動物的一種病毒性傳染病,其特征為:發(fā)熱,口腔和胃腸道黏膜潰瘍性炎癥變化,乳房和蹄冠上也常有病變,且常因蹄真皮層遭受侵害而發(fā)生跛行?;疾游餅閭魅驹矗饕擅浇槔ハx——伊蚊及庫蠓傳播,呈季節(jié)性流行。多發(fā)于濕熱的夏季和早秋,特別是池塘、河流多的潮濕低洼地區(qū)易發(fā)此病。
癥狀:該病一般潛伏期為4~10天。病初體溫升高至40~42℃,高熱稽留4~5天,精神萎頓,厭食,呼吸及心跳加快。大量流涎,流鼻涕,雙唇發(fā)生水腫,常蔓延至面頰、耳部,舌及口腔黏膜充血、發(fā)紺,出現(xiàn)淤斑呈青紫色;嚴重者發(fā)生潰瘍、糜爛,致使吞咽困難。繼發(fā)感染進一步引起組織壞死,口腔惡臭,鼻腔有膿性分泌物,干涸后結痂于鼻孔周圍,因而引起呼吸困難。鼻黏膜和鼻鏡糜爛出血。有時蹄冠和蹄葉發(fā)炎,最初蹄熱而痛,后見跛行,甚至膝行或臥地不起,由于并發(fā)肺炎或胃腸炎而死亡。山羊的癥狀與綿羊相似,但較輕,多呈良性經過。
治療:目前尚無有效的治療方法,主要是加強營養(yǎng),精心護理,對癥治療??谇挥们逅?、食醋或0.1%的高錳酸鉀水沖洗,再用1%~3%硫酸銅或碘甘油涂于糜爛處,或用冰硼散進行外部治療。蹄部患病時可先用3%克遼林或3%來蘇爾洗凈,再用土霉素軟膏涂抹。注射抗生素,預防繼發(fā)感染。比較嚴重的病例可補液強心,用5%糖鹽水加10%安鈉加10毫升靜脈注射,每日1次。
預防:①每年應注射雞胚化弱毒病疫苗或牛腎臟細胞致弱的組織苗,半歲以內的羊按說明書用量皮下注射,10天后產生免疫力,免疫期1年。生產母羊應在配種前或懷孕后3個月內接種疫苗。②發(fā)現(xiàn)病羊應宰殺,對場地和用具進行徹底消毒。③提倡在高地放牧和讓羊群回圈過夜。(河南省新野縣畜牧局 何靜宜 張英凱 郵編:473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