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題]
閱讀下面的文字,根據(jù)要求作文。
詩人對宇宙人生,須入乎其內(nèi),又須出乎其外。入乎其內(nèi),故能寫之。出乎其外,故能觀之。入乎其內(nèi),故有生氣。出乎其外,故有高致。
以上是王國維《人間詞話》中的一則文字,論述了詩人觀察和表現(xiàn)宇宙人生的態(tài)度和方法。其實,這則文字所含的思想,對我們?yōu)槲?、處事、做人以及觀賞自然、認識社會,都有啟發(fā)。
請根據(jù)你對這則文字的感悟,自定立意、自選文體、自擬標題,寫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出乎其外,入乎其內(nèi)
□湖北考生
何謂“出乎其外,入乎其內(nèi)”?筆者認為:做事既要縱觀全局,整體分析,又要深入內(nèi)部剖析,挖掘本質(zhì);做人既要顧及大局,全面把握,又要真誠相待,用心付出;涉世既要抵御外界誘惑,不隨波逐流,又要能深入社會,追求理想。這是人生的一種境界。不信?還是看看幾位名人的精彩人生吧!
“水擊三千里,扶搖而上者九萬里,去以六月息者也?!薄指痛贯灥那f子,有人勸他涉世為官,他漠然視之;他孤傲的心靈走不進渾濁的仕途。他出乎其外,超然塵世,視楚國相位而不顧,跳出渾濁穢氣的世俗;他又入乎其內(nèi),獨善其身,甘做一棵在清風中獨立看守月亮的大樹,把持著那潔白的美德,“享受”著逍遙的人生。莊子知入知出,一生朝氣蓬勃,光霽月明。他面對一池澄清秋水,背對功名利祿,他的心就如同身邊流淌的溪水一樣清澈,潔凈。他超然的心態(tài)注定他與仕途無緣,但正是他“出入”和諧的心態(tài),才成就了他逍遙的一生,才使他留下了“水擊三千里,扶搖而上者九萬里”這樣汪洋恣肆的篇章。
“出乎其外,入乎其內(nèi)”鑄成了莊子千古的“情美”圣像。
“運籌于帷幄之中,決勝于于里之外”——曠世奇才諸葛亮橫空出世,作戰(zhàn)用兵,巧用妙計。他出乎其外,從整體上把握戰(zhàn)局,準確布陣施略;他又入乎其內(nèi),深入挖掘戰(zhàn)爭本質(zhì),協(xié)調(diào)軍中一切,齊心參戰(zhàn)。諸葛亮知出知入,光輝四射。博望用兵,曾使十萬曹軍上天無路,入地無門;再觀其用智,面對東吳群儒,他盡顯風流,極盡瀟灑,更不用說三氣周郎,其從容之狀令人贊嘆;他七擒孟獲,剛?cè)峒鏉?,留下千古美名…?/p>
“出乎其外,入乎其內(nèi)”成就了諸葛亮萬世的“智美”傳說。
“名編壯士籍,不得中顧私,捐軀赴國難,視死忽如歸”——中原大地上的又一個女英雄任長霞,盡心盡責,任勞任怨?!俺龊跗渫狻?,她公正廉明,扶困濟貧,顧及人民大眾利益;“入乎其內(nèi)”,她除惡掃黑,鐵面無私,將一顆真心奉獻給人民大眾?!叭牒酢彼?,全心呵護每一個有難的人,讓偉大的奉獻之花開在每一個人心坎里;“出乎”自己,嚴以律己,寬以待人,不為家人謀私利。任長霞知出知入,讓人永世難忘:她走了,十里長街,白花勝雪,挽幛如云,那里流動著的是人民心中的愛戴。是啊!正因為她心里裝有對百姓最虔誠的尊重,才有百姓的挽歌吟唱和衷心禮贊。
“出乎其外,入乎其內(nèi)”樹立了任長霞不朽的“心美”豐碑。
瀏覽幾位“精彩”的人生,不覺頓悟:做事、做人、處世都要“出乎其外,入乎其內(nèi)”。只有知出知入,才能既從宏觀上把握事物,分析全局,又能從微觀上剖析本質(zhì),融精神、情感、思想、品質(zhì)為一體。這樣才會使你的人生更加完美,更加精彩。
點評:
文章語言流暢,事例典型;圍繞中心,由古及今,逐層深入;緊密圍繞主旨娓娓敘事,精彩說理,這就是一種善于讀書,善于“入乎其內(nèi),出乎其外”,融會貫通的表現(xiàn)。作者能在考場這一特定而有限的時間內(nèi),用自己的作文實踐,生動有力的詮釋王國維《人間詞話》中論詩論世論人的要“入乎其內(nèi),出乎其外”的真諦,真是難能可貴。(唐仕倫)
近觀與遙望
□湖北考生
廬山需要近觀,近觀其清溪怪石、七彩洞巖千姿百態(tài);廬山需要遙望,遙望其煙云環(huán)繞,水霧繚撥。麥田需要近觀,近觀朵朵麥穗飽滿欲墜;麥田需要遙望,遙望滾滾的麥浪,向藍天潑撒金黃。生活需要近觀,陽光的絢麗,小鳥的歡鳴,路人的微笑,點點的細節(jié)讓生活那么快樂美好;生活需要遙望,當你站在命運的山巔上,遙看那曾經(jīng)讓你無比痛苦的挫傷——原來它們是那么渺小。
當你哇哇地來到這個世界上,上帝的親吻讓你帶著他那寬厚的仁慈,開始你的人生旅程。你便從此進入了近觀生活,父母的呵護,親人的關(guān)愛,朋友的支持,無一不讓你感覺到生活的幸福和美滿。一如近觀廬山的泉水山石讓你心曠神怡;田野的飽滿稻穗讓人感到豐收的喜悅;陽光普照,人丁興旺讓你有世外桃源般的感受。這些快樂使人生之舟風帆張滿,使生活充滿希冀,使人們對未來有著無限的向往。
但是,沒有人會是上帝永遠的寵兒,有時你頭上光環(huán)失色,挫折苦難相繼降臨。事業(yè)的挫折、學業(yè)的失意、親人的離去、朋友的背叛,每一個情景都會讓你痛不欲生,讓你的生活忽然暗淡無光。當你覺得你人生兵敗如山倒時,當你覺得生命不幸被卷入苦難的漩渦時,當你覺得未來毫無意義時,朋友,請你跳出來,跳出來吧!站到生活的圈外,站到足夠高的心境邊緣,遙望生命的長河,在她那蜿蜒曲折的身軀中,你現(xiàn)在所遭遇的種種磨礪,僅僅只是河床中一顆顆滾動的砂石,只是你漫長的人生路途上可以忽略的一個細節(jié)。那些可怕的黑暗,那些洶涌的漩渦,都僅僅是失意中的你臆想出來的“災(zāi)難”。要明白啊,從你整個生命的過程中來看,所謂的“災(zāi)難”,都渺小得不足掛齒?;艚鹪谒聵I(yè)的頂峰時期,卻連遭病創(chuàng),沉重的打擊足以使他的精神崩潰,然而他跳到了“災(zāi)難”的圈外,看到了病痛的可逾越性、人生的坎坷性,終于戰(zhàn)勝了病魔,飛越了坎坷。他那偉大的毅力被世人所景仰,他那偉大的成果被世人所珍重。越王勾踐承受了亡國之痛,扛住了數(shù)十載的非人的屈辱,他堅守復國信念,是因為他在圈外遙望到了生命之光,他看到了勝利復仇的希望,最終他創(chuàng)造了不可思議的歷史奇跡。試問,如果他沒有逃出身內(nèi)的“心魔”,遙望生命的本能,哪里會有力量支持他東山再起?是啊,遙望給人以清醒的頭腦,讓人更懂得生命的美好;遙望給人以勇氣,讓人因看到希望而不畏艱險;遙望給人以信心,讓人重整旗鼓,遠離過去,面向未來。
近觀人生細膩,充滿溫馨的感動,點滴甘甜滲進心頭;遙望人生壯闊,帶著既往不咎的豪邁,收獲信心迎接更多的美麗。如此的近觀與遙望,和諧統(tǒng)一,它讓我們快樂永恒,痛苦消逝,生命的美麗盡收眼底!
點評:
作者深刻領(lǐng)悟了文題的旨意,站在人生的高度,緊緊扣住“對宇宙人生,須入乎其內(nèi),又須出乎其外”,去觀宇宙人生之生氣,去悟宇宙人生之高致,從而展開精彩的論述。由于作者觀察得真切,領(lǐng)悟得深刻,所以論述得也深透。文章切合題旨,觀點鮮明。用例證,事例典型,議論有力;用喻證,深入淺出,生動感人。由于大量運用比喻、排比、對偶、呼告等修辭手法,使文章文采斐然,極具親和力。文章前后呼應(yīng),首尾圓合,結(jié)構(gòu)嚴謹。(唐仕倫)
大隱隱于市
□湖北考生
古人有言:小隱隱于山;大隱隱于市。
在我們的印象中,只是仙人道士必傍山而居,不聞世事。蔡志忠曾以漫畫對此作了解釋:仙,“人”在“山”旁則為仙,看來,古時造字便點明了其中真意。
傍山而居,和山水融為一體,這本來就是不食人間煙火的象征,偏又練就一身道行,參透了禪意,方以道入土,歸隱于山。千百年來,文人墨客莫不對此動了凡心。其中,陶淵明便是這樣一個典型,當他一篇《桃花源記》出世,那顆厭倦仕途,向往幻想中的桃花源的心也就出世了。是的,他想要的是歸隱,是閑適,是寧靜的生活,可是如果不是官場失意,懷才不遇,桃花源這么一個避難所就要永遠與他絕緣,并遠離世俗而絕跡于他未來淳樸的生活。
要知道不是所有的人都抵御不了意志的消沉?!俺鍪馈庇兄?,“入世”亦有之,所以又有許多“英豪”浮出水面,大隱于市?!伴L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意氣風發(fā)的李白,對前途充滿著無限的憧憬。他想通過官場仕途一展才華,報效國家,揮灑人生。然而,多年的官場生活,多年的仗劍游歷,讓李白反思起來。有過得意,也有過失意,他終于看清了從仕之路的艱辛與黑暗,高力士為其穿靴實則銬住了他的雙腳,朝廷賞賜實際上是主子施舍的乞食。于是“鐘鼓饌玉不足貴,但愿長醉不復醒”,以美酒清洗心中的抑郁,以山泉清洗世間的污穢,每一次醉后醒來,他又重新開始放眼世界自然,跋涉大江南北。他始終有一種信念,始終有一種火熱的詩情沖動,始終有超俗的“出入”灑脫!他不被世事摒棄,也不被百姓遺忘,更不被朝廷重用。于是他不斷地重拾希望,不斷地將自己“大隱于市”,也許他的人生哲學便是“宇宙人生,既入乎其內(nèi),又出乎其外”吧!李白啊!不愧為“詩仙”,卻是個依市而居的一個仙人。
“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世事內(nèi)外變化多端,觀念出入繁雜無比。我們不一定都要像陶潛一樣“出”,也不一定都要像李白一樣“入”,而是要萬物歸乎一心。俗話說得好,“心靜自然涼”,只要內(nèi)心真誠、純凈,又何必去理會污穢的俗事呢?我們不妨靜下心來,大隱于市。
點評:
本文立意別具一格,對“出”與“入”的關(guān)系有自己獨到的見解,給身在塵世“大山”中彷徨的人們指出一條出路:大隱于市。認為“出”是“入”的最高境界。用不能“入世”而“出”者的“田園詩人”陶淵明和能“入世”而“出”者的浪漫詩人李白為例,揭示“入乎其內(nèi),又出乎其外”“萬物歸乎一心”的現(xiàn)實意義,從而準確地把材料的精髓進行了形象的外化,其論證思路清晰,自然流暢,散文化的語言,有遮不住的才氣,給人以美的享受,讓人折服。(徐延春)
人生的“出”與“入”
□湖北考生
王國維在《人間詞話》中有這樣一段論述:“詩人對宇宙人生,須入乎其內(nèi),又須出乎其外。入乎其內(nèi),故能寫之。出乎其外,故能觀之。入乎其內(nèi),故有生氣。出乎其外,故有高致?!?/p>
從這段話中,我們不僅能看出這位國學大師獨特的為文之道,而且能感悟到其中深蘊的人生智慧:入而為事,出能觀之,方能立于不敗之地。
所謂“入”,也就是我們常說的“鉆進去”;做事時全身心的投入是必要的,這樣才能保證我們成事的決心和做事的效率。而浮于表層正是成功的死敵。淺嘗輒止的結(jié)果是使我們像寓言里的那只鼴鼠,門門懂卻樣樣瘟,終究做不好一件事。
有—個故事大家都不會陌生,說的是羅丹在工作時差點把他的客人茨威格鎖在工作室里。從這件小事中,我們不難看出羅丹對工作的投入到了何等的程度,他“鉆進去”工作,竟忘掉了整個世界。后來茨威格回憶說,那天他在羅丹工作室學到的比在學校學到的東西還多。這種“入”的境界和知識同樣重要??v觀古今凡成事者無不有“入”的決心?!叭搿辈庞型豸酥畬懲甑?8缸墨水,“入”才有玄奘取經(jīng)跋涉幾萬里的行程,“入”才有陳景潤演算的幾十麻袋的稿紙。有了“入”,一切才有成功的可能。
當然,這里所說的“入”并不代表一味蠻干而是要與“出”相協(xié)調(diào)的。
蘇軾的《題西林壁》中有這樣一句: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這句詩對“出”的必要作了最好的闡釋。我們做事是由主觀意識起著主導作用的,而人的想法誰也不能保證不出—絲紕漏。荀子曰“智者千慮,必有一失”。當我們出現(xiàn)失誤時,如果不能及時糾正,就可能誤入歧途,等我們醒悟過來時,也只能哀嘆“一失足成千古恨”。所以,在做事為人時,跳出主觀的圈子,從旁觀者的角度審視自己是很重要的,這樣才能使我們少犯錯誤。
英國數(shù)學家多番維爾傾注了三十多年的精力,把圓周率推算到小數(shù)點后八百多位??墒呛笕税l(fā)現(xiàn),他在第三百多位時就出現(xiàn)了錯誤,也就是說,他后面二十來年的努力都是白費的??茖W是容不下半點馬虎的,多番維爾如果能在工作過程中經(jīng)??陀^地審查自己的步驟和數(shù)據(jù),就可能不會留下這個遺憾了??茖W如此,人生又何嘗不是?常聽人后悔自己什么做得不好,什么不該做,事后再多的悔恨也于事無補。我們應(yīng)該從中吸取教訓,對“出”的意義有一個更好的認識。
有人說,我們不能決定生命的長度,我們不能改變生命的數(shù)量,卻能提高它的質(zhì)量。我們要把握好“入”和“出”,用“入”來增加人生的深度,用“出”來提高生命的質(zhì)量,出入之間,創(chuàng)造成功的人生。
點評:
作者能準確地感悟到材料所深蘊的人生哲學:“入而為事,出能觀之,方能立于不敗之地?!边@是本文成功的基石。在論述“入”與“出”的過程中,思路很嚴密,論證充分有力,選用了大量較為典型的事例,用廣博的知識,信手拈來,出入中外,揮灑自如。論證語言平實流暢,顯示出較強的語言駕馭能力。結(jié)尾對人生的認識水到渠成,意味深長。惟一不足的是對“入”與“出”二者之間的辯證關(guān)系論述得不夠。(徐延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