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yīng)該承認的是,今年全國的高考作文題豐富多彩,形式多樣。這反映了中學語文教學在新課程改革的路子上的探索與進步,也反映出作文教學正向著開放性和人文性推進。然而欣喜之余,仍有深深的扼腕與擔憂。
扼腕之一是,話題作文未能跳出二元對立的套路?!锻浥c銘記》把兩個對立的概念置于一處讓中學生去操作,其中蘊含著道德的暗示,潛在著內(nèi)容的誘導,更嚴重的是,它對學生思維存在著格式化的潛在導向,二元對立,或非此即彼,或辯證統(tǒng)一。學生以此思維寫作,老師以此思維閱卷。在這種題目面前,開放性與獨特性都將無立足之地。
扼腕之二是,命題作文存在著脫離學生實際、求高遠、追哲理的傾向。全國作文題中有一半題目都存在著求高遠、追哲理的傾向,無論是材料的提供還是語言的表述,都暗示出作文應(yīng)該有宏大的視角和高遠的立意。像江蘇的《鳳頭豬肚豹尾》:“小到學習生活,大到事業(yè)人生何嘗不是如此”,像廣東的《紀念》:“真正的紀念是心靈的回響,歷史的回音。它堅守信念,傳遞勇氣;它珍藏感動,分享幸福;它審視過去,啟迪未來”等,其道德導向、哲理導向都是十分明顯的。從中我們看到了出題者對立意高遠、哲理意蘊存在誤區(qū)。其實,對于寫作者來說,最重要的是真誠,對立意來說,最重要的是真實,對哲理來說,只有言說個體生命體驗也才具有真正的哲理意蘊,因為那是學生自己的生命體驗,而不是書本上的理念??梢韵胍?,在這種高考作文題目面前,有幾個學生能夠真實地敘寫自己的生命體驗?到頭來,說空話、說大話、說假話,只能是高考作文的永恒命題,十二年學習寫作的收獲也只有一個,那就是遠離真誠。值得稱道的是上海的作文題,只給出了三個生活鏡頭,其視角是生活化的,其內(nèi)容是貼近學生的,其表述也沒有導向性,它表現(xiàn)出對學生生命的充分信任和尊重,它所體現(xiàn)的是真正的人文情懷。
擔憂之一是,縱觀歷年高考作文,不論它變換什么樣態(tài),其本質(zhì)都沒有變,那就是為了選拔上的方便,建構(gòu)起一種所謂科學公平的出題套路,讓學生在套路中完成那些早就設(shè)計好的雜技表演,盡管各省都在想方設(shè)法地變換面目,但是,如果高考作文不從根本上改變出題的思路,那么就遠不可能擺脫套路,也永遠談不上開放性和創(chuàng)新性。對寫作來說,套路是天敵,僵化是絕癥,思想、活力、才情、識見,是寫作之源,而對寫作能力之考核來說,怎樣考才能考出思想和活力,考出才情和識見,難道不是每一個教育者應(yīng)該思考的嗎?因此,高考作文出題絕不能只停留在題目的翻新上,而應(yīng)該在出題的思路上做出大的變革。
擔憂之二是,教作文的和改作文的人絕大多數(shù)是不寫文章的人。一個連自己的寫作之門都沒有打開的人,何談去開啟學生的寫作之門?其教學中的隔靴搔癢、誤評誤導是可以想見的。我一直固執(zhí)地認為,中學語文老師不寫文章,是語文教學質(zhì)量低下的癥結(jié)所在,也是學生不愛寫作文和不會寫作文的癥結(jié)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