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堂提問是最常用的一種教學手段,也是優(yōu)化課堂教學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所以,閱讀課在培養(yǎng)學生理解能力的同時,教師不能忽視學生完全不懂或一知半解的問題,而應抓住教育時機,“問”到關(guān)鍵處,“提”在點子上,使學生真正有所得。
曾經(jīng)聽過一位老師的課,這位教師在設(shè)計提問、處理問題方面的技巧給了我不少啟示。請看這位教師教學《小蟲和大船》(教科版小語三冊)的片段:
師:請同學們讀課文最后一句話,并思考這里的“竟”字是什么意思。
生:想不到的意思?
生:“竟”在這里表示出乎意料。
師:對。為什么小小的蛀蟲“竟”毀了一艘大船?請同學們帶著這個問題,認真讀課文,然后討論。
生:因為船主不聽工人的話,把一塊蟲蛀的木板用在大船上了。
生:時間長了,蛀蟲繁殖得越來越多,木板上的窟窿就越來越多。當這些窟窿被浪頭打穿時,海水就灌進船艙里,超過了船的載重量,船就沉下去了。
師:雖然開始只是小窟窿,天長日久,蛀蟲多了,就把大船毀掉了。同學們想一想,船主怎樣做才不會出現(xiàn)這樣的結(jié)果?
生:聽那個工人的話就好了。
師:你要是能再完整地說一下就更好了,想不想再試試。
生:想。
師:好,大家認真地聽。
生:船主如果聽了好心工人的話,就不會吃這個大虧了。
師:棒極了!這么說就好多了,這樣大家就能完全理解你說的話了。大家是不是應該給他一點鼓勵。(學生鼓掌。)
師:同學們,你們在日常生活、學習中有沒有和這位船主一樣不聽勸告的時候?
生:有。爸爸媽媽經(jīng)常對我講,要養(yǎng)成睡前刷牙的好習慣,可我總不聽,時間長了我的牙就有洞了。上個月牙疼得厲害,還去了醫(yī)院。
師:現(xiàn)在怎么樣了?
生:現(xiàn)在我每天都堅持刷牙。
師:牙齒都已經(jīng)有洞了,為什么還要堅持,你是怎么想的?
生:我想,雖然我的牙齒已經(jīng)有洞了,不能再恢復原樣了,但只要我改正了以前的壞習慣,牙齒上的洞就不會變得越來越大了。
師:好,是個乖孩子。如果你們只有一點小毛病,別人或老師給你指出,你們應該怎樣對待?
生:(齊)我們應該虛心接受并改正。
師:為什么?
生:如果不改正,就會像船主那樣吃大虧。
生:小毛病會越來越嚴重,久而久之,毛病越來越嚴重,就會像船主那樣,害了自己,吃了大虧,把自己毀了。今后,不管什么人,只要他說得對,我們就應該虛心接受,哪怕自己有一點小毛病,也應該及時改正。
反思:
這位老師問題提得好,在學生對問題的理解處于朦朧時,問到了關(guān)鍵處。把學習知識和弄懂道理有機結(jié)合在一起,并聯(lián)系學生的生活實際加以運用,不僅培養(yǎng)了學生的理解能力,而且提高了他們對事物的認識水平,這就是閱讀教學的真諦。
教學中教師的提問,幾乎每節(jié)課都需要進行,但要做到,”問”在關(guān)鍵處,“提”在點子上,決非易事。這就要求教師要有扎扎實實的工夫:
●扎實的基本功,有較強的應變能力,敏捷的思維、扎實的基礎(chǔ)知識。
●應在準確把握課程標準、教材、學生基本情況的基礎(chǔ)上,進行教學,把學生帶入最佳的學習狀態(tài)。
●要明確每課的教學目標,把握教材重點、難點和關(guān)鍵,并圍繞重點、難點提出問題,討論問題,點撥思路,解決問題。要尊重學生,教學相長,師生共同成長。
●課后要堅持寫教學反思。
(作者單位:北安市北崗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