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閏土》一課努力構建富有生命活力的課堂,努力使課堂回歸學生的經(jīng)驗世界,回歸學生的生活世界。—— 劉穎姣
教學內容:人教版九年義務教育小學語文第八冊。
教學目標:
1.認識本課18個生字,學會其中的14個字。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第一自然段。
3.學會用一定的速度朗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了解閏土的特點。
4.培養(yǎng)熱愛勞動人民的思想感情。
教學課時:第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感情
師:這節(jié)課我們共同來學習《少年閏土》。(板書:少年閏土)一提起少年閏土,在老師的腦海中就浮現(xiàn)出這樣一幅畫面(出示多媒體圖片)。在深藍的天空掛著一輪金黃的圓月,下面是海邊的沙地……三十年過去了,在文中“我”的記憶里,閏土的印象還是那么深刻,讀完課文相信你們也會和“我”一樣。
[評:多媒體播放的圖片效果,給學生提供了初步的視覺印象。老師回憶性的敘述,喚起了學生對閏土這一人物形象的遐想,尤其是“三十年過去了”這句話更能引起學生的好奇心,增強了學生主體感受,調動了學生情感參與的欲望。]
二、速讀課文,整體感知
師:請同學們打開書,我們邊讀邊標記,看看作者都寫了哪些事情,然后說說你們的感受。(學生自由讀課文。)
師:誰來說說,講了幾件事?
生:講捕鳥,拾貝殼,管西瓜的事。
師:哦,還有補充嗎?
生:還跟作者捉了跳魚兒?
師:對,在海邊的時候,還可以去看跳魚兒。閏土講了四件事,讀完之后你們有什么感受?
生:有趣。比如說捉鳥,他捉鳥的時候是掃出一塊空地來,當鳥來吃竹筐里的秕谷時,遠遠地將竹筐一拉就可以捉到了;拾貝殼也很好玩,雖然只是講怎樣拾,但貝殼有紅的、綠的,非常有趣。
師:誰再來說說?
生:我對第四件事跳魚兒非常感興趣。在退潮時,有些地方會留下小動物,但我從沒見過跳魚兒。
[評:學生通過快速讀的方式,對文章有了一個整體感知。接著讓學生談“感受”,這就把感知課文與聽說訓練有機結合起來,同時也是老師了解學生興趣點的一個有效環(huán)節(jié)。]
三、分組學習,尊重體驗
師:還有誰想說說。老師看出來了,大家對閏土的四件事都很感興趣。這樣吧,每個小組選擇你感興趣的一件事來討論。誰來選擇捕鳥?這組。誰來拾貝殼?你們組。老師在筆記本里還準備了許多貝殼的資料,一會兒你們可以來查一查。好,你們組選擇跳魚兒,這件事需要咱們想像力豐富才行,你們行不行?
生:行。
師:如果對其他小組討論的事情感興趣,你可以迅速調整坐位。
[評:自由選擇小組進行合作學習是種積極的學習方式,也體現(xiàn)出教師對學生自主意識的培養(yǎng)。學生自己選擇了學習內容,就可以全身心地投入到對局部文本的閱讀中。]
師:老師給大家提供了一些學習方法,誰來給大家讀讀。
(多媒體出示:選擇合適的方法學習喜歡的段落。再讀課文,進行交流感受。 一、讀一讀,談談感受,把這件事講給大家聽。 二、讀一讀,查找有關資料,把查到的內容介紹給大家。三、讀一讀,根據(jù)畫面想像畫一畫,把你的想像講給同學聽。 四、讀一讀,交流感受或想法,把課文有感情地讀給全班同學聽。)
師:好,各小組先讀課文,在讀的基礎上再互相交流感受。(小組交流,師各組指導。)
師:都學完了,請各小組匯報學習成果。
生:我們做了一個有趣的實驗,通過實驗了解怎樣捕鳥。
師:不錯,自己動腦筋想出實驗的方法來學習捕鳥。請到前面來,向大家介紹一下。
生:首先,在雪地找出一塊空地,然后找竹匾和小木棍,在木棍上綁根繩,撒上秕谷,鳥來吃的時候就拉繩子。
師:哦,你講起來很自豪啊,你猜閏土是不是也和你一樣呢?
生:是啊,他也會很自豪,因為閏土生在鄉(xiāng)村,城里人不知道,他會說我告訴你……
師:你體會得很好,能不能讀給我們聽。邊聽邊看,老師給你們播放畫面。(生讀:我們沙地
上……多媒體課件展示捕鳥畫面。)
師:讀得多神氣,尤其是鳥撞到竹匾里,這么容易就捕到那么多鳥。讓我們像他那樣讀一讀。(師生共讀:我們沙地上……)
[評:正如學生所說,城里孩子很難見到鄉(xiāng)下孩子捕鳥的過程,單從文本感受閏土說這番話時的神氣有一定難度,因此媒體演示的時機恰到好處,把學生的想像進行再現(xiàn)。]
師:聽了他的講述我于是又很盼望下雪,他說什么了?我們接著讀讀。(生讀。)
師:閏土的生活多有趣,老師在電腦里面也準備了資料,通過電腦展示給大家。誰來介紹一下?
生:通過查電腦資料知道了貝殼的顏色多種多樣,紅、黃、藍、金等。
師:貝殼有這么多顏色,能不能用一個詞語概括一下。
生:五顏六色。
生:五彩繽紛。
師:很好,誰來再介紹一下?
生:貝殼的形狀也是千奇百怪。
生:我還知道貝殼的作用,它可以做手鐲,可以做小飾品,讓人愛不釋手。
師:這組同學多了不起,通過網(wǎng)絡合作查找到這么多資料。通過他們的介紹,我們知道海邊的生活豐富多彩,白天撿貝殼,晚上看瓜、刺猹。
生:看瓜、刺猹。我們從課文中找出這樣一些句子,知道閏土晚上要到地里看西瓜。
師:你們用什么方法來學習。
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師:很好,誰來讀給大家聽聽。(四人分角色讀:晚上……)
師:這小組分角色讀,合作學習,也值得我們學習,誰來評評他們讀得怎么樣?
生:小剛讀到西瓜地停了一下,好像把我們帶入了閏土看瓜的地方。
師:好,他們仿佛把我們帶到月下刺猹的情景中了,我們也讀讀這一段,自己練習讀一讀,看能不能超過他們。剛才的那一組也要好好地讀,看看有沒有新的感受。(生自由讀)下面我們請一位同學來讀,把他的閱讀感受讀出來,看看能不能讀得更好。誰愿意讀,請你來讀。(生讀:月亮地下……)
師:你為什么要這樣讀?
生:我感覺刺下去很滑,猹非常靈活、敏銳,如果你慢慢地走過去,就不會被發(fā)現(xiàn)。
師:這個“捏”還體會得差一點,還能換成什么詞?
生:握。
生:拿。
師:還有嗎?
生:抓。
師:“抓”也行。
生:我想換成“拎”。
師:有這么多詞語,可不可以換?
生:不可以。
師:為什么?
生:動作要小一點,“捏”的動作很小、很輕。動作大一點了,猹就跑了。要輕輕走過去,猹就不會跑。
師:好,用“捏”我們可以體會閏土躡手躡腳的樣子。誰還有不同的感受,來讀一讀。(生讀。)讀得好不好。
生:好。
師:讀得真不錯。為什么要這么讀?
生:因為猹很伶俐,要小心翼翼走過去刺,才不會被發(fā)現(xiàn)。
師:猹反應是那么敏捷,都是文中的“我”所不知道的,“我”還不知道退潮的時候有許多跳魚兒呢?來,你們組來展示一下跳魚兒這一段。(多媒體展示學生畫的跳魚兒。)
生:這是我們根據(jù)想像畫出來的。
師:多可愛的跳魚兒啊!
生:因為書上說跳魚兒長著兩只青蛙似的腳,我就畫了青蛙似的腳。
師:同學們,閏土有著無窮無盡的希奇事令我們難忘,更令文中的“我”難以忘懷,讓我們一齊朗讀這一段,作為這一課的結束吧。(師生共同讀。)
師:老師相信這幅畫一定會留在我們的腦海里,把第一段背下來,這段中還有一些難以理解、含義深刻的語句,下節(jié)課再討論。
[評:引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把語言文字演化成色彩鮮明的畫面,這樣的背誦易于接受。]
【專家評析】
我們的教學要避免單純的知識傳授,要在和學生相互的交流溝通中,使學生主動地學習。學習的過程應該成為學生積極的知識建構的過程?!渡倌觊c土》一課正是在這種理念引領下,努力構建富有生命活力的課堂,努力使課堂回歸學生的經(jīng)驗世界,回歸學生的生活世界。
一、課堂是師生情感交流的世界,教師尊重學生的獨特體驗,并平等地將自己的體驗傾訴給學生。上課伊始,教師聲情并茂地配樂朗讀將學生帶入到魯迅先生筆下那奇異的世界里。三十多年過去了,為什么閏土能給“我”留下這么深刻的印象?教師將自己對教材的體驗通過朗讀傳遞給學生,在教師有意創(chuàng)設的情境中,學生自然地生出探究的欲望。
課堂要回歸學生的經(jīng)驗世界,必須要尊重學生的獨特體驗。教學時,教師把重點放在閏土講述的四件事上,并在整體感知的基礎上讓學生選擇自己感興趣的一件來學習。這四件事中必然有最接近學生知識經(jīng)驗和生活經(jīng)驗的某一處,正因為這一處觸發(fā)了學生的感受,才有可能把文中的內容和自己生活的經(jīng)歷聯(lián)系起來,把課文的內容和課外的內容聯(lián)系起來,把語文知識同以往學習的知識聯(lián)系起來,把曾經(jīng)運用過的學習策略和當前的內容結合起來。
二、我們呼喚人性化的課堂教學,需要師生間情感的交流、平等的對話;我們也呼喚生活化的課堂教學,知識和能力的形成不僅僅靠“傳遞——接受”?!渡倌觊c土》一課的教學力求淡化知識的傳授,通過“講一講、畫一畫、讀一讀、查一查”等學習方法的運用,使學生在輕松的活動中收獲知識,提高能力,豐富情感。比如,講捕鳥,師生合作,以表演的形式把捕鳥的過程講出來,學生仿佛就是文中的閏土,講述時是那樣得意、自豪,其他學生和教師此時都成了文中的“我”,為閏土的本領所折服。當學生以神奇的想像在畫紙上把跳魚兒展現(xiàn)出來時,當學生把自己的想像用語言表述出來時,這海邊豐富多彩而又神秘有趣的生活也已經(jīng)深深吸引了每一個學生。
誠然,在一節(jié)課的時間里讓學生運用這四種方法學習還存在不足,還有追求形式的痕跡。尤其是查找資料和畫一畫這樣的活動,如果在課前布置,在課堂上展示,那么這節(jié)課的語文味會更濃,結構會更緊湊,而且把語文學習從課內延伸到了課外。這樣我們才可以說突顯“語文即生活,生活即語文”的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