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應(yīng)權(quán)
“不怕你金銀堆滿樓,我有手藝度春秋?!?/p>
光陰似箭,日月如梭,歲月的雕塑家雖雕刻得我滿面蒼桑,但這句刻骨銘心的話語,總像青春的烈焰,時不時點燃起我激情的火把,照亮執(zhí)著的征程。
幸福的人生都是相似的,不幸的人生各有各的不幸。我三歲時父親因患重病撒手人寰,年輕的母親帶著我姐弟四人撐起這個家。政府為照顧全家生計,將母親安置在鎮(zhèn)上一家油條店工作。老板說:“為照顧你全家,我同意你來本店工作,但不能讓孩子來店里要吃要喝,干擾生意吆”。比我大八九歲的姐姐都懂事了,四五歲的我哪管這些,每天早上,臉不洗,趿著腳,避著姐姐就跑到母親干活的店里,也不講要吃要喝的,只一個勁地圍著母親轉(zhuǎn),不管母親細聲商量也好,大聲喝罵也好,都不愿離去,母親被磨蹭急了,就跟老板打聲招呼:“我從這里賒根油條給孩子吃,錢從工資里扣?!庇谑牵医舆^油條快活得一蹦三跳跑了。
饑餓對孩子來說是莫大的殘酷。記得,在我上小學(xué)時那個饑荒歲月的一個冬日,清晨,寒風(fēng)刺骨,饑腸轆轆。我背著書包又跑到母親的油條店,站在炸油條鍋的火門前,一邊饞饞地望著那一根根噴香的油條,一邊把光腳伸到火門口烤著。誰知,灶中已燒塌架的柴炭全滾壓在我的腳背上。
母親把我送進了鎮(zhèn)上的衛(wèi)生所,當(dāng)我從疼痛中醒來時,母親已成了淚人,撫摸著我的頭說:“孩子,不是娘有錢不給你們吃。娘一個月累死累活只掙14塊錢,供你們吃喝穿用都不夠,哪有錢給你吃早點,一天兩餐能吃個半飽就不錯了……”說著,母親那滾燙的熱淚象念珠似的落在我的臉頰,我那純真的童心也陡然亮起一盞燈,雙手摟著母親的脖子,“娘,別哭了,我再也不到店里找你要吃的了!”
母親雖目不識丁,但她是個能吃苦耐勞、克己為人、正直剛強、明了事理、教子有方的女性。在那饑荒的歲月里,她經(jīng)常給我們嘮叨:“你們父親在咽氣時,就擔(dān)心我把你們帶不成人,我走到他的病榻前,沒流淚,摸著他的手,‘你放心,再苦再累我也要把四個孩子帶大成人。我的話剛落音,他閉上了眼睛?!苯又纸o我們講起“人窮不能志短”、“只與人家比種田,不與人家比過年”、“不怕你金銀堆滿樓,我有手藝度春秋”等故鄉(xiāng)的至理名言。
俗話說,“孝子最知慈母心。”打那,我仿佛長大了。早上,肚子再餓,一聲不吭地背起書包上學(xué),放學(xué)歸來,做完老師布置的作業(yè),便幫著母親忙這忙那,并以優(yōu)異成績完成了大中小學(xué)學(xué)業(yè)。在讀書學(xué)習(xí)和與生存抗?fàn)幹?,我不但增強了體質(zhì)增長了才干,而且明了事理,了解了社會:“世事洞明皆學(xué)問,人情練達即文章”;開闊了胸襟:“笑一笑十年少,愁一愁白了頭”;學(xué)會了做人:“正直方是人本性,做人勿去耍投機”;懂得了生活:“精神到處文章老,學(xué)問深時意氣平”;增強了毅力:“書山有路勤為徑,學(xué)海無涯苦作舟”;堅定了信念:“理想是一面帆,奮斗是一雙槳,只有奮力蕩起雙槳,才能達到希望的彼岸”,直至生命的終了!
這是母親留給我的情結(jié)!
這也是祖國母親留給華夏子孫的情結(ji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