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陷種種非議的嚴介和
時間:2005年10月31日下午
地點:中國太平洋建設集團董事局主席辦公室
“合作不成功,我們也不會有任何怨言。太平洋不是其他企業(yè),我們在政府面前始終扮演一個既聰明又能干,還聽話的角色?!?/p>
異地收購叫停的原因
《英才》:據(jù)說可以問你任何問題。
嚴介和:對我的采訪不用什么采訪提綱的,我歷來都說新聞界的朋友來了可以任意問,越尖銳越好。我沒有任何要隱瞞的,過去有話講大言不慚,我是大言無慚了。
《英才》:今年你的兩個資本動作引起了廣泛的關注,也招來諸多的非議,就是在江西省景德鎮(zhèn)市和吉林省長春市的兩起所謂打包收購國企的事情。你能坦白告訴我們這兩個地方叫停的原因是什么?
嚴介和:在江蘇,只有我一家采取如此大手筆來重組收購國企。我們在江蘇省已經收購了31家國有企業(yè),基本上都是成功的?,F(xiàn)在這些企業(yè)的運轉都很好。
“打包收購”是從東北話來的,東北人叫“打捆”收購。我們與吉林省國資委的直接對話過程中,一開始雙方的態(tài)度都是積極的,包括吉林省的幾家省級骨干企業(yè)也都很熱心。省國資委還專門組織這些企業(yè)的主要當家人組團來江蘇考察了太平洋集團,從考察團的反映看,他們重組的愿望很迫切,8月9日,雙方簽訂了收購托管協(xié)議。協(xié)議簽訂后,由于一些原因,國資委又組織人重新再評,原來的評估也是國資委請人評的。這次把原來的負資產5個億變成了正資產8個億,這個結果連被評的企業(yè)都不認可,太平洋更接受不了。
我們收購的欲望還是很強烈的,商量能不能我們兩家各自找人來評,然后加起來除以二;或者說共同委托,找一家共同認可的長春以外的一家評估機構,哈爾濱、沈陽、北京的都行,這個方案也沒得到認可。
此次在吉林的收購,我們開始談的12家企業(yè),加權平均是負資產,我們以零資產進行收購。都已經在協(xié)議中確認進去了,又任意抬高了門檻。
但我們還是比較乖巧的,同政府打交道還能同政府理論嗎?識時務者為俊杰,合作不成功,我們也不會有任何怨言。太平洋不是其他企業(yè),我們在政府面前始終扮演一個既聰明又能干,還聽話的角色。
《英才》:你去吉林收購這些與太平洋無論在地域上,還是在產業(yè)關聯(lián)上都很遙遠的國企的意圖是什么?
嚴介和:從目的上講,一個是處于企業(yè)所應該擔負的社會責任;一個是展示自己的人生價值。與此同時也是太平洋5年計劃中追求企業(yè)總量的需要。2008年,太平洋將會二次創(chuàng)業(yè),我將離開太平洋。
我們太平洋重組國企模式在江蘇省是經過證明的。比較成功的收購是在全國影響較大的ST縱橫,還有宿遷玻璃廠,現(xiàn)在叫太平洋玻璃。
《英才》:太平洋模式在改制過程中如何安置原有職工?
嚴介和:原則上說,為了社會穩(wěn)定的需要,能不下崗的盡量不讓下崗,即使一些職工暫時離開了崗位,在集團內部有了工作機會后,還會重新招他們回來。
《英才》:對于原來國企的高層領導呢?
嚴介和:對高層的政策是確保能者上,平者讓,庸者下。
《英才》:可以說太平洋模式的國企改制是零下崗嗎?
嚴介和:我們進入縱橫國際的時候,當時是下了400多人,后來又都招回來了。因為縱橫這條船在我們接手的時候已經是百孔千瘡。這些人如果留在船上只能和這條船一起沉入海底,所以就需要一部分人作出犧牲,讓我們一些優(yōu)秀的能人,用他們的身軀來堵住這條船的漏洞,等到這條船能夠重新浮出水面,揚帆遠航的時候,我再請你們重新上船。而且,對于他們,我們也都按照國家政策和當?shù)氐恼呓o予相應足額的補償金。
3200億項目的資金來源
《英才》:現(xiàn)在外界對你的財富數(shù)量和增長速度的質疑已經鋪天蓋地,你怎么看?
嚴介和:這個問題胡潤已經向媒體做了解釋,胡潤在新聞發(fā)布會上說:“2004年是嚴重低估了太平洋建設?!绷硪环矫?,在增長速度上,有幾方面的原因。太平洋建設在整個江蘇省的民營企業(yè)中,是發(fā)展最快的,與國有企業(yè)相比也是最快的。原因一是主業(yè)比較清晰,產業(yè)質量很好;二是我本人是做企業(yè)出身的,在做企業(yè)方面的經驗和能力讓太平洋建設這幾年得以飛速發(fā)展。
《英才》:太平洋的主業(yè)是基建工程,這幾年又主要是做BT模式,企業(yè)自有資金實力的要求很高,而你說過太平洋今年有3200億的項目,以國家規(guī)定的35%自有資金,并且不許負債的要求看,太平洋怎么解決資金問題呢?
嚴介和:首先,3200億的項目并不是這一年的,都是5年、10年的長期項目。具體到今年、明年,大概幾百億的項目要啟動。而且,眼前項目的資金也是滾動使用的。這幾百億的項目,一方面企業(yè)有充裕的自有資金,還有一部分是依靠社會資金,包括給我們的材料供應商、設備供應商、合作的分包商等。比方說一座城市100個億,做一個10年的BT項目。第一年要10個億,資金投放量是五六個億,用企業(yè)的自有資金和一部分社會資金。BT是融資建設,所以政府第二年一定要還錢。第二個10億項目的時候,就不需要集團再投入資金了,用政府的應收賬款的滾動就可以解決了。
所以,利用一個時間差,推動這些項目的運行,所需資金的基數(shù)不是很大。滾動發(fā)展就可以解決了。到第四年的時候,我就一分不出了,第五年我能有剩余資金了。
《英才》:如果存在政府還款不到位呢?
嚴介和:這么多年來,我們與政府做BT項目,政府應收賬款沒有出現(xiàn)呆賬、壞賬,資金不到位的情況也很少,太平洋與各級政府打交道得出的經驗是政府最誠信。
《英才》:那么說,太平洋資金鏈不斷的秘密就是滾動使用?
嚴介和:資金鏈斷裂是因為銀行催貸,還不起貸款才會導致資金鏈斷裂。太平洋不存在資金斷裂的危險是因為,我們在銀行的貸款很少,太平洋是靠每年大量的政府應收賬款支撐他持續(xù)發(fā)展。
《英才》:你說過太平洋做很多基建項目都是零風險、零競爭,可是在我國的《招投標法》中規(guī)定所有重大工程必須招投標。
嚴介和:我講的零競爭是指我們的條件最優(yōu)、質量最好、成本最低、速度最快,客觀上造成了根本沒有企業(yè)能跟我們競爭。我們做的大量BT項目,都是沒有企業(yè)來跟我們競爭。大門是敞開的,有的時候,為了走個形式,還要找?guī)讉€“陪標”的,勞民傷財。
像我們做的這些上百億的BT項目,根本不是哪個分管市長說了算的,也不是市長說了算的,得市委會議一致通過,都是陽光下的。
“哈佛培養(yǎng)的是一堆蠢才”?
《英才》:你什么時候開始認識到財富的重要性?
嚴介和:從我的家庭出身來說,一直都是視金錢如糞土的。后來面臨很多生活的壓力,為了養(yǎng)家糊口,在當時的歷史條件下,惟一的途徑是從商。從我第二個孩子出生的時候,我開始認識到財富的重要性,要交罰款。而且,教師的職業(yè)做不了了,鐵飯碗保不住了。
《英才》:苦難對你的影響是什么?
嚴介和:苦難是我終生進取的動力。我生在苦難當中,要擺脫苦難,要活的像個人,對得起自己,對得起家庭,對得起社會。我在當中學老師階段教育學生,包括現(xiàn)在教育我的員工、我的子女,都讓他們嘗試苦難。
《英才》:你的財富觀是怎樣的?
嚴介和:我的財富觀不是傳統(tǒng)的“守財型”財富觀,我崇尚取之于社會,用之于社會。具體到太平洋就是要承擔更多的社會責任,才能體現(xiàn)企業(yè)的價值,財富的價值。
《英才》:如何看待中國目前民眾對少數(shù)人擁有大量財富而產生的仇富心理?
嚴介和:財富聚集在少數(shù)人手里產生社會的不合諧。財富應該給那些能用來為社會創(chuàng)造更大財富的人手中。一個人聚集那么多錢,又花不了,這就是浪費,要給那些需要的人。我們太平洋是社會主義企業(yè),要創(chuàng)造一個你有我有大家有的企業(yè)。我將之稱為“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國企”,國人的企業(yè)。
《英才》:你說過2008年退休,要辦一所商學院。為什么不到50歲就要退休呢?
嚴介和:我現(xiàn)在是“以一種旅游的心態(tài)”在做企業(yè)。之所以要辦商學院,一部分原因是什么哈佛、MBA、EMBA之類的教育都是失敗的,培養(yǎng)的是一群蠢才,做企業(yè)一點兒用也沒有。我們太平洋從來不要傳統(tǒng)商學院出來的學生,也不要碩士、博士。我想把我多年總結的做中國企業(yè)的經驗講出來,這是又一次的挑戰(zhàn)。我要做中國企業(yè)家的教練員。
投資專家點解BT資本運作模式
35%的毛利率讓人不敢想象
文·本刊記者戴璐
自太平洋建設集團一夜成名之后,許多人都對BT的賺錢模式充滿了好奇。民間資本以建設——移交的方式,即所謂的BT模式,投資市政設施,究竟是怎樣賺錢的?
國務院發(fā)展研究中心專門研究民間投資公用事業(yè)的郭勵宏認為,真正的BT運作,一般要承建方自己籌錢投資項目建設,等項目完工后再轉交給委托建設部門,然后,委托方通過分期付款等方式償還投資方,并給予更高的利息回報。由此,BT方式的主要盈利來源一是政府部門給予的利息補償,二是在工程建設中嚴格控制成本,盡量低于政府的報價。
BT模式能否讓民間投資者快速膨脹錢袋?從事多年研究調查工作的郭勵宏認為,BT投資一般的回報率也就是在10%左右,而太平洋建設集團據(jù)稱有望達到35%左右的毛利率,讓人不敢想象。
嚴介和對公司在BT項目上的高利潤,公開解釋為規(guī)模效益。大致意思是,多個BT項目同時進行,可以在物流、材料、管理上進行整合與利益共享,從而使項目的造價低于政府報價,進而獲利。
那么,做大BT盤子并嚴格控制成本的模式,是否確實可以讓基礎設施投資的回報率,放大若干倍?
郭勵宏認為,這種盈利模式有可取之道,但是仍然有諸多疑惑之處。畢竟,BT項目要求投資者有30%的自有資本金,而且不許以此負債。這意味著,當企業(yè)家同時拿到多個BT項目時,他必須學會以小博大的本領,才能撬動這些項目。否則,沒錢投入,項目開不了工,簽下再多單子也形不成規(guī)模效益。
資金在各個項目間滾動使用的說法,被不止一次地提到過。換句話說,嚴介和玩的是三個茶壺兩個蓋的游戲。
財務專家評析零成本收購的得與失
有套牢的危險
文·本刊記者戴璐
從嚴介和的言論中,可以看出他收購國企的三類機緣:一是主動出擊,看中相關產業(yè)或是國企手中的資源;二是為了搞好政府關系,通過攬下這些問題國企幫助政府解決難題,由此可為日后承擔市政項目做鋪墊;三是當?shù)卣疅o力還款,被迫接受虧損國企。
無論是哪類情況,嚴介和的零成本收購似乎得到了堅持,手中31家國有企業(yè)成為集團快速壯大的賣點。
零成本的背后藏著怎樣的逐利模式?
其中一條捷徑是通過倒騰國有企業(yè)手中的資源,尤其是走地產路線發(fā)財。這本無可厚非,民間資本就是要追求回報最大化的,但是,現(xiàn)在很多國有企業(yè)民營化之后卻出現(xiàn)了被變相掏空,產業(yè)荒廢,員工生計無著等困局。由此一來,自然讓人對民營集團橫跨多個地區(qū)、多個產業(yè)的收購行為,心驚肉跳。不過,太平洋集團目前沒有曝光出類似問題。
在李獻凱看來,嚴介和零成本收購的企業(yè)雖然大多問題重重,但是其中不乏物超所值之輩。尤其是一些單純因負債過高而導致凈資產為負的企業(yè),實際價值未必有賬面上表現(xiàn)出來的那么糟糕。
所以,李獻凱認為,國企出售按凈資產評估作價的方法值得商榷。因為,國企在當?shù)赝y行、政府職能部門多年的人脈關系,熟練的技術工人、國企的銷售網絡、產品或服務的品牌知名度等。不會隨著出售股權就一朝散去,而國有企業(yè)的土地資源、特殊行業(yè)的牌照等都是有增值潛力的。換句話說,如果按盈利潛力評估,這些財務困境中的國有企業(yè)未必就是負資產了。
那么,嚴介和不付一毛錢的收購自然就比較容易得到他想要的東西。
但是,李獻凱指出,收購時的零成本不代表收購后的零代價。很多民營企業(yè)也在國企改制當中陷入財務黑洞。比如關聯(lián)企業(yè)欠款或代墊費用,員工福利和保險欠賬,甚至納稅欠賬等。這些地雷隨時可能在收購后引爆,讓民間收購方不得不投入更大的資金量才能盤活企業(yè)。
所以,嚴介和一腳邁向多元化,一腳邁向跨地域的擴張路徑,表面零成本,實則不然,可能財源廣進,朋友翻番,也可能面臨套牢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