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 鴻
一
1909年,郭影秋出生于江蘇銅山的貧苦家庭。小時候上過幾年私塾,后不斷自學上進,于1930年考入公費的江蘇教育學院學習,1932年畢業(yè)。他天資聰慧,刻苦攻讀,人們稱贊他是“蘇北一才子”,的確是名不虛傳。
1926年至1932年,郭影秋曾從事進步的學運活動。1934年夏,郭影秋到沛縣中學當教導主任,向學生灌輸進步思想。1935年10月成為預備黨員,1936年正式加入中國共產黨??箲?zhàn)開始后,他任蘇魯豫特委秘書,從事宣傳、組織、武裝抗日和統(tǒng)一戰(zhàn)線等工作。曾任湖西區(qū)獨立大隊政委。
1940年秋,蘇魯豫支隊南下支援新四軍,黃河支隊從冀魯豫轉進湖西。我當時是黃河支隊民運科長兼宣傳科長,被派到新建的湖西專員公署任秘書長兼武裝科長。
郭影秋同志是湖西地委統(tǒng)戰(zhàn)部長,也參與了湖西的建政工作,經(jīng)常隨專署一起活動。這樣,才使我和郭影秋同志相識、共事。他比我年長六七歲,對我來說他既是同志也是兄長。沒多久,郭在我心目中已留下了極為深刻的印象,成為我終身的良師益友之一。
在湖西建政任務基本完成后,又緊接著開始了湖西地方武裝的整頓建設工作。初建湖西軍分區(qū)時,鄧克明(黃河支隊改稱為教導第四旅)旅長曾兼分區(qū)司令員,地委書記潘復生兼政委,郭影秋兼副司令員,我又被任命為分區(qū)政治部主任。從而,使我和郭影秋親密無間,一道生活、工作、戰(zhàn)斗。
郭影秋一米七八的精壯身板,時年僅三十來歲,風華正茂,儀表堂堂,生活上卻一貫質樸、嚴謹。也曾有才貌相當?shù)呐咀非筮^他,但他從沒有與任何女性發(fā)生談情說愛之事,人們也不知究竟。直至1942年間,方知早在抗戰(zhàn)之前,他便與凌靜同志有了同生共死的戀情而結婚,只因凌靜去延安學習,他仍奉命留在敵后堅持斗爭,以致二人多年音信全無。延安曾誤傳郭影秋已經(jīng)光榮犧牲,有人勸說凌靜另行婚配,有人還介紹了負責干部與她結合,她都堅決拒絕。在她隨延安大批人員轉進前方去山東分局途中,獲知郭影秋依然健在,才要求留在湖西與郭重新團聚。大家都為他倆堅貞的愛情、圓滿的姻緣而由衷地高興和祝賀。
后來,郭影秋曾任過湖西專員、湖西地委書記、十八軍政治部主任等職。
1952年,郭任云南省副主席。周保中主席離任后,他代行主席職務。1954年,任省委常務第二書記。云南省是少數(shù)民族最為集中的省份之一,幾乎占全省總人口的三分之一。由于歷史遺留下的“大漢族主義”的不利影響,各少數(shù)民族與漢族積怨頗深,各少數(shù)民族之間也存在矛盾,常有相互械斗事情發(fā)生。加之少數(shù)民族大多生活貧困,生產力低下,有的尚處于“刀耕火種”的狀態(tài)。郭影秋的大部分時間、精力均投入到少數(shù)民族邊遠地區(qū)的建設、發(fā)展中。他不但狠抓了經(jīng)濟建設,還妥善處理民族矛盾,排解民族糾紛,并建議中央衛(wèi)生部派來了醫(yī)療工作隊,較好地解決了少數(shù)民族一些生活疾苦問題。他領導了邊遠地區(qū)修橋筑路,改進了山區(qū)的交通狀況。由于他政績斐然,深孚眾望,1955年被推選為云南省長。
二
郭影秋雖然身居高位,但對教育情有獨鐘,對辦好高等學府饒有興致。1957年,正在中央黨校學習的郭影秋,主動請求辭去省長職務到大學去工作。當時,中央有意從高層黨政領導中選派一批優(yōu)秀骨干到大專院校去工作。因此,郭的“請纓”得到中央贊賞。周恩來總理就曾對云南的辛亥革命老人李根源先生說,你們云南郭影秋不愿當省長,卻自告奮勇到大學當校長。1957年9月,中央任命郭影秋擔任南京大學校長。我1956年調任武漢空軍政治部主任,1958年因公去上海路過南京時,去看望了他,順便問到了他究竟為什么要“棄官從教”。他回答道:省長、校長并沒有大小、高低之分,只是職務分工上的不同罷了。無論干什么事,都同樣是為人民服務……而且,我對教育工作很感興趣,也有感情。特別到高等院校,與高級知識分子交朋友,同他們打成一片,既能提高自己的知識水平又可為國家培養(yǎng)有用人才?熏創(chuàng)造科研成果,豈非“一舉兩得”嗎?!他的一席話,令我深受教益。
他剛到南京大學時,正是“大躍進”狂潮沖擊全國之際。他千方百計地使學校教學、科研得以正常運行。尤其是在中央提出“調整、鞏固、充實、提高”八字方針后,他更加積極貫徹執(zhí)行,結合學校工作實際,倡導“坐下來,鉆進去”,把教學、科研作為壓倒一切的中心任務。對于恢復教學、科研秩序,提高教學質量,以及確保多出人才、多出成果,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
1963年初,周恩來擬調郭影秋到國務院任秘書長,可是,他自己仍堅決請求留在學校工作。這之前,中國人民大學校長吳玉章因年事已高,請求周恩來給他選配一位得力助手。中央經(jīng)慎重研究,決定讓郭影秋任人民大學黨委書記、副校長。同年5月,郭愉快地到中國人民大學任職。當時,由于1959年以后的“左”傾狂潮的影響,高校的教學、科研重要骨干被批、受挫達百余人之多。他堅持了黨對知識分子政策的優(yōu)良傳統(tǒng),深入調查研究,貫徹執(zhí)行了黨的正確教育方針,及時調整了學校機構和領導班子,為中國人民大學的發(fā)展奠定了思想和組織基礎。到1966年“文化大革命”之前,中國人民大學已呈現(xiàn)出生機勃勃、欣欣向榮的大好局面。郭影秋也被人們稱頌為“德才兼?zhèn)涞暮眯iL”。
我于1961年從武漢調到北京,任國防部第六研究院政治部主任。1963年,曾去中國人民大學看望郭影秋同志,互相交流了有關貫徹落實黨對知識分子政策的經(jīng)驗。他向我介紹了貫徹落實黨對知識分子政策的體會,對我有很大啟迪。
1966年夏,我和郭影秋先后調到北京“新市委”工作。在新市委食堂共進午餐時,我倆不期而遇。還是他首先發(fā)現(xiàn)了我,十分驚訝地問道:“你怎么也調到這里來了?”我說我是從國防口調來“支援”新市委的。這時他已是新市委負責文教口的書記了。我雖不是市委常委,但也常以第一副秘書長的身份列席市委常委會議,對于市委之組建工作組到各大學的情況,都十分清楚。起初,郭影秋同志還是市委文革辦公室主任,負責選派人員組成工作組到許多大學去指導“文化大革命”。市委領導集體對派工作組到大學指導“文化大革命”意見完全一致,工作組的所有重大舉措也都是經(jīng)市委常委領導集體討論,一致通過的。這時他的工作處境正常,依舊談笑風生,神情歡快。記得有一次,中學生兩派爭辯,幾乎武斗,市里派我和一些部門領導同志去進行處理。想不到在我剛要進入校門時,幾個把門的紅衛(wèi)兵小將首先詢問了我是什么出身、成分。隨我去的秘書鄭世鏗同志曾和我在六院工作過,知道我是資本家出身,以至于一時不知如何應答才好。我當即靈機一動,答道:“革命軍人!”他們才放我進了校門。事后,我與郭閑談講到此事。郭笑了笑說:“好呀,你呂鴻也學會說假話了!”接著他講了一段笑話:“一次幾個人在一起糊燈籠,有的糊龍,有的糊虎,都是用的紅紙,唯有糊烏龜?shù)挠昧税准?,旁邊的人說糊烏龜應當用黑紙,他說:不,我就是要糊白(湖北)的……”我說:“你真壞,是有意嘲笑我了!”因為他知我是湖北人。他又笑了笑說:“我就是警惕你以白充紅,要小心?。 笨墒?,想不到,不久他卻因為執(zhí)行劉少奇的“資產階級反動路線”而遭不白之冤。1966年7月29日,新市委在人民大會堂召開了北京市大專院校文化革命積極分子大會,也叫“萬人大會”,宣布派工作組的決定是錯誤的,由李雪峰主持,劉少奇、周恩來、鄧小平講了話,都承認“老革命遇到了新問題”。會上,李雪峰宣布撤銷郭影秋市委書記處書記和市文革辦主任的職務。
毛主席事前沒有通知,突然到來,先在后臺聽講話,然后上場,只向會場里的紅衛(wèi)兵招了招手,便退場了。紅衛(wèi)兵高呼:“毛主席萬歲!萬萬歲!”有的還要沖上臺來,想更加親近偉大領袖毛主席,硬是不肯散場。我當即站到了臺前說:“咱們都來唱《大海航行靠舵手》好嗎?”大家熱烈鼓掌表示贊同。隨之,我高聲領唱完了這首歌曲,紅衛(wèi)兵小將們才高高興興又戀戀不舍地散去了。
沒有想到,這次大會竟成為“文化大革命”初期的又一重大轉折。從此,大反工作組和大反“資產階級反動路線”的狂潮便洶涌澎湃地掀起來了。郭影秋首當其沖。但我萬萬想不到的是,市里到處張貼出所謂“二月兵變”的大字報,其中,把我所敬愛的楊勇將軍也誣為兵變的頭目之一。我想:“楊勇會參加搞兵變,反對黨中央、毛主席嗎?這怎么可能呢?!”實在令人難以置信??瞪衷诒睅煷髮W生大會上誣稱郭影秋也知道“二月兵變”之事,郭因而被連夜揪斗,戴高帽子游行示眾。實際上,郭早已脫離軍界到了地方,他又怎么可能知曉軍隊里的事情呢?這更令人莫名其妙了。
我對于市委決定撤銷郭的職務,回學校接受批判,滿心為他叫屈,卻愛莫能助?!八那濉睍r,他曾率隊下鄉(xiāng),沒有照搬“左”的做法去整人,卻能密切聯(lián)系群眾,為廣大農民辦了不少好事、實事,深受擁護愛戴。當聽到郭影秋被撤職、關押、批斗的消息時,1966年8月,農民們便自發(fā)地進城來為他伸冤叫屈。沒想到,此舉反而給他幫了個“大倒忙”。這事引起了毛主席的震驚,他下達批示指出農民群眾進城干涉“文化大革命”,這還是全國首次突發(fā)事件!為此,郭影秋同志遭到了更加嚴酷的批斗。
三
在長期關押中,郭影秋同志受到令人難以忍受的煎熬、折磨。腿上長瘡未能得到及時有效治療,久而久之,釀成痼疾。1969年,他戴著“三反分子”的帽子到日壇腫瘤醫(yī)院治療。我去看望他時,他既高興又十分驚訝地問道:“你怎么敢來看我?”我說:我也戴過“三反分子”的帽子,但我深信,你我都絕不可能是“三反分子”!初見他時,我?guī)缀跽J不出來了,那枯瘦如柴、疲憊不堪的面容令我萬分揪心!他和許多病人住在普通大病房里,作為一個“三反分子”,當然不可能得到很好的治療。而且,郭影秋每天還要打掃衛(wèi)生,接受勞動改造!當時,他被誤診為皮膚癌,施以過度放療,導致肌骨極大損傷。1971年,他被轉到解放軍301醫(yī)院治療時,腿疾已經(jīng)逐漸惡化。
“四人幫”被粉碎后,他才得以轉到了積水潭醫(yī)院的高干病房。腿疾雖未根治,疼痛依舊劇烈,但精神卻日益煥發(fā)。他激動地說:我1967年曾寫過一首詩,其中有“風狂天地暗,早晚見陽光”,想不到現(xiàn)在居然完全應驗了。他病床邊還放著《英語900句》,顯然在學習英語;還經(jīng)常過問中國人民大學曾經(jīng)組織進行的清史研究工作;搜集整理素材準備撰寫回憶錄。他笑著對我說?押真是“往事亂如麻,絲絲理出端”啊。
當時,他最為關切的還是中國人民大學恢復重建的大事?!拔母铩敝校袊嗣翊髮W陷入“停辦”狀態(tài),這令他萬分焦急?。保梗罚纺甏?,郭影秋同志就強忍著沉重的病痛,召集了一部分原中國人民大學的教師、干部,座談了復校問題,會后將大家意見整理成報告,委托吳玉章生前的秘書王宗伯同志設法送給鄧小平同志。1977年12月18日,教育部部長李琦同志在全國招生工作座談會上說:“中國人民大學肯定要恢復,但工作不能等,復校前可以先招研究生?!迸c會的原人民大學教務部主任胡林昀同志,專程到醫(yī)院向郭匯報了這個好消息。郭影秋萬分喜悅,即委托胡林昀同志,盡快把中國人民大學原負責人召集起來,通報這一情況,并商議落實研究生的招收工作,并要求趁熱打鐵,抓緊進行復校的各項準備工作。
1978年3月24日,教育部劉西堯部長特意去積水潭醫(yī)院,向郭影秋同志傳達了鄧小平同志關于恢復人大的指示。次日一早,郭把胡林昀、李思宇(原人大黨委辦公室主任)召集到醫(yī)院,向他們傳達了鄧小平同志的指示并提出了復校的一系列具體意見,由胡林昀整理成文,第二天上報教育部。
郭影秋帶著傷痛,為讓二炮讓出校址而親自到處奔走呼吁。后經(jīng)中央軍委作出決定,二炮機關逐步撤出了人大校址,人大得以逐步恢復正常的教學、科研活動。1978年7月,中央任命成仿吾同志為中國人民大學黨委書記。1978年7月26日,在復校大會上,郭影秋說:“時間是寶貴的。我們從現(xiàn)在起步到本世紀末的時間大約是7億秒。7億秒是一個很長很長的天文數(shù)字。如果我們能一秒秒地思考問題,一秒秒地處理工作,一秒秒地培養(yǎng)青年……就是說,爭分奪秒地大干快上,我們會在1年、3年、8年、12年之內,飛躍前進,多出成果,多出人才?!?/p>
然而,他的腿疾又發(fā)作了。經(jīng)專家會診,非截肢不可了。否則,拖延下去還將危及生命。1981年10月20日,他在上海瑞金醫(yī)院截去了那條患腿。禍不單行,不久后發(fā)現(xiàn)他還患有胃癌。在生命垂危的最后關頭,他依然心地坦然,視死如歸。
1985年10月29日,郭影秋與世長辭。他在彌留之際,殷切地作出遺囑:后事一律從簡,不要開追悼會,不要舉行任何告別儀式;遺體交給醫(yī)院供作解剖、科研之用;僅有的一點稿費作為最后一次黨費上交。唯有珍藏的萬卷書籍算是留給后代最佳的遺產。組織和生前的友好在存放遺體的友誼醫(yī)院小小的房間里,為他舉行了“告別儀式”。時任中央書記處書記、國務院副總理的萬里,和所有在北京的以及部分京外的湖西、冀魯豫的老戰(zhàn)友們,都趕來參加了這一簡樸而又莊嚴的儀式,向他作最后的告別。
郭影秋遠離我們而去了。他是帶著對黨、對國家、對民族美好的憧憬而去的。他是帶著對自己衷心熱愛的科學教育事業(yè)的遠大抱負未竟遺憾而去的。他是帶著對組織、對同志、對所有親人的眷戀深情而去的。我們永遠懷念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