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是一個過程,是一個極富意味的過程;它蘊涵著些許期待,些許焦躁,些許不安,些許興奮。有些人心甘情愿地去等,那他得到的不只是一個美麗的結(jié)果,更是一段耐人尋味的過程;而那些被等的人則是幸福的,不知你是否和我一樣有著這樣一段相似的經(jīng)歷。
記得中考前的一段時間,我每晚都會學(xué)習(xí)到很晚,而媽媽卻睡得比我還晚。她不是在上夜班,更不是在自娛自樂地消遣,而是在等———等我睡著了,她才肯安心地去睡。她擔(dān)心我這個女兒在夜深人靜之際一個人復(fù)習(xí)會感到孤獨無助,所以每當(dāng)我挑燈夜讀時,媽媽總會默默地陪在我身旁。
在這樣的等待中,我感覺到有陣陣溫暖涌上心頭:“我不是孤獨的,有媽媽在陪我;我不是無助的,有媽媽在支持我。”至今,或者說永遠(yuǎn),我都忘不了那似定格了的情景:明亮的燈光下,我正在奮筆疾書,身旁坐著媽媽,她的頭發(fā)已不似以前那般烏黑亮澤———有些斑白,眼角的魚尾紋曾幾何時竟也變得又長又深??墒撬哪抗鈪s依舊那么溫暖,即使那目光沒有停留在我身上,我也能清晰地感受到。媽媽靜靜地坐在椅子上,輕輕地翻看報紙,姿態(tài)那么柔和。
我在桌前一坐就是四五個小時,媽媽在我身旁一坐也是四五個小時,就這樣地等待;等女兒順利地完成作業(yè),等女兒麻利地收拾好書包,等女兒疲倦地爬上床,等女兒沉沉地入睡……直到那時,她才會安心入睡。這樣一個等的過程是何等漫長,更何況是日復(fù)一日的呢!
我有時真的覺得很過意不去,就勸媽媽先去睡,可她卻總說:“我不困?!笔前?,我確實從來沒見過媽媽在等我的時候打呵欠或伸懶腰。有一次,我問:“媽媽,你怎么不困呢?”媽媽微笑地看著我,卻沒有回答我,目光依舊那么溫暖。剛開始我并不理解,以為媽媽喝了濃茶或咖啡,要么就是媽媽天生善于熬夜;不過,現(xiàn)在我是真的懂了,也為自己以前的誤解感到慚愧不已。媽媽笑而不答,其實一切盡在不言中:那是一股強大的母愛的力量支撐著她的“不困”,也支撐起給我溫暖的一把傘,更支撐起給我光明的一盞燈。
其實,母親不僅是在等我入睡,而且是在等我長大;等我長大到能理解她的愛,等我長大到羽翼豐滿不再需要人保護,等我……在這樣一個“等”的過程里,蘊涵著多么濃的母愛??!
簡評:
作者對在等待過程中的母愛的刻畫很讓人感動。文章寫出母親的每一個動作都表現(xiàn)了對子女的愛,從一個“等”字中延伸出了許多個“等”。
(指導(dǎo)并置評:殷金方)